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景观之想象 詹姆斯·科纳思想文集》——从费城,到纽约,再到深圳:詹姆斯·科纳的景观想象之旅

建工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08-30

引 言


过去30年,欧美景观的前沿议题到底是什么?

当代,从风景园林师的角度而言,景观营造之路可以走向何方?

时下,以学者的维度出发,关于风景园林学的理论建构,能够从哪些方面入手?

......  ......  ......

《景观之想象  詹姆斯·科纳思想文集》一书将在某种程度上提供特定的回应。

詹姆斯·科纳(James Corner),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威兹曼设计学院景观学系前主任、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和深圳前海新城的设计师,将以学者和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带领读者领略景观之于当今世界所提供的种种想象力。

译 者 简 介


慕晓东

2010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5年获得清华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学位(MLA),2016-2018年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建筑学项目(M.Phil in Architecture),2020年至今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中国园林。

吴 尤

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获本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2013年获艺术学硕士(MFA)学位。2016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威兹曼设计学院,获风景园林硕士(MLA)。现任职于美国OLIN景观事务所,美国注册风景园林师(RL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ASLA)。


目 录


前 提

无论某人怀揣着怎样坚韧的个人志趣,也不论他(她)抱有多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风景园林行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从业人员(在校学生、学者、设计师、管理和政策制定者等),都会或多或少地怀揣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通过景观营造(designed landscape)以实现“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责任!

至少,在设计的尺度上,倘若我们试图实现那个终极目标,便不可避免地碰到“如何设计”的问题。因此,这里的关注点就变成了:风景园林师如何以更具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途径进行景观的构思、设计和营造。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具备创造性思维?

在《景观之想象 詹姆斯·科纳思想文集》一书中,科纳给出了以下几层回应,而这些回应又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师的核心竞争力。


批判性姿态

批判性姿态(critical gesture)与危机意识是孪生兄弟。面对“存在即合理”的惯性思维,风景园林师须建立一种关于社会机制的理解、传统文化的自觉、当代理论的自省、景观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风景园林师能分辨当下时代的危机;另一方面,还能迅速锁定行业的现实问题。

在本书中,科纳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风景园林行业的最大问题可归结为,一切事物的运行都太顺理成章了,太理性了,太科学了,同时也太量化了,因为我们完全信任启蒙理性和科学进步的力量。科纳进一步认为,这种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之风把景观的诗意给剥夺了,从而把景观的内在创造力逼到角落里,景观便遭遇了严重的自我危机。因此,科纳所提倡的景观想象力就是把景观从科学的霸权中拯救出来,其本身便持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批判性立场。诸如此类的基础性批判姿态在书中还有若干处,限于篇幅,这里不做赘述。

但风景园林师光有批判姿态也不行,还必须有建设性行动(constructive actions)。在设计行业中,即使你把一个事说得天花乱坠,总有人会反问一句:你搞这么多理论,到底能给设计带来什么帮助?从这个问题出发,科纳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当令人信服的答案,易言之,科纳的理论和实践信奉“知行合一”的原则。

知行合一

世上共有两种类型的哲学家,一种是以解释世界为目的,一种是以改变世界为目标。前者的任务是合理阐释人类的生存疑问(人与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但这路哲学家不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导,他们关心what的问题,能把事情解释清楚就满意了;后者的任务是分析人类生存的遭遇和困境,但更重要的是,这派哲学家必须指出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他们关心how以及effect的问题,告诉大家接下来要怎么办,这么办之后有什么积极的效用。在这个层面上,科纳从追问景观之what转向发掘景观的how,就能初步理解他治学身份的变化。

回到景观行业,虽然风景园林从业者一般认为自己是行动者,但在实践领域中,仍然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师:一种是坚定的行动者,他们从一开始就在江湖中练手,升级打怪,然后,在实战中总结经验,这份经验手册即是一本武功秘籍(设计理论),这是知行合一的一种方式,比如哈普林的职业生涯便是卓越的代表。另一种设计师,初期先不直接介入设计活动,而是在山洞里打坐修炼,参悟心法,长年累月,终于独创一套秘籍,出山便可登华山而论剑。这路设计师依托理论介入设计,这也是知行合一的途径,比如屈米的《曼哈顿手册》与拉维莱特公园的关系。 

科纳的知行合一模式更偏向于后者(或者说,他更介于两种途径之间的状态),尽管我们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无所谓好与坏之别。因此,科纳是把写作当成解释和建构景观的重要方式,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切入设计和营造活动中,比如,本书中关于生态学的那篇宏论,便与他能赢得纽约清溪垃圾填埋场(Freshkills Park)设计竞赛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关于设计与理论之辩证关系的理解,则是瞭望科纳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智识贯通

《景观之想象 詹姆斯·科纳思想文集》一书有很多理论性的、概念性的阐释(大约占据全书篇幅的2/3以上),这些术语相当之晦涩,即使上面已经说明了科纳的理论是服务于实践的,且讲究知行合一,但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正确阅读其理论的观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深奥的、艰涩的理论文字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设计师记住那些死板的知识,而是让设计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解开任督二脉,从而实现思维的贯通,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在阅读和行动的双重参照中实现某种关于设计的顿悟。


常言道,人们理解世间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围绕式的;一种是进入式的:前者是绕着对象走,从外围看,以窥全貌,然后作出特定的判断,我们叫这种类型是 to know;后者是进入对象,从内部观察,以获整体,然后作出某种解释,这就是通常说的 to understand,即所谓的“感同身受”。尽管to know是必要的,但to understand显得更加迫切,而且更加难以实现。尽管人与人/物之间的共情只能是相对的关系,但设身处地的理解却有个程度的划分,因此,阅读科纳的理论文字须以to understand的立场入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应当尽可能地钻到文字所传递的思想的内部,以期达到智识上的贯通,即我们常说的灵感乍现,而这份灵感很可能就与设计概念挂上钩了。

大道归一

一旦有了理性的批判思维,才能在理论与设计的纠缠关系中游刃有余,并且在阅读中感到机锋之语,时感茅塞顿开之悟,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本书便能帮助我们建立风景园林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了。

退一万步讲,假如不管前面那些絮叨之语,单从猎奇的角度,有谁不想知道科纳是如何从学院派的教书匠,摇身一变,成为当今的明星风景园林师?他的身份和名望到底是如何完成转换的?答案就隐藏在这本文集中。


内容

1.类似于景观话语的“百科全书”

这部著作覆盖面很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综合性的学科视野:从哲学、文化研究、历史学到人文地理,再到艺术学和建筑,过渡到生态学和都市研究,最后回到景观上的论述,无所不包,纵横捭阖。

2)绵延千年的历史深度: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直至过渡到现代,最后指出当代症结,科纳纵深到人类历史的土壤中进行理论的描述和分析,大开大合,游刃有余。

3)丰富的风景园林知识:从最初的批判性思维,到设计概念和理论,转化到设计策略,再到关于景观的图绘/图解/地图术等再现形式,然后以案例佐证之,最后还论述了感知与体验,几乎涉及风景园林设计相关内容的方方面面,有文有武,有知有行,有的放矢,详略得当。

2.学科的前沿热点

这部著作涉及(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学科前沿:

1)景观如何作为当代文化的主动塑造力:把景观与文化的关系颠倒过来了,这是相当大的专业格局,也是信心满满(当然能不能实现,就另当别论了)。

2)风景园林设计如何回归现象学的感知与体验:打破视觉中心主义的神话,回到身体的触觉体验,为迈向诗意的生活添砖加瓦。

3)图绘(drawing)如何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持续的创造性:在风景园林师与真实的景观之间,还隔着一层最重要的媒介,即图纸,设计师不直接手动建造景观,而是通过图纸或电脑进行工作,图纸本身才是设计的王道之一

4)生态学能够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什么样的隐喻性推力:生态学,这个与风景园林专业最密切相关的学科,能把景观与最时髦的后现代理论建立必然的关系,靠的就是深度思辨生态学自身的内涵。

5)近十几年大热的景观都市主义到底指的是什么:这个饱受争议的理论思潮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

6)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是如何被运筹帷幄而出......

3.文化理论的词典

这部著作相当的晦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科纳运用大量时髦的文化理论术语,比如说根茎(rhizome)、诠释(hermeneutics)、具身性(embodiment)、能动性(agency)、生动的(eidetic)......这些术语或许对读者很不友好,但它们却是我们瞭望西方文化理论的棱镜,是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在很大程度上,科纳的理论建构是依靠这些概念建构起来的,科纳有个很特殊的专业地位,他是少数直接与西方文化理论话语直接对话的风景园林师,通过这些文化理论的关键词,恰恰能有效呈现出景观与外部文化理论的内在关系。我们常说,风景园林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无论科纳的理论建构是否令人信服,但它起码提供了一种可供讨论的路径。

4.美妙的文辞词章

这部著作的文字具有很强的修辞性,科纳使用大量的隐喻性词语来行文,这与干巴巴的学术枯燥文完全不同。这里有个很精妙的点,在专业抱负上,科纳提倡景观要具有诗意的想象力,而在论证的文字中,科纳还试图让文字本身也具有诗意的想象力,以实现“义理”和“辞章”的相互强化。同时,科纳的文字还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即带有鼓吹色彩的煽动性,这种行文方式也会让人侧目,尽管那些很容易让人“上头”的文字必须经过理性的斟酌。

5.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科纳这部著作的现实意义绝非提供教条的范式,也不是让当下中国风景园林行业以照葫芦画瓢的方式照搬那些经验,而是说科纳的很多论述都能在国内当下的语境中找到相应的“回声”。尽管这些具有行动价值的回声显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但它们却源于阅读《景观之想象 詹姆斯·科纳思想文集》所激发出来的理性想象,一种能在借鉴意义上发挥其内在价值的回响。


内文试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微信编辑:章   祺微信复审:苏   静微信终审:欧阳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