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所大学撤销这个专业?学科专业调整应避免“一窝蜂”跟进

京小闱 北京考试报 2023-08-28


“在2015至2021的7年里,共有90所大学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84所大学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几乎都与就业范围窄、就业率较低有关。”近日,一篇“9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新闻报道引发关注。笔者认为,专业调整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加减”法,避免“一窝蜂”跟进,片面追求“大而全”。

从被撤销的专业类别不难发现,管理类专业被撤销的较多,教育部日前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2022年度被撤销的本科专业有925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是被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一些曾经热门的专业被撤销,究其原因,生源不理想、供过于求以及相关专业的培养方向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是被撤销的重要因素。这些专业由热转冷,固然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也折射出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忽视学校办学定位、追求专业设置大而全的问题,导致办学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此前,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期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此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力度为何如此之大?事实上,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国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过程中,不少院校为扩大办学规模,忽略本校办学特色,热衷增设一些办学成本低的专业,选择新增的专业中,办学成本低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远大于理工科专业,导致这些专业学生规模大幅增加,当这些毕业生流向就业市场时,只能面对“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就业形势。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进入了普及化深入发展的阶段,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但人才结构性矛盾的“峡谷”仍横在人才大国与人才强国之间,比如一些人才培养单位片面追求“大而泛”“多而全”,造成人才产出“千人一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因此,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淘汰一些不符合新时代人才供给专业势在必行。

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提升,对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设置既要立足当下,也要着眼未来。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高校在顶层设计之下,要结合实际、兼顾自身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培养条件等因素,突出特色、释放活力。专业设置尊重专业自身发展规律,面对市场变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一哄而上,闭门造车,若一味跟着市场走,难免自乱阵脚,重复建设的“怪圈”。

社会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动,专业的冷热交替是社会变化发展的必然,专业学科设置越来越体现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的特点。正如《改革方案》提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导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和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做到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北京考试报”微信公众号,如您有任何意见建议和想要咨询的问题,请发邮件至bjkaoshibao@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撰稿:邱乾谋、苗露

编辑:苗   露

校对:马明星 

审核:邱乾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