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编者按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文礼书院第三期《王财贵65文集》精修营的学员们即将完成三个月的集中学习。下面分享几位学员近期的学习心得,分享他们智慧生命成长的悦乐。
心之所在
65文集精修营第九周周记
8月29日,先生在晨话中讲到“世间万事万物都带有必然的因果性,只在现实中关注是无法考量出生命的真实意义的。而须在立本体、开功夫、证境界三个原则之下来进行具体的实践。”即如人心灵的两种用途——道德的用途和知识的用途。而道德的用途是要在“在”与“得”两个方面来进行验证的。人生于此,不光要活着,还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要拥有某些东西,来体现生命的意义。若是一无所有,人生就变得很空虚。所以人在活着之外,往往还要求“得”,但是问题在于,人生的价值究竟是我“得”了,我才“在”,亦或是因我“在”而必将有所“得”?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拥有了财富、掌握了权力或者创造出知名度,有了掌声、鲜花、喝彩。当有了这些“得”的时候,他才会觉得他“在”。所以就会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社会的竞争中,去追逐名气、权势、财富,仿佛不这样,就已经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然而这种来自于外在条件所附加的“得”与“在”的体现,实际上是一种“他在”与“他得”。因为这种在与得,很大程度上是别人决定的,如梦幻泡影一般。
那么如何来摆脱这些外在的决定性的东西呢?就将靠我们自我的“修行”。“修”就是把那个“他”消掉,“行”就是把自己活出来,人生困苦不在“物”而在“心”。通常我们认为人生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自己有命限、有物欲,虽有良知良心,但物欲会把我们的良心拉下去。对于金钱、权力、名利的欲求,会把良心远远地抛到一边,只想到物欲。但求其根本,出问题的并不是物欲,而是心的执着。执着于名利、执着于权势,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抓住。所以才会迷失“自在”和“自得”。只有将人的这种执着消掉,找到一条自在自得的路,辟如读书、修养、做人、行道。这些我们自己可以决定,而且只要实践就有所得。都是我们自己去做,我们自己可以决定。故言自在自得。所以生命的起伏才不会太大,才可以开发无限的精神空间。没有束缚、没有压力、没有挂碍、没有牵累…… 则世界无限宽广,人间到处可在。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关鸿名
触发心灵的活泼
最近《圆善论》和《易经讲课录》进入了“输入”的状态,脑子似乎不够用了。所以一直疏于动笔,也确实没有什么体会可言。
《易经》可以触发心灵的活泼是始料未及的,这种活泼不是表面的嘻嘻哈哈,而是那种感应,忽然有一念,说不说出来是其次的。但心灵有一种愉悦感。上午就闪过一念。今人常说古人说的“天圆地方”不科学,那要看你和古人有没有“心领神会”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乾元,万物资生”,“道,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义直内,义以方外”,乾道圆润,万变无穷。坤道对应八方,无不持载。结果在下册第135页先生也说到了这一点,算是一点小小的感应吧。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钱建军
如何超越现实的因果
今天上午有”文礼晨话“,季谦先生说到因果性。他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性,现实的存在都有因果性,因果是世界的特色。假如人在现实的因果中过你的人生,代表你庸俗,没有超越的人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是因,“人不堪其忧”是果。在这里可以看到的因果关系是现实的因果关系;但“回也不改其乐”,现实的因果关系失效。这就是道德在现实中的实践。更深刻地明白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的那个“几希”。让现实的因果失效,就是良知。
季谦先生还提到昨天的《65文集》心得分享会,他说他希望我们读《65文集》不是要了解读经理论,也不是要了解文化,也不是要学会立什么大志,而最重要的是建立思考的能力。假如你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书里面的知识都是你的了。如果你发现书里有不对,你用你的思考之后有更好的想法或观点,那就更好了。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曾岑敏
渐、顿是相辅相成的
一日“大人们”谈论到渐教和顿教,彼有偏向一边之感。《天泉证道记》有言“上下相通才能始道脉为一云”。渐、顿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你执着去渐或顿。
渐教可谓是渐修之工夫。从眼前事着手,一步一步往外开展。而顿教是你在念兹在兹突然拨云见日,看到自己的所想。所谓生命的学问就是时刻把自己的生命与所学相契合。你整日把自己投入于此不是渐的工夫吗?在投入时突然有所感,再有所思,突然有一天有所得。豁然开朗便是顿的工夫。人生若没有体会到这一种快乐,是很可惜的。而这所得不是只得其一,颜子“闻一以知十”。我们所得的可能只能得其十分之一,所以要对这十分之一进一步思考,以其得到更深、更高的道理。所以渐的工夫越大、顿的几率越大;渐的工夫越深,顿的程度越高。此两者不可分割,必要混在一起两者兼得。在没有顿悟的时候,注重当下渐的工夫,自然而然等待顿的到来。而不是强求去逼自己感悟,如此是功效不大的。生命的学问讲究的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长进的。功利、急躁会适得其反。所以两面兼顾、顺其自然、志道乐学便能活出不同的生命境界。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范子琪
这周的重点无疑是“65文集精修营”的学习心得分享交流会。因为季谦先生会参加,所以意味大不一样。学委提前一周就发布消息,我们也借此对自己两个月的学习来个总结。周三晚课,分组交流分享时,大伙儿都积极参与。我亦有心想去向先生汇报心得体会。两个月的集中学习,确实收获太多,积压多年且数次问询先生的问题,也得到新的体会,大有舒畅之感。
后来,听说还有外来嘉宾参加,希望分享心得的同学也兼带有宣传“65文集精修营”的功能,思来自己的心得虽说于己确实益处良多。但想别人听后难起共鸣,怕效果不好,遂退出竞选行列,改由推荐其他同学参加。周四的选拔会进行时,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已经退出的自己,心里还是有一丝遗憾,谁不想给先生汇报呢?但想着心得已经有了,无非说与不说而已。只要一直在路上,不断成长,以后总还有机会的。况且纪委说了这是一场政治任务,那当然需要配合大局。谁适合这个氛围,谁效果可能更引起共鸣,谁就上啊!班长学委纪委组织同学试讲,忙得不可开交。我亦静下心来慢慢返回读书的状态。
周五上午第二节课,当突然被点名叫到四楼时,有点懵圈。因我早已跟学委说过我不讲了。坐在那里的时候有点坐立不安,讲也不是不讲也不是。吃完午饭后,净小芳老师让我讲,我大略说了一段。没有点评,也不知道后续安排。一点时成为了可能分享的同学之一,再准备来不及了。只有好好休息一下,尽力而为!下午两点进入多功能厅时,人也蛮多,担心自己讲得是否合适、担心自己没有准备,其他同学都是指导点评修正过的,忐忑不安地坐下来。还好,开场的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视频回顾,让整个空间温暖了很多,心情也放松不少。第一个分享的是沫一老师,正当我想按常规肯定不会是我的时候,被点到第二个分享的就是我。不安、紧张、激动一时之间涌上心头。硬着头皮上去,心一横,就如实地讲述自己真实的感受,什么也不用照顾,经过一两分钟的适应后,我便进入了状态。面向先生和净老师,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拿着话筒的这头,仿佛也只有一颗真诚的心灵。没有造作、不需思索、如实回忆、如如道来,这两个月的翻转。尤其是结尾的那里,先前是未有来过,都是讲到那里,思绪自动流出。回味过来,却是如此自然。讲完后自己感觉到两个月的收获在那一刻,得到一种明显的升华!
分享结束后,出乎意外,居然有那么多的朋友给我点赞。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我以为的难以起共鸣原来只是我以为,共鸣的不是内容,共鸣的是那颗诚心。那种真诚、翻转、喜悦是可以引起共鸣的,真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写周记时,心里想着把这前前后后的心绪思乱都写出来,总感到这一场上台,我得到了一次提升,感谢那一直拉拔我的净小芳老师!
“阅读四部曲”
找到感觉了!我来到《65文集》精修班四十多天,终于步入了正轨。这所谓的正轨,可分两方面说——为学与读书。
以上便是我所领悟的阅读“跑马文集”四部曲——了解背景架构、寻找文眼所在、思考真实性、定位价值意义。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潘胜杰
相关阅读:
其他
世界无限宽广,人间到处可在|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心得分享(之二)
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关鸿名
65文集精修营第九周周记
8月29日,先生在晨话中讲到“世间万事万物都带有必然的因果性,只在现实中关注是无法考量出生命的真实意义的。而须在立本体、开功夫、证境界三个原则之下来进行具体的实践。”即如人心灵的两种用途——道德的用途和知识的用途。而道德的用途是要在“在”与“得”两个方面来进行验证的。人生于此,不光要活着,还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要拥有某些东西,来体现生命的意义。若是一无所有,人生就变得很空虚。所以人在活着之外,往往还要求“得”,但是问题在于,人生的价值究竟是我“得”了,我才“在”,亦或是因我“在”而必将有所“得”?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拥有了财富、掌握了权力或者创造出知名度,有了掌声、鲜花、喝彩。当有了这些“得”的时候,他才会觉得他“在”。所以就会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社会的竞争中,去追逐名气、权势、财富,仿佛不这样,就已经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然而这种来自于外在条件所附加的“得”与“在”的体现,实际上是一种“他在”与“他得”。因为这种在与得,很大程度上是别人决定的,如梦幻泡影一般。
那么如何来摆脱这些外在的决定性的东西呢?就将靠我们自我的“修行”。“修”就是把那个“他”消掉,“行”就是把自己活出来,人生困苦不在“物”而在“心”。通常我们认为人生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自己有命限、有物欲,虽有良知良心,但物欲会把我们的良心拉下去。对于金钱、权力、名利的欲求,会把良心远远地抛到一边,只想到物欲。但求其根本,出问题的并不是物欲,而是心的执着。执着于名利、执着于权势,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抓住。所以才会迷失“自在”和“自得”。只有将人的这种执着消掉,找到一条自在自得的路,辟如读书、修养、做人、行道。这些我们自己可以决定,而且只要实践就有所得。都是我们自己去做,我们自己可以决定。故言自在自得。所以生命的起伏才不会太大,才可以开发无限的精神空间。没有束缚、没有压力、没有挂碍、没有牵累…… 则世界无限宽广,人间到处可在。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关鸿名
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钱建军
最近《圆善论》和《易经讲课录》进入了“输入”的状态,脑子似乎不够用了。所以一直疏于动笔,也确实没有什么体会可言。
《易经》可以触发心灵的活泼是始料未及的,这种活泼不是表面的嘻嘻哈哈,而是那种感应,忽然有一念,说不说出来是其次的。但心灵有一种愉悦感。上午就闪过一念。今人常说古人说的“天圆地方”不科学,那要看你和古人有没有“心领神会”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乾元,万物资生”,“道,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义直内,义以方外”,乾道圆润,万变无穷。坤道对应八方,无不持载。结果在下册第135页先生也说到了这一点,算是一点小小的感应吧。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钱建军
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曾岑敏
今天上午有”文礼晨话“,季谦先生说到因果性。他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性,现实的存在都有因果性,因果是世界的特色。假如人在现实的因果中过你的人生,代表你庸俗,没有超越的人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是因,“人不堪其忧”是果。在这里可以看到的因果关系是现实的因果关系;但“回也不改其乐”,现实的因果关系失效。这就是道德在现实中的实践。更深刻地明白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的那个“几希”。让现实的因果失效,就是良知。
季谦先生还提到昨天的《65文集》心得分享会,他说他希望我们读《65文集》不是要了解读经理论,也不是要了解文化,也不是要学会立什么大志,而最重要的是建立思考的能力。假如你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书里面的知识都是你的了。如果你发现书里有不对,你用你的思考之后有更好的想法或观点,那就更好了。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曾岑敏
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范子琪
一日“大人们”谈论到渐教和顿教,彼有偏向一边之感。《天泉证道记》有言“上下相通才能始道脉为一云”。渐、顿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你执着去渐或顿。
渐教可谓是渐修之工夫。从眼前事着手,一步一步往外开展。而顿教是你在念兹在兹突然拨云见日,看到自己的所想。所谓生命的学问就是时刻把自己的生命与所学相契合。你整日把自己投入于此不是渐的工夫吗?在投入时突然有所感,再有所思,突然有一天有所得。豁然开朗便是顿的工夫。人生若没有体会到这一种快乐,是很可惜的。而这所得不是只得其一,颜子“闻一以知十”。我们所得的可能只能得其十分之一,所以要对这十分之一进一步思考,以其得到更深、更高的道理。所以渐的工夫越大、顿的几率越大;渐的工夫越深,顿的程度越高。此两者不可分割,必要混在一起两者兼得。在没有顿悟的时候,注重当下渐的工夫,自然而然等待顿的到来。而不是强求去逼自己感悟,如此是功效不大的。生命的学问讲究的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长进的。功利、急躁会适得其反。所以两面兼顾、顺其自然、志道乐学便能活出不同的生命境界。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范子琪
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青木
生命的翻转这周的重点无疑是“65文集精修营”的学习心得分享交流会。因为季谦先生会参加,所以意味大不一样。学委提前一周就发布消息,我们也借此对自己两个月的学习来个总结。周三晚课,分组交流分享时,大伙儿都积极参与。我亦有心想去向先生汇报心得体会。两个月的集中学习,确实收获太多,积压多年且数次问询先生的问题,也得到新的体会,大有舒畅之感。
后来,听说还有外来嘉宾参加,希望分享心得的同学也兼带有宣传“65文集精修营”的功能,思来自己的心得虽说于己确实益处良多。但想别人听后难起共鸣,怕效果不好,遂退出竞选行列,改由推荐其他同学参加。周四的选拔会进行时,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已经退出的自己,心里还是有一丝遗憾,谁不想给先生汇报呢?但想着心得已经有了,无非说与不说而已。只要一直在路上,不断成长,以后总还有机会的。况且纪委说了这是一场政治任务,那当然需要配合大局。谁适合这个氛围,谁效果可能更引起共鸣,谁就上啊!班长学委纪委组织同学试讲,忙得不可开交。我亦静下心来慢慢返回读书的状态。
周五上午第二节课,当突然被点名叫到四楼时,有点懵圈。因我早已跟学委说过我不讲了。坐在那里的时候有点坐立不安,讲也不是不讲也不是。吃完午饭后,净小芳老师让我讲,我大略说了一段。没有点评,也不知道后续安排。一点时成为了可能分享的同学之一,再准备来不及了。只有好好休息一下,尽力而为!下午两点进入多功能厅时,人也蛮多,担心自己讲得是否合适、担心自己没有准备,其他同学都是指导点评修正过的,忐忑不安地坐下来。还好,开场的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视频回顾,让整个空间温暖了很多,心情也放松不少。第一个分享的是沫一老师,正当我想按常规肯定不会是我的时候,被点到第二个分享的就是我。不安、紧张、激动一时之间涌上心头。硬着头皮上去,心一横,就如实地讲述自己真实的感受,什么也不用照顾,经过一两分钟的适应后,我便进入了状态。面向先生和净老师,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拿着话筒的这头,仿佛也只有一颗真诚的心灵。没有造作、不需思索、如实回忆、如如道来,这两个月的翻转。尤其是结尾的那里,先前是未有来过,都是讲到那里,思绪自动流出。回味过来,却是如此自然。讲完后自己感觉到两个月的收获在那一刻,得到一种明显的升华!
分享结束后,出乎意外,居然有那么多的朋友给我点赞。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我以为的难以起共鸣原来只是我以为,共鸣的不是内容,共鸣的是那颗诚心。那种真诚、翻转、喜悦是可以引起共鸣的,真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写周记时,心里想着把这前前后后的心绪思乱都写出来,总感到这一场上台,我得到了一次提升,感谢那一直拉拔我的净小芳老师!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青木
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潘胜杰
找到感觉了!我来到《65文集》精修班四十多天,终于步入了正轨。这所谓的正轨,可分两方面说——为学与读书。
为学是一个学问系统架构之建立,将各类思想观念各安其位,使其各得其所。这步工作其实就是孟子所谓“知言”。明了各类学说的价值所在,有何不足之处,知道它的位置所在。如果说之前我脑海中有儒释道三家学问之碎片,其实他们是模糊的。搅扰在我生命之中,带来的是更大的痛苦而不是解脱。我一直在追求一个绝对真理的存在,足以应对世间万千法,这个过程是“捡”的过程——不断地去追求更好的,一直在否定现有的。生命永无安止。我一心向着最高的去,无法肯定当下的价值。我到底是活在了过去还是未来?一个没有当下的生命,何来真正的未来?那些所见,都是虚假的、没有理想的,假的!因为你没有当下,精神空虚,毫无价值意义,一无所有!为什么?因为你从来没有肯定当下的价值。你一心扑着在那虚无飘渺的假理想之中!一开始就错了,错得离谱。竟是绕了这么大一圈才醒悟过来。没有任何一个真理可以应对世间万千法,真正能应对世间万千法的,只有道啊!道才是真正的森罗万象,包涵一切啊!还不明白吗?为学当以道作为最终系统之架构,以道为最高价值意义所在。唯有如此,则世间一切学问才能在其中展现自身之价值。在此,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就现实表现而言,无所谓完满的学问。真正的完满,是精神层次虚言之道,但这可作为一个真正的理想去追求。以道为归宗。如果要构建新的学问体系,可称之为X家,其背后的理论根据是道,这样万法的价值意义就得以保存了。站在这个层面,我们才可以说,过去所认知所领悟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也唯有如此,方可活出人生的每一个当下。
之前阅读先生的文章,总是顺着他的思维划下去。虽有所领悟与理解,但终不成体系,这样的阅读方式其实是非常不适合阅读“跑马文集”的,你的思维跟着一起跑,跑着跑着,就不知所云了。后来才学会读《65文集》,跑马的部分可浓缩为一些重要的观念作为理论背景。在这背景之下,我们需要去把握的是那个云中月,把每一个概念都一五一十地理解透彻了,再顺着文脉去寻找按个文眼就很容易了。其实每篇文章就几个概念点缀着一个主题,其他的部分,主要是就系统背景做一个大略的说明。先生谓:“看书的时候,要用清明的心跟着一步一步走,每一步都问,这是可靠的吗?”先去理解再做一个客观的思考。接着就是将其定位,在自己的学问体系中定位。以“道德为框架”,看看它在哪个位置,价值何在,是否可对其不足之处做一个补充。
以上便是我所领悟的阅读“跑马文集”四部曲——了解背景架构、寻找文眼所在、思考真实性、定位价值意义。
——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潘胜杰
● 我欲仁斯仁至矣|文礼书院第三期《65文集》精修营学员心得分享
● 生命的源头活水——第二期《王财贵65文集》精修营结营报告
● 且将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 | 文礼书院第二期《65文集》精修营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