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晶雪影:北京城市微更新之轻建筑改造实践探索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一个开放包容、欣欣向荣的中国,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快速建设的大时代。30多年来,北京经历了亚运会、夏奥会和冬奥会,场馆及其引发的大规模建设也不断地向北、向外迁移。新城、新村大量建成的同时,老城土地价值激增,人口结构变化,遗留问题盘根错节,存量更新的难度也不断地加大。在资金回报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以低造价、轻量化、易实施或者装置化的方式进行周期短、见效快的小微更新的改造,是存量更新时代建筑师今天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在北京的亚运村街道,一座铝板幕墙展厅“幻化”为闪亮冰雪盒子的过程,便是这一背景下的一次探索。

位于街角的社区中心

01

30年如梭,沉浮几何 


过去的30年,是中国大多数城市快速建设的30年,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30年,也是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里建设的街区和建筑开始更新的30年。30年岁月间,昔日的自行车王国已变成了拥堵的汽车世界;沿街的店面几易其主,几番更迭;空中的线缆从几条变成了几十条,日渐纷繁;老建筑的防水、保温层已经过了使用寿命,有的换了,有的还在苦苦支撑……所有的一切历经了30年,很难不披上岁月的痕迹,沉寂于时间的沧桑与世事的变化。


北京的亚运村街道也亲历了中国建设大潮的三十年,这里眺望着三十多年前展示亚洲雄风的奥体中心,十几年前彰显大国风采的鸟巢、水立方。珍贵的土地价值和日积月累的社会问题,让城市发展只能见缝插针,老城更新变得难上加难。时下的亚运村街区,建筑已经尘染、环境已经陈杂、街面已经沉寂,昔日的万众瞩目终将平淡,今日的品质生活还需改善。但资金有限,条件复杂,矛盾纷繁,如何解题,怎样破题?亚运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复制借鉴,只有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02

与民谋福,不忘初心


在街道干部与责任规划师的多轮沟通与研究后,我们决定找寻一个启动点来激活老旧的街区,赋予城市新的能量。经过多方调查与统计,发现位于安定路与安苑路口、已经弃置的奔驰展厅可以作为启动点,其位置面向奥体中心,远眺鸟巢和水立方,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角落,且昔日的奔驰展厅也见证了亚运村曾经的卓越与辉煌。

设计草图


那么,什么样的功能才能与这样的位置相匹配?什么样的建筑才能支撑这样的前锋地段?在坚持存量更新、不搞大拆大建的原则下,大家共同决定用一座新型的、兼顾安苑里居委会功能的社区中心,将这个街角还给城市,为社区和人民服务。这座新的公共建筑将以低造价、轻介入、易施工的方式实现街角的华丽转身,不再是传统的、门脸房式的、窗口大厅的街道办事处,而是让老百姓能走进来、看得见、乐参与的新时代社区生活中心!

改造思路


保持开放性,公众性、时代性,是北京整体城市更新发展赋予这个街角的历史使命,将政府职能的末梢功能深深地植入到这个开发的社区建筑中,促进融合与发展,不忘初心,在2022年伊始一起向未来!


03

立足存量,节约开支


旧有的奔驰展厅立面采用的是当年流行的铝板幕墙,如今铝板大多已经开裂,窗下墙的很多地方已经漏风。房屋东侧和南侧与相邻建筑紧贴,很多地方还是借用邻居的外墙封堵,漏水和构造问题凸显。开裂的玻璃也给下面的街区行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奔驰展厅原状


尽管街道方面积极争取,但实际可用的资金非常有限。这个项目的造价仅为常规项目的一半左右。土建费用比北京市普通住宅项目还低百分之二三十,内装费用比一般的家装还要少!中国院设计团队在多方案比较的过程中,强调用轻建筑的方式来改造这个房子,建筑轻,则结构省;建筑轻,则施工易;建筑轻,则运维简。整个设计必须充分利用原有结构,减少改动,尽量使用原有的卫生间和楼梯,同时避免使用幕墙,尽量采用相对便宜的门窗系统和便宜而又易于维护的内装部品。

最终,在街道干部、居委会、社区代表的共同讨论下,冰晶盒子的方案——飘雪的“2022”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这个方案利用低成本的有机玻璃块砌筑与吊挂的方式,完美地回避了造价较高的幕墙系统,节约了大量开支,同时也大大简化了施工难度,几乎不需要任何重型机械,仅以轻钢脚手架和人工安装即可实现整个安装过程。当设计团队在安装过程中对立面不满意时,施工单位仅用2天就完成了立面的重组。

带有双奥标志的沿街立面

首层平面图


04

冰砖雪影,北京传承


项目的核心要素,是小小的“冰砖”,这些用有机玻璃做成的六面体非常轻盈。在施工单位和业主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团队先后研究了十几种样块,做了大量的样板墙,就轻量化、密封性、透明度做了多次分析和比较,最终确定了5种透明块,在项目中以穿筋的方式进行组装。

北侧落地窗


无论在紫禁城还是四合院,砖是北京文脉中一项基本的构成单元。而为此项目研发的水晶砖,利用了砖的构造方式,同时兼具轻盈、干作业易施工的特点,以全新的方式展示坚挺与清爽的气质。


立面上的冰砖


冰砖淋雨实验


数千块冰砖和雪砖,从天空中“飘落”到用不锈钢制作的“2022”雕塑上,形成了飘雪的“2022”。而“2022”四个数字也支撑起了这个建筑的门洞,人们通过“2022”,走进“2022”,开启新时代的美好生活。2022年这个不平凡的时间将永远定格在这里,让人们铭记三十年来,这个街区人民对于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坚定支撑;也是在这一年,街区开启了以点带面的社区更新之路。


05

新型社区,时代典范


塑造一个全新的社区中心和居委会形象,充分展现时代特征,我们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开放”与“包容”。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无不关注开放性与多样性。

原有建筑一层围护结构紧贴柱子,二层向外挑出2米左右,形成了廊下灰空间,这个灰空间是当年建筑对城市的最大贡献,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公共功能,也正是这一点让步,让展厅可以为更多的人看到。如今,这个建筑将作为更加开放的城市客厅,在现有的基础上,退让更多更有趣味的空间给城市,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社区的关怀与包容,这也是本次改造平面上最大的改变。

外廊与内透


走进“2022”,你便进入了这个建筑,一层是开放的大厅,透明的圆曲玻璃将室内外融合在一起。进入大门,右手边是社区接待台与导览。正对着的是旋转的木门,闭合时形成走廊,开启时成为社区展板与宣传栏。左手边是开敞的大厅,“2022”的“0”对应着街角,也形成了“0”形舞台,社区居民可以在此议事、宣讲、也可以表演节目。外面的路人都可以看到里面的活动,亦可加入进来。最里面的空间是图书角,小朋友们可以在此看书学习。


通过改造后的楼梯步入二层,便进入一个雪白的世界,这里设置了一间会议室和一间公共活动的多功能厅,从多功能厅看出去,是“0”的上方,如同东南向升起的太阳,让社区每天都彰显着希望。

内外之间


展廊空间


06

不遗余力,共建家园


无论是业主、设计方还是施工方,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项目中。施工单位李经理在谈及这个项目时说道:“在北京干了不少街道住区的更新项目,这个是最有挑战、最有难度,也是最精彩的一个,就算赔钱也要干下去!“是的,业主、施工方和设计团队,都把这个项目当做一种情怀——一种对北京的情怀,一种对家的情怀!在工期紧、资金少、施工经常被各种活动打断的情况下,大家共同努力,将项目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并没有因为低造价就降低要求,外墙、灯带、暖气片……都反复施工了好几遍。设计单位、责师团队、街道干部、居委会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协调商榷。

施工现场


中国院团队的设计师们依靠着“上班多绕路、下班多走一小时”的方式,不停去工地“打扰”,去社区了解需要,争取让很多听起来难以实现的要求落实。居委会期待办公空间越大越好,而新时代社区中心希望一岗多能,最小化办公面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多个功能之间的灵活转换,是很重要的方式和策略。不论是一层还是二层,最大面积的灵活多功能空间都是项目的灵魂所在,就这样,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新时代社区中心矗立在了亚运村街道最显眼的位置,也开启了这个时代关于存量建筑、旧城更新的一些思考。


07

城市更新,谨小“省”微


中国城市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大拆大建不仅已经成为过去,那个时代给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物理损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反思。原有尺度和肌理的丧失显然无法用新的形态或设计语言进行弥补,更重要的是其间隐含的社会关系与生长结构的破坏。因此要将城市视为有机的生命,对其进行轻微细致的修复,慢慢进行调理,而不能够简单地以“切肝换肾”的方式大刀阔斧地进行更新。事实上,走向精细化发展的中国,很多城市也没有财力再做如此的“大手术”!“微创、理疗、针灸”等更加轻微细小的更新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青睐,这个时代的城市更新,需要的是落实谨小“省”微,而绝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干快进。


雪影


以“谨”开头,因为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对城市的态度决定了价值观和立场,而“谨”字代表了对城市原有生活的尊重,敬畏,细致与体贴——从谨开始,思考每个角落应有的发展和最佳的理顺方式。“小”限定了规模,也为“省”与“微”成立的前提。“省”便是省钱,低造价,“谨小省”也是我们提倡轻建筑的出发点,尽可能轻量化或装置化,也是从建筑的角度去思考城市更新的一种尝试,从而以最低代价和最小副作用实现城市更新。最后的“微”,是对前面工作的评估:希望所做的更新和改造对原有肌理的影响或伤害最为轻微,最好具备可逆性、适用于城市更新,可以快速地“UNDO”或“REDO”,同时也限定了即便出现失误,也不足以产生结构性、社会性的破坏。


结语:走过2022,一起向未来


2021年8月开工,2022年1月完工,不到半年的时间,这座小房子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建成了,每天晚上散发着绚丽的光芒。很多人惊叹老旧奔驰展厅的前世与今生,建设过程中,很多路过的人停下脚步仰视拍照,也有很多人猜测这是个什么建筑,有人说可能是个美术馆,有人猜是艺术展厅,有人说应该是高科技的旗舰店……总之,一定是老百姓可以自由进出,享受其中的建筑!


如今,每天都有人在“2022”前面留影,房子虽小,却为这个街角增添了灿烂的色彩,特别是在寒冬的夜晚,人们会看到亮灯的水晶盒子远远地散发着温暖。我们祈祷2022,疫情终将过去,幸福与复兴终将到来!

文 / 郭海鞍


项目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

项目规模  约500㎡


主创设计  郭海鞍

规划专业  唐燕  李婧  齐梦楠

建筑专业  向刚  郑传颖  孙青峰  程帝  杜媛媛


合作单位  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2022冬奥崇礼主城区空间品质提升

建筑师讲述“冰坛”: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冬奥遗产

中国院作品 | “崇台”——冬奥太子城展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