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标快讯 | 中国院联合BIG中标深铁前海国际枢纽中心T7、T9建筑设计总承包竞赛

近日,在深铁前海国际枢纽中心T7、T9建筑设计总承包国际竞赛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BIG组成的联合体提交的方案获得优胜

    

双菱中心 PRISMA

PRISMA双菱中心包含一座300米高公寓楼和一座250米高办公楼,两座塔楼位于深铁前海国际枢纽中心项目最后两块待开发宝地,分立于深港广场西端南北两侧,顺而成为通往桂湾区和前海湾的中央门户。这个设计旨在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标性门户,通过建筑造型、天际线和公共空间从这三个方面打造一个能把人们汇聚一堂的标志性建筑,为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娱乐中提供最前卫和最便利的环境。塔楼的体量向天空缓缓收紧,凸显聚集的动势,而体量之间的开口仿佛在邀请公众漫步其中,尽享开放和私密的空间。这是对于前海作为一个与岭南山海和谐共处的金融和经济巨擘的体现。


每片体块都微妙地相互依靠,带来结构稳定性,最重要的是它是象征性的,代表人们聚在一起娱乐、生活和工作。宽敞的大开口在广场地面创造了公共和私人的城市客厅,人们将在塔楼与绿色纽带之间聚集和流动。


塔楼底部与地下剖透视图

PRISMA双菱中心项目内包含2条城际铁路,出入境口岸。与枢纽中心内其他地铁交通在地下空间完成换乘,秉承“站城一体”规划理念,将交通枢纽与集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上盖物业在功能、空间、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和施工。 通过邻近的地下商业街的大厅,人们可以从塔楼直达交通枢纽中心。


 外墙之间的“缝隙”为每个楼层提供了室外露台空间

T7为250米超甲级办公楼,地上建筑面积约10.1万平方米。核心筒和结构设计适应功能完善的地下空间和规划的轨道路线,结构以创新方式减少复杂结构转换来避让轨道线路,建筑通过轻度扭转并与结构高度融合形成向下扩展,顶部逐渐变细的体量,减轻风荷载并节省成本,提高稳定性。


 三个矩形结构以放射形状组合而成

T9为300米公寓楼,地上建筑面积约12.9万平方米,是前海最高、体量最大的一栋销售型公寓。T9采用带有放射状矩形体量阵列的“三脚架”为城市和海洋提供了多种视角,同时创造了宽敞的室内生活空间。它与T7有相似的手法,通过锥形形成有效的结构设计,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减轻风荷载,同时在底部提供了宽敞的开口。


塔楼和底层公共区域之间创造了绿意盎然的开口


塔楼的地面层公共区域设计围绕商业及办公需求,创造出多样的半户外及户外活动空间,并针对岭南气候特征,将活动分别置于廊下、林下和建筑灰空间。层叠的、亲近自然的阳台从平台层升至屋顶,为工作提供户外区域。蜿蜒的亲自然人行天桥在连接购物中心、零售裙楼和深港广场的同时供人们遮阴避雨。


地面层公共剧场

公共区域被露天圆形剧场激活,可以举办多种活动。建筑底层的导视系统以前海湾为灵感,以一系列涟漪生成景观呼应建筑边界,引导人们的通行流线。雨水通过倾斜的幕墙收集,用于建筑的灌溉系统和公共空间维护。
 从海湾处远看桂湾片区整体效果

工程地点 深圳市前海合作区
总建筑面积 35.1万㎡
地上建筑面积 24.15万㎡

联合体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IG ARCHITECTURE D.P.C.

中国院团队
项目负责人 汪恒 杨益华
建筑设计 徐超 张思雨 刘文轩 陈璐 陈茁佩 陈桐
结构设计 范重 胡纯炀
机电设计 陈军 王加 李京沙 匡杰 张晋童 曹磊 王青
造价估算 禚新伦
装配设计 孙强
项目经理 方威

BIG团队
项目负责人 
Bjarke Ingels  Martin Voelkle  Douglass Alligood
建筑设计 
Ricardo Palma Prieto  David Holbrook  
Ryan Duval  Jacob Li 
Christopher Torn  
Yanan Ding  Qicheng Wu
项目经理 Flora Bao 
中国区项目发展负责人 Shu Du

顾问团队
结构设计顾问 Thorton Tomasetti
景观设计顾问 Turenscape
消防设计顾问 ARUP
幕墙设计顾问 RFR
交通设计/可持续设计顾问 Buro Happold
照明设计顾问 BPI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中国院微视频获评央企微电影“大国重器”优秀作品

中国院科研项目获得 2022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2002-2022-2062 从双奥到双碳”专题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