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院在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南京、北京赛题中均获一等奖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以“新设计 新住宅 新生活”为主题的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近日公布评选结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大赛设置的北京赛题和南京赛题中各获得1项一等奖。其中,”相适·相望——面向全生命周期改善刚需的和谐住区“荣获北京赛题一等奖,”适·变——面向多孩家庭与在宅养老的住区设计“荣获南京赛题一等奖



1月7日,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暨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成果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大会以“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王晖副部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朱长喜理事长等领导在会上致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李兴钢院士等专家出席大会。大会宣读了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成果以及2021年度工程勘察、建筑设计行业和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评选结果。

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开创了“真题、真赛、真建”的全新竞赛模式,分别以位于北京、南京的两个居住小区项目为设计基础,获奖作品将用于指导“好房子”建设。大赛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276个设计单位提交了384个参赛作品,120个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作品25项。

行业奖颁奖
”好房子“设计大赛颁奖
中国院获奖方案奖牌

崔愷院士在大会上作题为《好房子——高品质绿色低碳建筑创新》的主旨报告,围绕如何创新设计建造高品质的绿色建筑,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记住乡愁、享受自然、享受绿色空间展开了深入探讨,指出用节俭的理念、创新的技术手段,把提质降碳作为设计的核心价值观来进行创作,以环境和建筑的共生体为对象来设计,是当下建筑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之一。
崔愷院士作主旨报告

中国院副总建筑师赵钿仲继寿分别代表设计团队,在会上介绍了北京赛题获奖作品“相适·相望——面向全生命周期改善刚需的和谐住区”和南京赛题获奖作品“适·变——面向多孩家庭与在宅养老的住区设计”的设计理念。

赵钿介绍“相适·相望——面向全生命周期改善刚需的和谐住区”方案
仲继寿介绍“适·变——面向多孩家庭与在宅养老的住区设计”方案

大会期间举办了全国勘察设计行业新时代优秀项目展和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中国院获奖项目参展。
与会领导和专家参观中国院展位
中国院在本次大赛中成果斐然,一方面展现了我们在住宅设计研究深耕多年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激励我们,继续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以设计与技术创新为手段,大力提高住宅品质,助力全面推动住房建设转型升级。 

·  获奖项目介绍  ·
相适·相望
面向全生命周期改善刚需的和谐住区
[ 北京赛题 一等奖 ]

方案顺应上位规划和区域定位要求,延续地方文化脉络,依托生态休闲廊与景观节点,创新城市一体化开放街区设计,将生活配套轴线对城市开放,为城市和街区注入活力,同时结合城市配套,进行社区服务设施一体化设计。住宅底部首层架空串联“健康型、服务型、体验型”三条街区生活轴,利用下沉庭院联通交往核心区,打破楼栋之间、街区之间的隔阂,在城市和住区之间连通起社区内外的配套服务设施,激发住区活力;在社区内打造“共享邻里中心”,促进居民交往,创建和谐社区。

社区空间分析

本项目建筑单体西高东低,错落围合,打造韵律变化天际线。住宅底部架空为社区打开了地面层的活动空间,居民在社区内自由漫步,不再受建筑限制。外围的住宅围合落地,提供私密和安全感。屋顶层提供了小规模聚会、观景、休憩、展览的场所,更有充足的阳光与景观条件。建筑单体利用错落的阳台形成灵动的立面效果,同时置入垂直绿化,实现景观结合立面一体化的生态设计。

底部架空及立面生态置入
代表效果图

地块周边交通便利,均有城市道路通达。内部均采用人车分流的原则组织交通路线。旨在创建祥和、安全的人居环境。通过打破红线限制,实现从地块周边到城市开放可达,补充弹性空间,增强公共空间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以人为先,进行街区一体化设计,将配套服务建筑、城市空间尺度、街道景观、种植绿化、铺装、设备设施进行统筹考虑,提供人性化服务,创造舒适宜人的步行尺度和社区场域感。

打造共享邻里中心
方案旨在通过创新技术应用手段打造灵活多变和全龄友好的户型产品,提升建筑品质。本方案创新大跨结构形式、可移动隔墙、可承插机电管线等装配式技术,通过创新技术支撑好房子建设,做可变生长家、绿色智能宅。在户型设计上利用板柱/箱板式结构体系提供户内大空间化设计,墙体采用可移动隔墙和饰面一体化可移动线路,实现户内灵活布局,适应全生命期户型改善需求。本项目全面实施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准、装配式技术方案,采用高性能耐久外围护体系、绿色建材、绿色铺装、全屋智能家居系统等宜居技术实施策略,建设一个面向全生命期改善刚需的和谐住区。
可变生长家-装配式集成技术
典型户型-126灵活可变户型
典型户型-60+120双钥匙户型
总负责人  仲继寿
总设计师  赵钿  王凌云
主创团队  焦杨  白洋  闫小曼  李旋  张琪  赵博煊  张玲  董博圆  周瑞雪  胡荣  周小慧  王红杰
参与人员  潘悦  白宇  茹笑岚  潘磊  底楠  关成才  江晗  刘兆鸿  刘松


适·变
面向多孩家庭与在宅养老的住区设计
[ 南京赛题 一等奖 ]

方案聚焦当代青年群体面临的多孩家庭与在宅养老的居住需求,在外置交通核和竖向管线空间的板柱建筑体系中,植入产品化的厨卫功能空间和地顶协同的移动隔墙体系,在适应家庭结构和使用需求变化的同时,创新提出面向空间交付和使用交付两种不同模式的住房产品。方案直面手机APP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构建了入户花园-交通连廊-空中花园的住栋1分钟交往圈和基于开放底层和序列连廊的住栋-住区的5分钟生活圈,创建有温度的全龄住区与共情社区。


设计以厂房群为中心打造10分钟社区生活圈。在规划中统筹协调厂房群及社区北侧界面,将用地街角还给城市,构建开放融合的社区边界。社区内部打破了空间的均质感,通过围合一大两小庭院空间,局部开放底层与序列连廊,构建了丰富而多样的5分钟生活圈。

总平面图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共享共融

下沉庭院 共享交往


建筑单体改善了传统住宅入户过程的单调性,通过入户花园-交通连廊-空中花园的空间序列构建了1分钟交往圈。外置的交通核和竖向管线空间以及板柱结构体系,辅以产品化的厨卫功能空间和地顶协同的移动隔墙体系,使户内布局能够灵活适应三口之家、多孩家庭和在宅养老等家庭结构的变化需求。南侧冬夏可变阳台的设置兼顾了南京的夏季通风与冬季保温;北侧的入户花园则在兼顾玄关及生活阳台功能的同时,满足了后疫情时代卫生安全、快递暂存等新的需求。

楼栋1分钟交往圈
 
适变户型图
入户花园
青年卧室 
互动客厅

总负责人  仲继寿
设计指导  宋源  刘燕辉
设计团队  任中  李雯  王嘉婧  马荣森  吴思齐  高雨乾  张睿  张城恺  方菲  刘松  康向东  唐致文  岳红  那可意  卢倩怡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国务院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调研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

中国建科城市更新系列讲堂之“城市更新的朴素性”成功举办
中国院设计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门迎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