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院作品 | 玉山小桃源




在西浜村的南面,城市道路旁有一片密密的树林,树林中隐藏着一个破落的大院,几座简陋的砖房散落其中。据说这是一个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麻风病院。这种可怕的传染病无药可治,患者被集中关在病院中自生自灭。当然,如今这种病早已绝迹,病院也无人再用,废弃在林中。

第一次走进这座阴森的院子,似乎还感到有些恐怖。人的痕迹消逝,唯有树林越长越密,野草藤蔓噬食着陋屋内外,自然之物重新占据了空间。这里靠近水源保护地,原则上是不允许再建设的,但看到这些即将成为建筑垃圾的废墟,像个垂死的老人,我们不禁思考:能不能去扶他一把?

设计的策略还是“以留为主适当增补”,调整布局下手要轻,景观上尽量保留已成林的树木,结合《玉山雅集》,依据顾瑛当年对各个佳处的文字描述营造主题场所,希望改造成年轻人喜欢的生态体验基地。建成后反响不错,成为政府接待客人,介绍昆山田园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的场所。

—— 崔愷       

  

从草堂胜境到乡野园林之演绎
玉山小桃源营造记
文 / 崔愷、郭海鞍

01  草堂与玉山名胜

草堂,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宅邸的自谦说法,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元代画家王蒙的东山草堂、文学家顾瑛的玉山草堂,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草堂”两个字表达了文人雅士淡泊金钱名利、以陋室为居、归隐田园、潜心研习文学或艺术的生活态度,也是基于我国自然朴素的农耕文明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从诗词和书画作品中,不难看出草堂并非只涵盖建筑,还包括更大范围的庭院和山水环境。比如,白居易描述所居草堂时写道“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可见其规模之广阔。草堂中的花木种植、亭台布置也反映了主人的格调与品位,类似于江南的古典园林,但草堂建筑概不及古典园林中的亭台楼阁精美,庭院也远不及古典园林中的假山花木精致,故本文谓之“乡野园林”。
▲ 玉山小桃源·芝云堂  徐晓飞 摄
草堂规模之大者,莫过于元末明初的玉山草堂。其主人顾瑛原本是江南富商,后读书从文,在家乡昆山阳澄湖畔修筑了玉山草堂,建有26处玉山佳处,南北绵亘5km,东西约3km,规模达到了十几平方公里。这26处美景名胜,也便成为顾瑛招待文人雅士的所在。这些文人在此创作的作品被收集成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三大雅集之一的玉山雅集。通过雅集中的诗词,人们大抵可以想象当年此间玉山草堂之恢弘气势。玉山雅集所涉及的名流大家,不乏丝竹乐律之人,可以推断他们聚集在一起吟诗作对、吹拉弹唱、研习昆山腔,对昆曲的产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02  弃园与小桃源记

玉山草堂在元末毁于战乱。即便如此,玉山雅集此后还持续了数年之久。而如今在当年玉山雅集发生的地方,几乎找不到玉山草堂的任何痕迹,只有雅集中描述的一些地名和景象似是而非地存在。如果能参照玉山雅集中的诗词描述,恢复一些当年玉山草堂的佳处和意境,可以让人们更实际地感受这里的文化与历史,对于此间文化的传承有非常的价值和意义,对昆曲的传承也会提供更多的载体。
2014年开始,我们以“读书舍”为题,用四座农房恢复了昆曲学社,后又以“书画舫”为题将一座农房改造成为乡村工作站。这些工作对于西浜村乃至绰墩山村的文化复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玉山小桃源·可诗斋  向刚 摄
在绰墩山村的南面有一座遗弃的园子,四面环水,形如一岛,建国初曾经作为麻风病院。园内绿植丰富,有七八处房子,但疏于管理,旧物堆积,污水横流,对阳澄湖和傀儡湖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实无裨益,也成为周边乡村之间的一块隔阂之地。如何变废为宝,赋予此地新的生命和活力,进一步恢复玉山名胜的意境,强化玉山雅集的历史存在?这处庭园至关重要。
首先,相比昆曲学社和工作站,这里有足够大的园林环境;其次,其所处环阳澄湖区域的位置紧邻城市干道,又在苏州、昆山两市的来客方向,不仅作为门户,还是城市边缘水乡结构保存完好的水陆交通节点。将此处作为玉山草堂意境修复的一个起初的原点,再适合不过。

▲ 改造前的场地及周边环境

▲ 改造后的小桃源   徐晓飞 摄

玉山草堂兴建之初,叫做“小桃源”,有杨维桢做《小桃源记》:名其前之轩曰‘问潮’,中之室曰‘芝云’,东曰‘可诗斋’,西曰‘读书舍’,又后之馆曰‘文会亭’、曰‘书画舫’,合而称之,则曰‘小桃源’也”。小桃源与弃园古今相通,草堂建设之初与雅集恢复之初,同样是起点,规模与境遇相似,故我们将此地也命名为“小桃源”,且将其间芝云堂、可诗斋逐一恢复,因读书舍与书画舫已用于他处,故未复做,而将玉山雅集中与其意境更加匹配的拜石坛、寒翠所、听雪斋等佳处植入其中,合而称之“小桃源。

▲ 轴侧分析图

▲ 首层平面图

1 玉带桥  2 拜石潭  3 寒翠所  4 来龟(归)轩  5 秋华亭  6 可诗斋
7 钓月轩  8 听雪斋  9 芝云堂  10 码头  11水塔观景塔

03  拜石坛与寒翠所

步入园中,门口原本有一块巨石,用以提名并镇园。旁有一颗大树,亭亭如盖,即便炎炎夏日,也很清凉,以至门卫砖房墙有青苔。这些景致,与玉山名胜中拜石坛和寒翠所的意境不谋而合。在《玉山名胜集》中,拜石坛与寒翠所为同一所在。因为顾瑛非常喜欢收藏奇峰怪石,有一天,他拜望一位老僧时,发现一块酷似苏东坡弯腰读书时背影的巨石,于是用米换回,置于寒翠所,并筑拜石坛常常祭拜。寒翠所在明万历以前常常被记录成寒竹所,想来是青竹茂盛之所在。

▲ 改造前的寒翠所

根据雅集诗词描述,当年顾瑛等文人对此奇石赞叹称颂不已,因此恢复其意境时,我们用一道镜面反射的片墙将巨石遮蔽,并留一孔,让来者眼中只有此石,其他造物消失在环境当中,从而突出此石的地位,并在石下做层层圆坛,以联想拜石坛之形。

▲ 寒翠所拜石坛  郭海鞍 摄

入口的两处红砖门房质量尚可,在内部通过薄壁混凝土加固形成安全内核,并延伸出屋,用细竹面清水混凝土浇筑连廊。两屋和连廊之间种植青竹,连绵成片,青石绿竹,其间停坐,可品寒翠所之意境。

▲ 寒翠所剖面图

▲ 寒翠所外景 徐晓飞 摄

▲ 寒翠所走廊尽头  向刚 摄

04  来归轩与可诗斋

在元末战乱期间,顾家出逃避难后回到被战火摧毁的玉山草堂遗址时,在残桓断壁之下发现一只小乌龟爬行,故将此处起名“来归轩”,亦作“来龟轩”。多半因房屋凋敝,秦约诗云:“粲瑶光兮陆离。”

▲ 来归轩改造前

如今园中有一东西向砖房,与园中最大一间仓库对望,作为小桃源中核心建筑最为适宜,且与玉山雅集描述的来归轩吻合,唯一不足在于东西方位相反。设计主旨在于意境恢复,而非考古复原,故不拘小节:将老房从中间打开,使其风光通透,并于敞厅当中做瑶光之墙;在敞厅之前,堆土成坡,以假山石点睛,形成龟背之形,供人遐想。

▲ 来归轩外景  向刚 摄

▲ 来归轩内景  徐晓飞 摄
可诗斋在小桃源中,是饮酒、做诗的地方,据诗词描绘,文人豪客在此间做诗对唱、情境悦然。但园中只有一天窗小屋,屋前一片小树林,无树之处时有一些水坑,在此可以建造三间小室,与原有小屋形成对望之势,并围合成一园中园。如果以小屋作为主厅,以小室作为雅间,则亲朋聚此可畅饮互歌,与玉山草堂所诉之情形契合。这也是小桃源中唯一一处加建。

▲ 可诗斋剖面图

▲ 可诗斋外景  徐晓飞 摄

▲ 可诗斋内景  徐晓飞 摄

05  听雪斋与芝云堂

园子最北面是原麻风病院的病房楼,一座二层的相对较大的房子,与玉山雅集中各处描述实难吻合。笔者在楼北行走调查,此处荒凉,树叶堆积如雪,踏上有沙沙之声,忽然顿悟,想起参军昂吉的诗“把酒临前轩,积雪满行路”正是对此情此景的描述,而其居住功能也与诗中所指听雪斋颇为类似。但病房已为两层危房,难以达到现代居住功能的要求,于是详细测绘之后,保留部分老砖,将其复建,并将辅房改造成餐厅,将原本水泥硬化的前院改造成戏水池,成就一间有品质的小酒店。依据《小桃源记》的描述,最北一处的庭院里建“文会亭”,以眺望岛之北河及稻田。

▲ 听雪斋改造前

▲听雪斋剖面图

▲ 听雪斋外景  向刚 摄

▲ 听雪斋走廊  徐晓飞 摄

▲ 听雪斋夜景  徐晓飞 摄

二层楼与旁边的仓库连为一体,也就是前文所述与来归轩对望的仓库,这座庞大体量的房子便可作为小桃源的核心建筑——芝云堂。芝云堂是早期顾家的客厅,是宴请各路文人墨客的重要场所。顾瑛回忆与秦约在芝云堂夜坐的文章中写道 :“堂阴枇杷如华,烂炯如雪”。可见芝云堂的屋顶是非常有特色的,雪白灿烂,大庇天下。又有诗云 :“其扶疏而缜润,又似仙家之芝草。” 因此我们以双层屋面作为形如芝云的大屋顶,用金属和透明板瓦模拟“烂炯如雪”,在屋中造就缜润之色。大屋西面挂墙以防夕照,东边开阔,原本是杂物的院子,现在作为五谷菜园,在芝云堂中可尽赏田园之美。

▲ 芝云堂剖面图

▲ 芝云堂日景  郭海鞍 摄

▲ 芝云堂过厅  向刚 摄

06  桥、亭、池、塔和码头

既然是四面环河的小岛,则必有桥。小桃源共有三座桥:两桥车行,一桥人行。车行桥较为厚重,采取了青砖镂空的做法,以平直和灰色隐没于自然之间。而南面主入口连跨两河的步行小桥则是小桃源的门户。因为有两条河道,故小桥连跃两次,形同昆曲袖带,故名“玉带桥”。

▲ 玉带桥  徐晓飞 摄

弃园的正中原有一木屋,厚墙小窗,较为阴晦。于是我们将其屋顶去除,留片墙支柱,让其中得见天日,后植入红枫几株,到夏秋之际,红叶茂密,色彩斑斓,故取名玉山名胜之“秋华亭”。打开的秋华亭让小桃源的步行体系增加了一处节点,也使得来回之路径有了分别,创造了更好的游园体验。

▲ 秋华亭内景  向刚 摄

在可诗斋、听雪斋、芝云堂之间原本就是弃园的一处水池,当初都是生活及牲畜产生的污水,奇臭难当。这次改造将其与听雪斋的戏水池相连,水体被净化,也成了小桃源的岛中水,映衬可诗、听雪、芝云三处核心建筑。

园子东边的小树林中有一座弃置水塔,砖柱简陋,难以加固,又有坍塌之危急。为了保护这座水塔,我们用钢架楼梯将其罩住,若有倾覆,不至伤人,同时也形成了小桃源中的一处制高点,可以眺望傀儡湖。

▲ 改造后老水塔  徐晓飞 摄

最后到了用小隔间房屋改造的小桃源码头。小桃源本来就是个码头,是开启玉山草堂水系泛舟的起点。利用原来房屋的隔间,一间一船,在登船之余,屋内可品茗饮茶,走廊可以通过景框欣赏五谷菜园。

07  乡野园林营造记
小桃源是玉山草堂的前身,也是乡野园林意境的再现。草堂这种园林形式更加注重对大自然的梳理,而非造园造物,更加注重在生活与自然结合时产生的意境和遐想。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尤为指出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而玉山雅集正是对“真”的极致阐释,小桃源亦阐释了这种园林应有的自然特征,更加注重融入与景象的雕琢方式。

▲ 改造后的小桃源  徐晓飞 摄

因此,小桃源没有奇花异草,有的是水杉芦苇 ;没有假山布景,有的是稻田菜园 ;没有复古造作,有的是砖房瓦屋。轻松、细腻的处理方式,让这座乡野园林更加清淡亲切、朴实而又韵味。如今,很多人在此间漫步,能够体验和感受与 六百年前玉山草堂的意境,徜徉期间不免有写诗题画的雅兴。丝竹之声响起,昆曲之影流波,一座荒废的庭院已经变成人们喜欢漫步的一处园林、城市文化与历史的积淀、周边乡村与社区居民夜路上的灯火。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便物质不存,依旧能在美和意境中传播,吸引更多的人滋养玉山雅集的文化,重筑江南乡野园林的诗与梦想。


工程地点  江苏省昆山市
用地面积  16,900 m2
建筑面积  4,124 m2
设计时间  2017年
建成时间  2021年

设计主持  崔愷、郭海鞍
建筑专业  沈一婷、孟杰、向刚
景观专业  冯君、李小妮、施惠慈
室内专业  张林、韩文文、黄玉梅、高玲军
结构专业  何相宇、 曹永超
给排水专业  刘海、 刘洋
设备专业  徐征 、董元君
电气专业  肖彦 、宋海威
总图专业  武永宝

泛光设计  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摄影  徐晓飞、向刚、郭海鞍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UNStudio创始人特邀讲座暨新书发布会在中国院成功举办

中国院作品 | 延安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与综合体育馆

“连线南极——南极考察站主题展览”在中国院开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