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 张军文:浅谈关于治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现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的情况为立脚点,分析讨论如何采取最柔软的方式治愈青少年健康为研究方向,通过“青春志愿”中青春发布更新的正能量小漫画治愈方式为模范代表,深入探索治愈青少年健康的优质方式,得出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公共组织这几个方面的统一结合才能真正的做到治愈青少年心理健康。
关键字:青少年 心理 健康 学校 家庭 公共组织
引 言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腐朽文化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加快了腐蚀青少年的步伐。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因此,如何为青少年创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如何排解青少年因社会发展面临的各项压力。如何舒缓青少年情绪,如何治愈青少年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及探索治愈方法的意义
(一)青少年心理特点
青春期作为人生重要的成长时期,身体和心理都承载着关键的转折性的变化。对于一系列的生理、心理、情绪与社交方面的变化,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对于青少年来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16%的疾病或伤害是由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抑郁是导致青少年生病或残疾的首要原因之一。一半的心理问题从14岁开始发病,但并未得到识别或诊疗。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若得不到解决,不良后果会延续至成年期,进而剥夺成年期的身心健康。
(二)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治愈方法的意义
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人口社会环境变化和疫情的多重影响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作为青少年心理非常重要的保护因素,更应该提到重要的议题中。整个社会、单位家庭创造出和谐、友善、接纳度高及积极的支持系统,让青少年能够体验到爱和信任、增加内心的安全感和稳定依恋方式。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抗压能力和积极应对的心态,增强应对不良事件和消极观念的内在心理资源。
再次,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核心。心理健康素养是指帮助人们认识、处理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信念,包括自助干预、寻求专业帮助的知识和信念,对心理问题和求助行为的态度以及如何寻求心理健康信息的知识等多个方面。国外的追踪研究发现,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对抑郁的识别率,可以有效增强青少年寻求专业帮助的意愿
二、诱发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1、现在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和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自然而然有一种畏惧感。学习上一旦遇到了困难,就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当然也就失去了动力,随之而来的便是厌学。
2、很多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越来越关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都希望子女能顺利考入高中,甚至是考入重点高中,正是这些来自家庭的期望使得他们的学习压力日益加重。一旦他们成绩不好的时候,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加以痛打,久而久之,其子女便有了害怕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学习动力缺乏,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然而,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思想、学习等关心甚少,也很少与学校联系,据调查不少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根本无法全面管教自己的子女。导致子女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散漫。
3、家庭的矛盾:与学生交流后,我发现如果他们生活的家庭经常发生一些纠纷,那么他们就会心事重重而无暇顾及学习、及出现心理问题。
(二)学校因素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不够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
另外,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就相对较少。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不愿意同老师交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不敢向老师说。怕老师知道会告诉家长而使自己难堪或者担心老师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二是难以启齿。不少学生认为把心里的秘密向老师说会感到难为情,而且也不知道如何说。三是课余时间师生相处时间少。所以找朋友闲谈自然就成了学生化解烦恼挫折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都是重视教法而忽略学法上的指导,这种简单枯燥的教学形式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原因
社会上的不良之风、不正之风的影响。社会上读书无用的思想影响着他们脆弱的心灵。所以对学习得过且过,不思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如何治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一)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应该多与学校联系,即使在外务工也应以电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等状况。接受学校的指导与培训,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其次,家长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应该根据子女的生理、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热情耐心,要鼓励帮助,要严格要求。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当孩子向你倾诉时,应耐心倾听,尽力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再次,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培养观,对子女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切不可对他们的学习提出过高的要求,当他们未能达到目标时不要一味的打骂,给他们造成压力,导致他们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最后,家长们应该给他们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万不可将事业、生活中遇到挫折的负面情绪疏导给孩子,而应用积极的心态和情绪面对,从而为孩子树立榜样。
(二)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教育阶段的根本。首先,教师应该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加强学法上的指导,同时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在课余时间增加与学生的交往时间,更多的了解学生,与他们交流。其次,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落实到实处。如开设心理健康理论课,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来校作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个体学习发展规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短、长期学习计划。还可开设心理健康实际训练课,内容包括话题辩论、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从而能认识自己,分析自身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进行自我心理协调。再者,学校可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培训,通过家长会、家访、组织听报告等形式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正确评价孩子的行为,学会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疾病。
(三)社会方面
各级政府要从名族的未来的高度看待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严厉打击社会上的不良之风,提倡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多开设网上心理咨询,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可多开设有关中学生心理辅导栏目,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院均能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对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得以治疗,帮助他们消除心理疾病。
四、结论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无疑要渗透教育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程,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唯有倾全社会的教育力量于一个目的,才能真正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校 | 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