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婚恋】我和老陶(十六、伴游柏林)
亲爱的商家:您可以在这个位置插入您的广告。广告投入可以是一次的,也可以是多次的。具体情况请联系微信号:weiyun0103。
点击
贾力群(德文名:Li Qun Taubert),出生于上海,1982年大学电力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技术及技术情报资料整理及英语翻译工作,1986年到德国曼海姆歌德学院学习德语,之后在中国与德国间从事中德文化交流、构建经贸往来。1995年,应聘美国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培训中心)任教,同时在中国高等学院培训翻译人才。1998年年底后在德国柏林和墨西哥居住。个人兴趣爱好广泛,积极从事社会活动,现担任欧洲华侨华人妇女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德国柏林中国妇女联谊会名誉会长等。
本书已经完稿,希望能正式出版发行。有兴趣出版或者能推荐出版的人士请联系作者。邮箱:taubertdlq@hotmail.com
如果错过了之前的章节,请点击:
……
柏林墙前留影
伴游柏林
我的中学时代在文革中度过,没有好好上过学。世界地理、世界历史......生物学对我来说几乎是个空白。那天晚上我在日记中记道“......人种进化过程中,不同的饮食习惯的形成,是造成人种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的原因之一。我今天有点明白了,为什么欧美人身上的汗毛那么长,那么密。他们吃生肉生菜喝冷水,情况与人类进化的初级阶段类同。那时的人汗毛很长,和动物的毛很相像......” 一直到今天我对自己当时的无知还感到可笑,而迪特和克劳斯则认为我当时的想法很有趣,很有“革命性”。
和迪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是幸福的。来柏林后我没有再去想那些“也许”。
我们在柏林九天,迪特将每一天的节目都安排得满满的。
国家美术馆、水族馆、奥林匹克运动场和柏林墙都是必去的。柏林墙下,迪特简单地但很认真地给我讲了柏林墙的由来。
为了让我了解外国人在德国如何生活的,迪特带我去一家土耳其家庭做客。男主人毕拉尔是一名优秀的桥梁工程师,漂亮的女主人图尔琳是家庭主妇。我的德语能力太有限无法和男女主人交流,只好等着迪特翻译。
男主人再三强调“入乡随俗”很重要,他们一家用心花时间和精力,融入德国社会基本没有问题。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家庭是为数众多的、居住在柏林的土耳其家庭中特殊的一例。
战后联邦德国为恢复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然而其国内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于是不得不从国外招募大批的劳动力。这些外籍劳工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南欧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他们不能在联邦德国永久居住,工作期满后须遣返回国,被德国人称作“客籍劳工”。1973年,由于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联邦德国就停止了募工计划,并遣返大量的客籍劳工。但是许多客籍劳工不愿意离开并把家属接到德国共同生活,他们之中,土耳其人居榜首,到了八十年代,柏林住有二十六万土耳其人,并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土耳其人居住地。他们拥有自己的居住区,学校、商场集市、广播电台、电视、报纸。他们大多数人像是在自己国家一样:讲土耳其语,吃土耳其饭,穿土耳其衣服,读土耳其的书,看土耳其电视报纸,只在土耳其人中间来往。他们无法融入到德国当地社会。
比拉尔一家在传统的德国人居住区采仑道辅区买了房子,孩子上普通的德国人学校。米拉尔在德国公司打工,全家虽然在家吃土耳其饭、讲土耳其语,他不时会表现出土耳其男人固有的大男子主义。但他出门讲德语,在公共场合让女士先请,全家都和德国人和德国家庭有交往。看得出,迪特和这家子的感情很好。告别时,女主人拉着我的手呱拉呱拉一通讲。我听出个大概的意思,她说迪特是个好男人,要我好好对待他。
我们在柏林国家博物馆也花上了大半天的时间。
面对一万多年前的古埃及文物,神秘的玛雅文化的遗迹,南太平洋的古代航船,各大洲奇特的风俗风情,我激动、震动、着迷、眩晕。我认识到自己对脚底下的这只大球的了解少得可怜。
走出博物馆后,我深有感触地说道:“我一直以为只有中国才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以为中国人在制造青铜器时,外国人还在岩洞里爬进爬出。今天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无知......” ,迪特高兴地搂着我的肩膀说:“我很高兴你认识到世界之大,其它民族的文化历史之丰富”。我心服口服地听了迪特讲了一大堆这方面的道理。
之后的星期天,我们应邀去克劳斯的小妹妹翰妮家吃午饭。翰妮是个税务审计师,她的先生曼弗瑞德是名律师。他们没有孩子,所以单身的克劳斯常去他们家。
身为长子的克劳斯在父亲得病去世后接管了当时在柏林颇具规模的阿德兰特.诺贝思电器公司,成为诺贝斯家业的第三代掌管人。克劳斯虽然事业有成,但家庭生活失败。克劳斯的前妻诺拉是名中学教师,极力反对克劳斯的决定。她认为克劳斯掌管公司后,将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没有时间和她一起在温馨的烛光下吃晚饭,将没有心思听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和她读文学小说的感受,将没有可能陪她在学校放假的时候外出旅游,总之家庭的现状将出现负面的改变。诺拉向克劳斯讲明利害关系并要克劳斯在事业、金钱、家庭和婚姻之间做出选择。克劳斯选择了前者,为之他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那天晚上我和迪特去柏林交响音乐厅听了一场音乐会。以前是从报纸、电视上认识了这个与伟大的指挥家卡拉扬名字连在一块的交响音乐厅。我曾经想象坐在音乐厅里听音乐会的种种感受。
当我走进这犹如神殿一般的音乐大厅时,我激动得气急心跳,嘴角抽搐。迪特看出了我的情绪,轻轻在我和后腰部拍了拍问道:“力群,你喜欢这里吗?” 我深呼一口气,用尽可能稳定的语调答道:“喜欢极了。”迪特由衷地一笑后在我耳边轻轻说道:“你有点紧张,我想是激动引起的紧张。”我转过头看着他,会心地点点头。
我们在楼上第一排刚坐下,就听见楼下一阵掌声。我低头望去,看见一位身穿裸着肩背的拖地长裙的女士在中间的走道上缓缓向前走去。长裙深红色,上面镶着闪闪发光的小珠片。女士的头发在头顶上扎个小鬏,小鬏被闪亮的红色小花围绕。我自言自语地说道:“喔,来了一个VIP。”
楼上前几排的观众也开始鼓掌,显然是楼下的掌声传递了信息。穿红色裸背装的女士转过上来,抬头抬手向楼上的观众致意。我看清楚了这个女人的脸和手臂上的无数皱纹。
我大叫一声“我的天哪!”马上又用手捂住了嘴,因为迪特吃惊地转过头看着我。幸亏楼下楼上掌声未断,没有别人听见我这声大惊小怪的叫声。
我睁大了眼,扯着迪特的衣袖说道:“嗨,迪特,你仔细瞧瞧楼下这个老太婆。”
“瞧见了,她真了不得。”
“太夸张,太夸张了,”我接过迪特的话头:“这老太婆真了不得,说句确切的话应该是真过分。这把年纪,哦,比我妈还大上几十年呢,还敢这样穿戴。”
迪特瞧着这个老太婆,还跟着别人一起鼓掌。
“热爱生活的人永远年轻,年轻的人永远是美丽的,美丽人穿美丽的衣服。”
他不同意我的观点:“这位女士爱美的自信心使她光彩照人,我们鼓掌是因为被她的对生命的理解和爱惜感动,不是吗?当然,热爱生活并不仅仅表现在穿衣打扮方方面。”
我听了迪特的这番话后若有所思,觉得这话其实有很深刻的含义。
听完歌剧回来后好一会儿,我还沉浸在那种神圣,飘渺的陶醉感中。当迪特提出要和我谈重要事情时,我的情绪又好一会儿才转回过来。
未完待续→
感谢您关注德国《华商报》
公众号“德国华商”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提供华商在德国创业和经营的广告信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超过两万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