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连载之49、美女难逃被强奸的厄运

2017-06-21 山民 德国华商
点击标题下「德国华商」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2015年,德国接受了89万难民,难民潮造成了德国的难民危机。对此,新一代德国华侨华人相当惊愕,也因为不了解过去的历史而发出了许多惊人之语。我们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更清楚地认知现代社会。

德国在二次大战后经历过几次难民潮。或许您可能不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也有一次与现在相当的难民潮。当时有5万左右的中国人用偷渡的方式来到德国,申报难民。他们艰苦卓绝的的故事,催人泪下。还有一些人,永远地留在了偷渡的路上。

他们中的很多人留在德国,并已经成为当今德国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有不少当年的难民离开了德国回到故乡,或者再次偷渡前往英国和美国等地。这里讲述的就是当年偷渡者的真实的故事,而作者本人也是当年中国难民潮中的一员。

作者山民的《人蛇潮的背影》一书的部分内容多年前在《华商报》连载过。后来全书在中国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现经作者修订补充,并改名为《一路不到头》,授权在本公众号连载刊登。文中的名字已经更改,请不要对号入座。


往期精彩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 连载之48、 假厨师横行,餐馆遭殃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 连载之47、 厨房大战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 连载之46、法兰克福中餐馆绑架案


49 美女难逃被强奸的厄运

 

上午的太阳从市政府大楼的背面升起,我从外国人局延了居留出来时,有一种阴凉的感觉。我在市政府门前的电话亭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我两周岁的女儿已经很会说话了。虽然发音很含糊,但是说得很快。她说爸爸,枫要一个锅,一个很大很大的锅,可以煮很多东西吃。我被女儿的天真逗得笑起来。当我放下电话的时候,我却被另一种思想所攫住。在与张晓凤相处的时间里,我的家庭总是若有若无地在我意识边缘存在着。张晓凤的喜怒哀怨牵动着我的情绪,我却已经淡忘了远处还有个女人为我生个孩子。

我把每个月的工资寄回去,仿佛仅仅是为了还清自己的债务。现在我突然间想起我的女儿,我感到我有些不负责任。我女儿的第一个要求竟然在吃的方面,这说明她并没有足够的食物。在我女儿稍大一些的时候,她马上就会感到住处的恶劣。我家的破房已经延续了祖祖辈辈,我每次想起它的时候都难免心酸。

玉珠的虚荣心已经被环境挑逗起来,她在电话里说,镇上建新村,很多华侨家属都预定了单元房。玉珠无法弄懂华侨的含义,她始终以为偷渡成功的就是华侨。我们的债还没还清,暂时不要去凑这种热闹。

猴子啊,你一定要听话要学好,争取两年把新房给买下来。我们村可是你第一个出国的,你要给乡里做个榜样啊。

玉珠说话的口气就像母亲对孩子一样谆谆教诲。这女人这次的话语没有给我带来很大的反感,我想我确实应该好好地反省,为我往后的日子做些准备。

市政府传出来的消息越来越令人担忧,这座严肃穆的大楼,在上午背光的轮廓里,给人带来阴森的气息。我们难民营里,继小弟之后又有好几个人在外国人局里被迫把难民身份证转成“都懂”这种容忍性临时居留,按规定在联邦局取得可靠身份依据后,马上就可以遭到遣送。广场的上午是临时蔬菜集市,夏季的阳光照耀着欢快地赶集的德国人。可是这天兰慕清在外国人局里的不幸,直接影响了我的心情。夏季广场上的快乐气氛仿佛与我不搭界了。

在艾森弗特那次外国难民示威游行之后,外国人局为了改善对难民的服务,每个星期三多了一个台湾女人坐在办公室里。这天是专门接待中国人的,德国工作人员通过翻译可以与中国难民取得最大理解程度的沟通。

这天,外国人局的海德尔先生突然向兰慕清宣布:她的居留已经到期。海德尔坐在办公桌旁工作,郑重其事地说了这句话,然后叫她在一个星期内向外国人局出示回国的机票,否则她将遭到羁押和强行遣返。我们难民营第一美女一贯红润的脸庞在明亮的灯光下变得非常难看,她像遭到当头一棒一样脸色煞白,她慌乱的眼光像溺水者一样呆呆地望着我。我可以感觉出她当时的心理状况,那一刻她其实忘记了我对她来说一点帮助的能力都没有。

兰慕清的麻烦来自听证通知的遗失。在今天,所有的难民都已经知道听证是难民审理程序中最重要的一节,一旦错过听证时间联邦局就以缺席判决,难民将在两个星期之内接到拒绝通知书。所以联邦局当时要求难民每次变更住址,都得向联邦局去信说明;因为外国人局和户口登记处是不承担这种义务的。各国难民由于不熟悉情况,当时收不到通知书而错过听证时间的例子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请了律师,对难民来说也是非常被动的。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当时联邦局的通知是以普通信件的形式发出的,联邦局信件发出。所以兰慕清一直没有弄清她的听证通知是怎样丢失的。在兰慕清当时的猜测里,她多半认为是难民营同胞的恶劣手段。首先兰慕清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这令她的猜测变得有根有据。兰慕清后来那么快速地脱离了难民生活;投入德国男人的怀抱,也许与她对同胞的仇恨不无关系。这个美女轻率地选择了这条道路,令她的青春红颜遭到毁灭性的摧残。当我几年后在汉堡见到她时,几乎为她的灾难而沉痛落泪。

事实上这个美女的经历非常痛苦,以我至今掌握的材料,我也无法探索出兰慕清到此之时已经恨过多少人。在我的感觉里,兰慕清的冷漠是众多恨的产物,恨像许多没有光彩的元素,聚合成一块黑色沉默的石头藏在她的心里。在这次错过听证后,她连对上海人的感情也淡漠了。我曾听她说过:“中国人就这种德性!”所以,我至今也弄不清楚她决定与德国人结婚时的心理状态。


不过一桩鲜为人知的事件可以说明她一走出国门身心就遭到怎样的残害,可是这难道就没有影响她对外国人的总体感情?问题还在于,连上海人都受到无辜牵扯的兰慕清的心态里,你不能断定她会对德国人情有独钟。那么,她当时的选择又说明了什么?也许答案只能是她的处境。当一个人的生存和尊严产生矛盾时,多半情况下更容易选择前者。

如果不是这本书在连载过程中我又获得一些新的线索,可能我不需要在这里对兰慕清的思想添加烦琐的分析。我的书在德国华商报连载并获得一定程度反响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人通过报社取得我的联系方式,给我补充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情节。

在事件发生整整十年之后,已经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我们交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两个不懂事的孩子不断吵闹着。她的还未经过婚姻登记的老公在外地做黑工,因为劳动局查得太严她老公工作得很不稳定,她在谈话中还问我知不知道难民的前途是怎样的。她不是为了专门介绍兰慕清的,她说看了我的书后有许多话想通过我说出来。她给我提供的素材非常丰富,但我只能根据主题需求精炼出一段穿插在这里。

九二年的八月初,一架从曼谷飞往莫斯科的客机上坐着三个中国女孩中一个显得鹤立鸡群的女孩就是兰慕清。叙述者描述的兰慕清与我认识的兰慕清性格基本吻合,从而我肯定了故事的真实性。兰慕清确实就是那样冷傲,她基本上不跟两个同伴说什么话,也没看到她跟谁笑过。但她实在很美,像大明星一样。以致她在莫斯科出关时,海关人员都瞪直了眼睛,连排在她身后的两个同伴也沾了光,在当时勒索成风的莫斯科海关,她们竟然顺利地走了出来。

两个中国蛇头已经等在机场,他们叫了一辆的士,向莫斯科的郊外开去。夏季的莫斯科,太阳像一个鼓不起劲的红气球挂在天边,单衣薄衫的她们感到了一丝寒意。莫斯科的公路非常冷清,一两分钟才会碰到迎面开来一辆车。路旁的灌木已经葱茏,但野草丛中却明显地夹着过冬的残枝,叫人分不清究竟是什么季节。一辆的士挤进五个人,其中一个就坐在兰慕清的身边,当她的同伴感觉到什么不妥时,兰慕清把手抬了起来,蛇头的动作顿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赶紧把伸向兰慕清大腿的手收了回去。

这个高傲的女孩子在这个时候开始亲近两个同伴,她需要集体的力量来抵抗蛇头的侵犯。她们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套住房里逗留了二十几天,一路上孤僻寡言的兰慕清,那段时间一直与两个同伴形影不离。那时莫斯科的蛇头有一部分是蛇客兼职的,他们没有职业蛇头那样五毒具全,而在兰慕清和两个同伴联合起来处处防备的情况下,她们终于顺利地躲过了蛇头的骚扰。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兰慕清的灾难已经在下一关卡潜伏着。八月底,蛇头弄来了捷克签证,她们坐上了从莫斯科开往布拉格的国际列车。三个女孩子的护照都被带队蛇头暂时收管,她们坐在同一个包厢里。列车在东欧平原上奔驰着,一望无垠的旷野荒草丛生,偶尔露出一两间平房和一两座种着包谷的山头,铁路两旁是成排的梨树和苹果树,那挂满硕果的枝条低垂着,仿佛无人青睐似的,让人想到俄罗斯的地广人稀。在她们向着目的地挺进的时候,她们望着窗外的广阔的原野,心情波澜起伏。

第二天晚上11点多,列车在乔普海关停下,带队蛇头把护照发还给她们。一会儿,独联体海关警察就上来把护照收走了。当时,老练的蛇头都有准备,他们放一两百美金在口袋里,当海关人员在发还护照提出刁难时,他们就悄悄地把钱塞过去。可是这次蛇头的这一招数失灵了,两个海关人员又出现在包厢口时,扬了扬手里的三本护照说,全是假的,坚决要把三个女孩子带走。

当时由于浙江青田文成一带出国的人太多,温州地区的护照越审批越严,于是蛇头通过地下渠道,弄来了“替头”护照,这些伪造证件大多是泰国黑市制作的,伪造得及其精细,一般人用肉眼无法辨别。不过在当时科技并不发达的独联体海关,还是想出了一种巧妙的应付方法,他们用一根极细的针从相片上刚印的汉字边角穿过,然后用放大镜观察相片上的钢印是否与底纸吻合;假的终究是假的,它无法制造得那样天衣无缝。

三个女孩被带进海关大楼时,就径直被带到地下室。刚到地下室门口,她们就都吓了一跳,里面的阴森让人恐惧。地下室里亮着昏暗的灯,有一条走廊通过去,走廊旁边是用木栅栏隔成的一排槛子,槛子里铺着潮湿的稻草。警察把两个女孩关在第一间,并叫她们举起手来按在墙壁上,就带着兰慕清一直往最里边走。在把美女关进槛子里时,两个警察用英语加手势问兰慕清是否愿意跟他们做爱。兰慕清愤怒地喊了一声英语的“No”。于是两个警察就把槛门锁上了。警察走后,地下室的门被重重关上,这时从四周传来一种极细的声音,仿佛从铜墙铁壁的深处传来一样,她们当时都感到,如果被关在这样的地方,不出一天就会神经失常。突然,兰慕清那边传来一声惊叫,她俩看到兰慕清跳起来,接着就跌到地上畏缩一团。事后兰慕清也没有解释这一声惊叫是因为什么,美女在这次之后,一直到与她俩分开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她们估计兰慕清是碰到老鼠了。在那死亡一样的地下室里,突然间脚下窜起来一只活动的东西,是不难把一个神经紧张的人吓蒙的。她们随后叫唤兰慕清的名字,兰慕清一直没有回应。

海关警察再次开门进来的时候,两个同伴赶紧又把双手按在墙上面壁,独联体警察在她们的身后议论着,吓得两个女孩子拼命地念着菩萨保佑。可能两个警察对她们的长相提不起兴趣,他们叽咕一阵后又向走廊里边走去,当两个警察再用英语同兰慕清讲话时,兰慕清已经失去知觉,他们开进槛门把一动不动的美女放倒在麦草上了,兽性大发地轮流奸污了她。  

两个得到满足的海关警察还没走到门口,兰慕清已经从里面冲了出来,她冲向卫生间,在里面足足呕吐了十几分钟。两个同伴看到她头发凌乱,全身沾满了麦草,嘴唇上的口红被横七竖八地粘到满脸都是。

这就是兰慕清的一段悲惨遭遇,兰慕清在九八年以后跟我倾吐了很多心事,但一直没有把这个不幸透露给我,我想她实在是难以启口。这个一直沉默寡言的美女,我不知道她在此后的日子里,在她那孤独的心灵深处,是怎样地遭受这场噩梦的持续折磨。



欢迎投稿

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

诉说德国生活的点滴



广告也精彩



刊登华商报广告

长按二维码 添加联系人


刊登华商报广告

长按二维码 添加联系人


微信号:hsb-1997

公众号:德国华商

长按二位码加关注


感谢您关注

德国《华商报》

公众号“德国华商”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提供华商在德国创业和经营的广告信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近三万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