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连载之51、工程师到德国也只能在餐馆洗碗

2017-06-23 山民 德国华商
点击标题下「德国华商」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2015年,德国接受了89万难民,难民潮造成了德国的难民危机。对此,新一代德国华侨华人相当惊愕,也因为不了解过去的历史而发出了许多惊人之语。我们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更清楚地认知现代社会。

德国在二次大战后经历过几次难民潮。或许您可能不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也有一次与现在相当的难民潮。当时有5万左右的中国人用偷渡的方式来到德国,申报难民。他们艰苦卓绝的的故事,催人泪下。还有一些人,永远地留在了偷渡的路上。

他们中的很多人留在德国,并已经成为当今德国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有不少当年的难民离开了德国回到故乡,或者再次偷渡前往英国和美国等地。这里讲述的就是当年偷渡者的真实的故事,而作者本人也是当年中国难民潮中的一员。

作者山民的《人蛇潮的背影》一书的部分内容多年前在《华商报》连载过。后来全书在中国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现经作者修订补充,并改名为《一路不到头》,授权在本公众号连载刊登。文中的名字已经更改,请不要对号入座。



往期精彩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连载之50、结婚是难民改变身份的捷径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连载之49、美女难逃被强奸的厄运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 连载之48、 假厨师横行,餐馆遭殃



51

工程师到德国也只能在餐馆洗碗



中国工程师刚出来时在厨房里负责洗碗,出于对大厨的尊重他起先只跟陈明良说话,完全把我搁在一边。在支使我而我没有听清楚的一次,他当面骂了一句。两天后他的态度会产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弯,也正说明了他的知识分子性格。他看到我制作的北京鸭的花色冷盆后瞪圆了眼睛,当天晚上就向他的老婆了解了厨房详细而具体的情况,于是在第二天上班时他对我表示了异常的热乎。这个男人主动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喂,那个王美珍很漂亮吧,有没有搞过?”我说你是老板,你才搞得到她。他就咧着嘴呵呵地笑起来。




此后这个被我们称呼老万的初晴老公,开始鄙视陈明良,陈明良的技术无法掩盖地暴露在他的眼皮底下。这方面他比初晴理智,他坚决主张炒掉陈明良。任何陈明良不在的场合,他都是称“那个王八蛋”。他对初晴说:“你叫那个王八蛋炒餐,这餐馆差不多要关门了。”初晴即使在我面前,有时说话也是相当直白的,她说:“可是山民还没办法顶上这个职位啊。”与陈明良做比较而听到初晴的这句话,我固然是觉得委屈,可是我也不敢出声,毕竟我还没有在周末的大生意场合显示过我炒餐的能力。这时老万反对道:“我看山民没一个方面差过那个王八蛋的。”初晴可能也感到利用陈明良所潜藏的危机,她沉思着不出声。    

老万的当面好话给我带来好感,老万在厨房的女人话题又惹起我的低级趣味。沉默了一段时间的我,在厨房里又有了胡言乱语的欲望。我与老万几乎有些臭味相投。

山民你信不信,我一定搞得到王美珍。

她是处女吗?

不知道。

今天兰慕清休息,你喝的那杯奶茶是王美珍泡的吗?

是啊,味道好极了。

怎么颜色那么不对劲?

老万惊讶地问怎么了?

那么红,像掺了女人的血。

老万呃的一声呕出来,一边骂道:“你这个王八蛋!”

这时厨房开工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毕,吃过面包和奶茶的早点后就等着楼面进单。被冷落的陈明良显得非常无聊,他伸手往洗涤池上方抽出两张纸巾,掩住鼻子发出擤鼻涕的声音。老万这时气愤地说:“他妈的,我不理解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陈明良的这个习惯一样也让我反感,我记不清楚他是什么时候掌握了这种动作的。只记得还在难民营时我就不喜欢跟他一起吃饭。他那时有一个坏习惯是在夹菜时,总是要让筷子翻动过每道菜后才夹起一筷。他的动作显得非常勤快,像鸡啄食一样地夹起又丢下,那上下抖动的筷子仿佛要霸占所有的菜肴,这样让人感觉到每道菜都粘着他的口水。到上海滩酒楼时,因为菜盘上都放着装菜的羹叉,他的这种举止显示不出来,可同时另一种行为又让我厌恶,几乎每一餐饭桌上他都要擤一次鼻涕。我们知道,德国人有在饭桌上用纸巾掩着擤鼻涕的习惯。可是这个动作被陈明良移植过来的时候,显得特别夸张,他发出的声音响亮而且持续的过程长久,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他的鼻涕如何地先被他提到鼻孔,然后再如何地被 “噗噗”擤出来。我常常在这个时候想呕吐。在我看来,陈明良的表演里擤鼻涕已经是次要的,而主要的是展示这个动作的过程。

老万出来两天后就向初晴提出抗议,初晴解释说德国人确实有这种习惯。初晴在这方面似乎没有老万那么敏感。与老万比起来,初晴具备穷苦人不怕脏不怕臭的品格,餐馆里的脏活她都亲自动手去做。初晴平时对自己的生活也是相当节俭,剩饭剩菜她有时也吃得下去。有一次她忙得没办法准时和我们一起吃饭,过后我看到她就用一碗白饭下臭带鱼,她还一边跟我说:“山民,鱼臭了是没问题的,热一下杀杀菌还是可以吃的。”老万当时对初晴说就算德国人有这种习惯也不代表文明呀。初晴说他没违法没违规你老万总不能蛮不讲理地阻止吧。老万每次一吃好饭就在初晴面前说:“再不炒了这个王八蛋我要绝食了。”

在炒掉陈明良的事件中,老万起到一个奸臣或者说忠臣的作用。在上海滩酒楼里,老万的地位顶多是个九千岁或者宰相之类。老万不断地向初晴进忠言或者进谗言,久而久之,初晴也不得不对陈明良下手了。不过初晴炒掉陈明良的手段比较简单,那天我到楼下仓库提货时初晴进了厨房,楼下很静,我听得到他们的对话。应当说,在某种情况下初晴是一个相当能关顾别人的女人,她选择我不在的时候与陈明良正面冲突,说明了她勇于承担责任的一面。

“小李,这冷房怎么这么脏呀?”初晴的第一句话的口气就让在楼下的我感到要发生什么事。

“我不知道啊,这是阿民的事。”陈明良马上推卸着责任回答。

“你是大厨啊,你怎么会不知道?”

“平时都是阿民做卫生的吧。”

“哦,那就是说你从来不搞卫生的了?你把大陆那种老爷作风带到德国来啦?以前大厨刘友善在的时候,不都是大事小事都做吗?”

“我也在做呀。”

“你也在做?我是有眼睛的,厨房里谁在做,谁在偷懒我一清二楚。”

经过短时间的沉寂后陈明良应道:“你最近怎么老找我的事呀?”

“你这样不负责任,是不是我不能说的呀?”初晴死缠不放,“你坐大厨的位置,拿大厨的工资,你哪方面技术过关?上海滩酒楼的生意不断下跌,是怎么搞的呀?”    

“我是正牌厨师啊!”陈明良叫道。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了,你是什么厨师啊!你为什么一直拿不出身份证啊!你在难民营的情况我清清楚楚!”

“谁告诉你的呀,阿民告诉你的吗,我打死他!”陈明良暴跳如雷。

“你不要冤枉阿民,阿民要告诉我不会等到现在了。满街都是你难民营的人,你还想瞒我到什么时候?”

“好像你有一家餐馆很了不起。”陈明良把炒锅在炉头上碰撞出响亮的声音:“德国有四千家中餐馆你知道吗?”

可能初晴发觉突破口出来了,她努力得再加一把劲:“有四千家餐馆,你为什么还要委屈在我这里啊?”

“你以为我找不到工啊,大把的工等我去做!”陈明良那时可能只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没想他不小心已走进初晴的圈套。

“好,是你自己说出来的,我这小地方可不敢困住你这样的大人才。”初晴只是觉得陈明良的言语意思还稍欠明显,所以才加重语气地补充提醒:“我相信你要去的那家餐馆会重用你的!”

陈明良还想说什么,初晴出去了。

初晴就是这样处事果断的女人,目的达到,马上停止,不多费舌。吵嘴对她来说只是企业管理上的一种手法,不是她的爱好。

之所以采用这种手段,也是有原因的:当时许多中餐馆以德国劳工法为基础协调后传下的规矩,老板炒掉工人,都得给对方两个星期的辞工期。也就是说如果初晴主动炒人的话,她要么让对方再做两个星期走,要么得付出两个星期的工资叫人马上打点。这对初晴都是无法接受的,她的谨慎让她猜疑被炒的对象在这两个星期之内会暗中做出有损生意的手脚;而不工作要付钱更让她像剜了心肉一样难受。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工人提出辞工才最公平,她不需要辞工期,也不必平白无故地付钱;即辞即走,干净利落。所以她每次炒人都难免口角、逼人就范。

 

未完待续



欢迎投稿

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诉说留德生活的点滴。




广告也精彩





刊登华商报广告

长按二维码 添加联系人


刊登华商报广告

长按二维码 添加联系人




微信号:hsb-1997

公众号:德国华商

长按二位码加关注





感谢您关注德国《华商报》

公众号“德国华商”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提供华商在德国创业和经营的广告信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近三万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