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一点也不疯狂,它比谁都理性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去年出席在首都平壤举行的阅兵式。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正在升级。(Wong Maye-E/Associated Press)
朝鲜丧失了理性吗,抑或它只是装作如此?
战争威胁,对韩国的偶尔袭击,行事古怪的领导人,激进的宣传——朝鲜让全世界有充分的理由发问。随着其核计划和导弹计划的扩张,朝鲜于上周进行了第五次核试验,让这种关切变得更加迫切。
不过,一些政治学专家反复研究了这一问题,一次次得出相同的结论:朝鲜的行径绝非疯狂,而是太过理性。
他们认为,它的好战似乎是刻意为之,旨在维系脆弱而又孤立的朝鲜政府,否则,这个政府可能会成为历史的尘埃。它的挑衅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却让自己免于遭到入侵或者走向崩溃,而这些才是平壤眼中更大的危险。
政治学者饶义(Denny Roy)在1994年发表的一篇期刊论文至今仍有人引用,文中称,“疯狂国度”以及“鲁莽暴戾”的名声“让朝鲜占据了优势”,使它那些更为强大的敌人受到了牵制。但他认为,这种形象“基本是误解和宣传的产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非理性还要危险。朝鲜并不想开战,但按照自己的盘算,它制造了永久存在的战争风险,还为一旦开战该如何避免战败做着准备——有可能会借助核武器。这种危险更为微妙,但却十分严重。
韩国监控台监测到的地震波震中。官方表示,这次地震由朝鲜进行的核试验引发。这是该国第五次进行核试验。(Ahn Young-Joon/Associated Press)
学界为什么认为朝鲜是理性的?
政治学者如果把一国称为理性国家,并不是说它的领导人总会做出最好的或者最符合道德规范的抉择,也不是说这些领导人是精神健康的典范,而是说这个国家会以其看重的自身利益为行事依据,而居于首位的便是自我保护。
倘若一个国家是理性的,那它虽然并非总能成功地让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成功地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但它会努力去做。这就让外界得以塑造一个国家的驱动力,并引导其沿着希望的方向前进。
不依据自身利益行事的国家则是非理性的。如果行为模式的非理性色彩很“浓”,领导人会变得分外疯狂,无法就自身利益做出判断。如果非理性色彩较“淡”,国内因素——比如意识形态上的狂热或者内部的权斗——会让其动机变得扭曲,导致国家以适得其反但至少是可以预测的方式行事。
目前任职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政治学者康灿雄(David C. Kang)在2003年做过的一项研究显示,朝鲜的行径虽然可憎,但却是理性的选择,符合其自身利益。他发现,不论涉及国内还是国外,朝鲜领导人都会谨慎地认定自身利益,将其当成行事依据。(他在电子邮件中表示,这一结论依然适用。)
“所有的证据都证明,他们有能力做出复杂的决策,能极其精确地管理政权、国内和国际政治事务,”康灿雄写道。“无法认为这些是不理性的领导人,不能做出合理的估算。”
朝鲜理性的不理性
朝鲜表面看来失常的行为,始于该国试图解决它在冷战结束后开始面临的两项问题。这原本是朝鲜无法跨越的两大难题。
其中一个是军事上的。朝鲜半岛尽管名义上依然处在战争状态,但已从美苏僵局走向天平大大倾向于韩国的局面。朝鲜无所依凭,只有中国为它提供保护,而后者当时更关注改善与西方的关系。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方面的。朝韩双方均声称自己代表整座朝鲜半岛。在最初的几十年里,两国发展水平相当。到了90年代,韩国的自由和繁荣水平呈几何级数增长。平壤政府几乎要丧失其合法性。
朝鲜领导层用“先军”政策来同时应对这两个问题。该政策令朝鲜处于一种永久性的战争状态,由此将国内的贫困合理化为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所必须的,将对民众的压迫合理化为铲除国内叛徒的行动,同时以往往在战争时期才会出现的团结在旗帜周围的民族主义来巩固自身的合法性。
外界看来,朝鲜的行动似乎很疯狂。它的国内宣传描述的是一个并不存在的现实,它似乎决心挑起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
但从朝鲜国内看,这些行动完全说得通。随着时间推移,朝鲜政府不理性的名声也成为了一种资产。
有学者将这种行为归因于“狂人理论”——正是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本人发明的策略。在这一理论下,领导人会树立起好战而善变的形象,以迫使对手采取更谨慎的行事方式。
饶义在接受采访时说,朝鲜“有意采取一种似乎接受并乐于开战的风险极高的姿态,将它作为一种威慑敌人的手段。”
但这种策略之所以有效,完全是因为它制造的危险真实存在,哪怕那种好战具有表演性质。
理性的朝鲜更危险吗?
这样一来,令朝鲜如此危险的正是它的理性。它相信,只有让朝鲜半岛始终处于战争边缘,它才可以存在下去。由此,它的确制造了可能因某种意外或误算而激起战争的风险。
朝鲜知道这种风险的存在,但它似乎觉得自己别无选择。正因如此,朝鲜像是发自内心地担心美国入侵。也或许是因为它看到美国曾带头出兵伊拉克,看到北约干预利比亚内战,对付穆阿迈尔·卡扎菲(Moammar Gadhafi)。这种担忧是合理的:面对更强大的敌人,弱国必然要么讲和,要么找到一个在任何冲突中都可以存活的方法。朝鲜无法在保全自身政治合法性的前提下做到前一点。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朝鲜开展核计划是为了阻止美国入侵,方式是首先打击美国在周边的军事基地和韩国的港口,然后威胁向美国本土发射导弹。尽管朝鲜目前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但分析人士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它就会具备。
依据所谓的“绝望理论”,这便是朝鲜理性思维的结果。
在这一理论下,当政权面临两个糟糕的选择时,它们会选择相对不那么糟糕的一个——哪怕这个选择在通常情况下会代价太大,不该予以考虑。
具体到朝鲜身上,这意味着为一场很可能会失败的战争创造条件。它也许还代表着,为了在那场战争中存活下来,朝鲜要准备好孤注一掷地发起多次核袭击,为了一丝生存的希望而冒险尝试核报复行动。
朝鲜的领导层之所以容忍这种风险,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没有其他选择。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其他人都要跟着承担这个风险。它虽然微乎其微,但不等于零。
作者:Max Fisher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朝鲜频繁核试验,为何中国仍未改变对朝政策?
一名男子站在横跨鸭绿江的桥上。这座桥曾把朝鲜新义州特别行政区的一些城镇和中国辽宁省的丹东市连接起来。(Thomas Peter/Reuters)
北京——上周,朝鲜在距离中国边境不足50英里处进行了该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核试验,中国东北大片地区的住房和学校均有震感。但数小时后,在拥有亿万观众的晚间新闻中,中国官方电视台并未提及此次试验。
平壤核能力日益扩张的有力证据遭到了公然忽视。周五做出的这一决定表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Kim Jong-un)让其北京的庇护者处境尴尬。
不过,中国的分析人士称,北京不会按照美国一直以来的要求,改变支持朝鲜的立场,或者迫使其克制拥有成熟核武库的热望,尽管朝鲜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为其供应石油和粮食。
“美国不能在朝鲜问题上依赖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说。“中国跟朝鲜的关系比跟美国近。”
时殷弘表示,中国宁愿边境线上存在一个共产党统治的有核国家,也不愿意看到它陷入崩溃带来混乱。中国领导层相信:朝鲜不会对中国动武,而且中国可以通过为朝鲜提供仅够维持经济运行的石油来控制自己的这个邻国。
另一种选择对北京而言不啻于战略上的噩梦:朝鲜政府倒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涌入中国,而朝鲜半岛实现统一,共同遵守与美国之间的防御条约。
分析人士称,奥巴马政府决定在韩国部署一种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这也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些对朝策略上不太愿意与华盛顿合作,例如可能旨在冻结朝鲜核能力的相关策略。
他们认为,美国为韩国提供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system,简称“萨德”)基本上扼杀了中美合作的所有机会。
“中国强烈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但同时也反对在韩国部署这一防御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成晓河称。他说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对哪种情况更为反感。
北京把部署“萨德”视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又一次努力。时殷弘称,该系统让中国更加确信,与朝鲜的联盟是其亚洲战略利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美国和日韩是签订了条约的盟友,使得中国周边驻守数万美国军人。
华盛顿坚称,计划于2017年部署完毕的“萨德”,旨在保护韩国不受发射自朝鲜的导弹的威胁,并非以中国为目标。一周前在杭州与习近平会面后,奥巴马总统表示,该系统“不会改变美中战略平衡”。
但中国并不买账。中国官员称,“萨德”的雷达可以侦测到中方在本土部署的导弹,从而损害其核威慑力。
因此,尽管中国的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并不喜欢金正恩及其出人意料的行事方式,但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基本盘算并未改变。
习近平将继续确保朝鲜保持稳定。这位现年63岁的中国领导人,对比他年轻得多的32岁的金正恩似乎有些鄙夷。他尚未邀请金正恩访问中国;在他授意下,中国官员只是零星到访过平壤。双方军队基本处于互不相干的状态。
不过,这种个人与职务上的对立状态,并未让中国的目标有所变化:它要防止朝鲜和韩国统一,以免它们共同依照美国的防御安排。
中国的分析人士称,由于一直担心经济惩罚措施会破坏朝鲜的稳定,北京并没有什么可能与美方联手,推动联合国对朝鲜实施更严厉的制裁。
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犹豫,中国在三月接受了华盛顿的提议,同意联合国对朝鲜采取严厉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它的煤炭出口。
现在西方国家正在推进新一轮的联合国制裁,而据一位曾经参与涉朝工作的前中国高官称,中国的心态很不一样。他说有的官员觉得奇怪,为什么华盛顿不顾中国的反对继续部署反导弹系统后,中国还会在联合国与美国合作。
与此同时,据贸易专家称,三月的制裁在实施上毫无章法。
制裁措施中存在一个漏洞,导致朝鲜可以基于人道主义原因出售煤炭,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朝鲜半岛问题专家斯蒂芬·哈格德(Stephan Haggard)说,该漏洞似乎被利用了。
他说自制裁实施以来,煤炭销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这样的降幅是无关紧要的。
对国内和朝鲜有业务往来的商业实体,美国单方面实施了所谓的二次制裁。但哈格德说,朝鲜企业要么找到了中国合作伙伴,要么在通过幌子公司使用中国的地方小银行。
对于石油禁运——一项可能性不大的惩罚措施——是否能迫使金正恩放弃武器,中国国内是存在争议的。
上述前官员说,一旦中国停止石油供应,朝鲜在大概一年之后可能要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接着就要做出选择,是保持经济运转,还是在核计划上做出妥协。
这位前官员说,届时金正恩是有可能同意谈判的。
但是一些人不这么看,他们说中国政府不敢切断石油供应,因为知道朝鲜可以从俄罗斯以及其他地方得到石油。
“不愿意切断石油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想牺牲这个缓冲区,此外他们也知道,就算切断石油供应也无法迫使金正恩放弃武器,”时殷弘说。
他认为中国没理由冒着把朝鲜变成敌人的危险去切断石油供应。“如果你切断石油,有50%的可能朝鲜不会放弃武器,他们还会更恨中国,”他说。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美韩研究所(U.S.-Korea Institute)访问学者乔尔·威特(Joel Wit)说,美国不应该再指望靠中国来缓解朝鲜的核威胁,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一直以来对朝鲜进行的持续支持。包括威特在内的一些美国朝鲜专家认为,美国应该带头和朝鲜展开谈判。
作者:Jane Perlez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