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与苹果之比较观——获得芝加哥大学offer的申请书样稿
所谓比较,就是辨析其相似和不同之处。对于“苹果”(apple)和“橙”(orange)而言,这一比较非常直观——两者皆可作名词,而唯有“橙”亦可解作形容词(例如,我的T恤衫是橙的,你有另一件苹果颜色的T恤衫,但你却不能说“我的T恤衫是苹果的”)。答毕。
但我们自然要刨根究底。当我们在谈论“苹果”时,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在谈论什么,而“橙”也一样。(当然严格来说,生物学家可能尚无法确定,因为“苹果”和“橙”还有一个共同点:皆为属名,而非种名)。不仅如此,用作名词时,(英语中的)“apple”和“orange”不体现任何形态句法差异——可数,可以添加后缀-s表示复数(因而原文问了apples和oranges);两者都可以兼做修饰语(例如“苹果派”、“橙汁”)或是动词的论元(主语或宾语,例如“我吃苹果”“橙味美”)。换言之,在任何文本中,用“orange”一词取代“apple”,都不会使得句子违反语法。
既然如此——粤若橙乎,缘何君亦可专述字之形容耶?为什么你有同伴苹果所不具备的能力呢?考虑到形容词在具体程度上比名词更为抽象:任何橙色的物体,即便与橙子毫无关联,也都可以用”橙“来描述。我们不禁假设,是否古人认为橙本身就比苹果更为普遍,更易获取,因而得以享受命名其颜色的殊荣,而当时苹果则鲜为人知,因此直至如今依旧仅可代表自己,别无他物。
这一解释乍看之下颇为合理,但若细加考察,“apple”却在英文惯用语和各类经典中频频出现,例如表示掌上明珠的“apple of one’s eye”,或是伊甸园中著名的苹果形象。这一切似乎在暗示,恰恰相反,苹果才是一如既往更为大众化的水果。由是观之,为了探究先人究竟如何看待这两者,我们必须纵览历史,详细剖析“apple”和“orange”两词的语义演变。
首先翻开《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查证“apple”。在事无巨细罗列了该词的异体拼写以及其于各语言中的同根词后,《牛津词典》给出的第一条定义(A. 1. a)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苹果毫无二致,最早的古英语例句可以追溯到公元885年,而“orange”一词直到一个世纪后的1044年才出现在英语中。至此,我们的假设正式宣告推翻:从古至今,“apple”一直更为人所熟知和注目。但这一发现无疑只是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
继续仔细阅读《牛津词典》可以得到更多线索。对于“apple”一词,第二条定义(A. 2. a)描述为“任何水果,或类似的植物果实”,并附上了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的例句。一本1398年的书以(我们依然可以读懂的)中古英语提及了“apples that ben closyd in an harde skynne”(裹以坚壳之果)——这里让当代读者大惑不解的“apples”,的的确确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坚果”。比照所有这些列在“apple”条目下的例证,可以发现,“apple”一词原先具有远更为广泛的外延,直到17世纪,语义窄化才禁止了其它水果被冠以“apple”之名。
而“orange”与之恰恰相反。其实,由于“orange”极为特殊,《牛津词典》甚至罕见地为其收录了一条百科注释,指出该词可追溯到的梵语词根,说明橙子可能源自印度北部。尽管其在英语中晚于“apple”出现,但这一词语的核心意义从未发生改变。自14世纪起,“orange”便自然而然被扩展为形容词使用,《牛津词典》将其定义为“橙之色”——而彼时的“apple”还仅仅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所以说,与我们的假设相反,普遍并无助于突现自身。一个词语若是过于宽泛,无从准确辨认,也就失去了几分自有属性和内在价值。最终,“apple”经由英语使用者的人工选择,意义被限定为伊甸园所结的那种水果。这一词语的美丽和活力也由此重新迸发。
与此同时,“orange”之所以能收获其特殊的形容词地位,恰恰是由于其专一性。我们首先想到的橙色物体几乎总是柳橙本身。橙或许不原产于英语地区,但英语收获“orange”一词的过程,如同我们收获这一水果的过程一般,为我们的语言和生活增添了滋味。
由此看来,应该寻找真正定义自己的特质,并加以坚守,因为任何多元环境下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美妙的独特性,也应当保留好这一份独特性。庞杂英语词库中的单词如是,纷繁世界中的我们亦然。
作者:曹起曈
扫描二维码关注纽约时报中文网微信账号
我们将每日为您精选社会热点,财经要闻,国际生活,观点评论,文化时尚等优质内容。
本文内容版权归纽约时报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翻译。文章转载授权请联络:cn.letters@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