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生活是桩美好的事而生活

史金霞 体验大地 2021-09-07

为了生活是桩美好的事而生活

史金霞


一、生活在何处

结识了一批新朋友,苏州寒舍书友会,昨天下午3点到五点,聊了两个小时,教育,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心理学,电影,文字,方言,香港,美国,钓鱼岛……内容可真丰富。

书友会的创始人海丹,是个东北姑娘,她还在筹建一个人文书店,信心满满的,坚信小切口深挖掘,定位准确,读者群固定,立足苏州没问题。我问她书友会创办多久了,她说2011年。

2011年?不过才1年。

活动结束,Raymond开车送我回家。能结识这些人,全归功于他。他读了我的书,给我发邮件,希望我能参与书友会。

Raymond告诉我,他来苏州两年半,一年前在教会结识了一个女孩子,半年前结婚买了房子。我笑笑说,那挺好的。他也腼腆地一笑,说是挺好。

在苏州,我也生活两年了。

活动范围,以居所为圆心,半径不超过500米,衣食住行全都就地解决。购物走小区北门,一个红绿灯,就是商场;吃饭买菜,出小区南门,便是餐饮一条街和生鲜菜场与社区门诊和药房超市等等等;瑜伽馆就在小区里;单位与小区仅隔一条河。除了单位同事,不认识几个人,也听不懂几句吴侬软语,对这个城市知之甚少,也没什么感情。

来苏州前,有三年时间,我都处于不系之舟的漂泊状态,身心不安定。我努力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从外界固定住自己,寻找存在感。在那个人生地疏的小城里,形成了稳固的朋友圈子,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彼此支撑渡过。虽然表面波澜不惊,谈笑自若,淡定地让人以为,这个女人好强大。而内心深处,不安惶恐,害怕失衡。那时,生活在他处。

辗转流离,告一段落。当我终于安放下自己的心,平静地翻过一直翻不过去的那痛苦纠结的一页,我将生活,定义为“清晨早起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再寻求归属感,不再渴求感情,不再梦想一见钟情,不再奢望梦想成真,肉身的安顿成为核心,写字读书课业教子,平平淡淡才是真。多么容易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了,即使我已年近不惑。

这两年,我的生活,好听点,是宅。犀利些,是自闭。

按照我这样的生活方式,在苏州生活,与在北京、保定、上海、深圳,大致不会有什么区别。我是在生活,还是在生存?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不关心所在之地的人,恐怕会一直水土不服吧。

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审视自己的生活。从他者,观望自我,站在自己的对面,评价衡量,是个好办法。

决定生活质量的,应该是大脑、心灵和肉身三者的结合度,匹配越合理,便越融洽,便越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能将自己摆平了的人,或许会生活在佳处,有声色,有滋味,有情调。

“妈妈,明天教师节,我要去看计老师。”女儿突然对我说,计老师是她初一初二的班主任,教地理学科,初三之后,不再任教,班主任也另换他人。

女儿眼睛亮晶晶,额前刘海油黑油黑,唇红齿白,睫毛弯弯,不是岁月没伤害她,是她一直都热爱生活。

2012-9-9-14:49


二、熟悉的陌生地


昨天下午,去桐泾北路附近的彩香新村办事,这地方我第一次去。

出了地铁,打听了一个巡警,沿着干将路找过去。见红绿灯右转,进入了彩香路,也就进入了彩香新村。

沿途不少月亮门,路旁有许多叶子宽大的玉兰树,已经开过花的桂树还有黄澄澄的银杏树,楼房都不很高,树木蓊郁,马路两边铺了鹅卵石的人行路,蜿蜒在树行间,安静,宁谧,有一种自然的亲切之美,不同于园区尤其是湖东的高楼大厦,也不同于十全街、平江路上那种雕琢刻意的园林亭榭,这里是属于平民的。

办完事,穿过街区,回往地铁口。

依旧是宁谧的路途,没有车声,一弯弯的月亮门,透出遮挡不住的舒泰,小汽车都停在月亮门外面,里边,只能人行,干净,宁静,树影掩映,楼高不过六层,窗户大大的,楼间距也很宽敞,偶尔一两辆车子驶过,也都开得很慢,而且,很少鸣笛。

这样走着,不禁心生感慨:如果我住在这该多好啊。

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每隔十几步,就有一把木制的铁靠背座椅,偶有人坐,有的上面,还分明有灰白的鸟粪,突然,想:这茫茫的世界,匆匆的行色,尚未遇到的我的他,此时在哪里呢?

这样想着,环顾四周,不禁对路上的每个人都心生好感。也许,他就在其中,我们擦肩而过,此时还不能认识彼此,但终有一天,会在正好的时间相遇。这世界,这么大,世上的人,这么多,每个小小的角落里,不知道掩藏了多少人,没来得及认识的人,还在彼此寻觅的人,每一个人,都无法预知未来的生活,有多美!

大路边一个男人拎着一袋冰糖桔,边走边吃,迈着大步,他一定是向家走的,家里或许有个小女儿等着他,见到爱吃的冰糖桔被爸爸吃了一半去,一定会嘟起小嘴。一个老婆婆,迎面走来,她大概是这里的老住户,好奇地打量着我,大约是我太面生了,我冲她微微一笑,飘了过去,老人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略有些呆了。她怎么知道,此时的我,心里装满了希望呢。

猛然发现,这里像极我生活过三年的那个小城的某个地方,也是叫什么新村的。名字想不起来了,每次我骑自行车,带着女儿从那新村边上过,都好希望,能够在那里有自己的一套房子,不,是有自己的一个家。有一段时间,我四处看房子,也曾经在那小城的城中城北,看过各种名叫某某新村的老房子。不过,最终,我还是离开了那里。一晃也快四年了,已经有一年多没回去过,许多地方都变了样,许多新村都被拆迁了,当年所居住的地方,据说也拆变了很多。

一转眼,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那个小城。

慢慢地熟识了许多人,慢慢地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慢慢地开始越来越熟悉市区、园区甚至新区,慢慢地,发现许多熟悉的陌生地。几乎每个陌生的地方,都会勾起一缕熟悉的相思。就像,几乎每个陌生人,眉眼之中,总会看到某个故人。

这世界,真广大,真幽深,有多少人,等待着我去认识。

这个陌生的地方,却有着熟悉的气息和情节,这是不是一种昭示。

2013.12.15.19:25




三、生活是桩美好的事


2012年认识的那一批寒舍书友会的人,之后再也没见过面。

东北姑娘的人文书店有没有建起来,也不知道。因为,连Raymond,后来也失去了联系。在后来的一个暑假,我们还一起吃过饭,连同几个读了大学,回来看我的学生,在一家咖啡店,我们几个大人聊天,几个男孩子教小寒玩儿三国杀。我还送了我的《重建师生关系》给他。也许,他们夫妇现在已经有了孩子吧。

我打开QQ好友,找到了他,对话框一片空白,自从换了手机,没有聊过天。点开他空间,最近的信息是2014年3月,竟有几条都是提醒大家他的QQ被盗,警惕不要被骗钱。


那个熟悉的陌生地,以后也再没去过。

几年间,去过很多大的小的地方,结识了天南海北男的女的不少新朋友,依旧尚未遇到我的他。

不过,遇不遇到,对我来说,已经的确没有什么重要了。

细读过去这两篇文字,总是有着一缕愁怨,我没有撑着油纸伞,没有彳亍在丁香树下。哀怨,惆怅,却结打在字行。

爱情与婚姻,对我而言,仍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不会为了婚姻而结婚,也不会接受没有婚姻的感情。归根结蒂,我还是相信着爱情。

但是,相信并非信仰。

爱情于我,不再是空气,没有他就不能呼吸;也不再是水,没有他就日益干涸;也不再是盐,没有他生活便没有了滋味。

爱情于我,不再是必需品,而成为一种装饰。像头饰,可以用来束缚装扮,也可一任秀发自舒自卷。像礼服,可以在辉煌的灯光下,袒露洁白的手臂和胸口,也可以悬挂在衣橱中,再也不去碰他。

我的生活,不再是为了爱情。爱情,不再是我的信仰,我的追求,我的目的地。

我的生活是否幸福圆满美好,爱情,不再是衡量的标尺。

我,为了生活是桩美好的事而生活。爱情,只是其中之一。不再是唯一。没有爱情,生活不再缺憾。拥有爱情,生活也未必圆满。


在苏州,我已经生活了5年了。

即便我还是不能听清楚苏州话,但是,在我的北方味道的普通话中,唇齿间,尾音里,已匝了软玉温存。我会自然地说:“好的呀“,“是的哇“,我会习惯性地在菜肴里放糖,我爱上了吃鱼,也开始煲汤……

不过,我依旧爱吃馒头与大饼,喜欢白菜,远胜于茭白,梅雨季节,我还是会爆发严重的湿疹——我不可能成为一个苏州人。哪怕,此生我将终老于此。那只是因为,相比于我那日渐沦丧的故园,这里,更适宜人的生存。在我的梦里,我还是一次次,回到那个种满我童年记忆的故乡,漫山遍野的青草野花,杏花梨花苹果花枣花山楂花葡萄花石榴花玉米花和雪花,准时开放。

我的故乡,已经不可能再回到80年代欣欣向荣的景象了。她日益凋敝衰败,越来越像一个弃妇。绿树环绕的小村庄,被无人清理回收的垃圾包围,到处都是生活垃圾,白的粉的红的黑的各种颜色的塑料袋,飞起来的,埋了一半在垃圾堆里的,满目疮痍。

故乡,还成为各种小作坊生产的假冒伪劣日用品的倾销地,留守的孤雏妇老,日用所需,从头到脚,入口的,出腹的,无不是假货。

但是,生活,对于他们而言,仍然是一桩美好的事。

我那钟情于土地的母亲,对于播种和收获的痴迷,有时令我无奈,有时令我敬佩。为了充分地理解她,我只好把她看作大地的诗人,耕作收割,碧绿金黄,都是她献给大地的诗句。

我那被病痛折磨的父亲,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惶恐,有时令我心疼,有时令我同情。面对死亡的恐惧,理性的分析劝慰,甚至医生的敦劝开导,于他而言,都不及一泡屎一碗饭来得实在而有说服力。

当每日的生活,压缩成吃喝拉撒睡,煎药吃药,通便辨便,生活对于我来说,还是否谈得上美好?



我家后院


忽然,想起那马上将要读高三的女儿小寒,写于上周月考的作文。


快慢有时

蒋筱寒

上了发条一般,准时睁眼。眯着眼穿戴好,起身洗漱。拎起书包蹬上鞋飞快奔出门。赶车。

公鸡也在这当儿报晓,老人悄悄起身。清扫院中落叶;再绕到后院里喂鸡,打开笼子放它们出来;园中的小蔬菜罩着一层露珠,老人挑几棵嫩的摘下,回到厨房下一碗清汤面,趁热下肚。

早读,匆匆解决早饭的同时还要提防领导的视线;带着倦意上不同的课,四十分钟、四十分钟地连接整个上午……

老人吃饱喝足,骑上老式轻巧的捷安特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来到地里。绿油油的麦田,在蓝白的天空下生长着,风悄悄掠过,麦田如浪潮翻涌。

老人回到家中。拿出缝到一半的被褥,铺在炕上,做起了针线活儿。老伴儿带着古琴去朋友家吃酒尽兴了。

知了在树上鸣,直到光斑洒在地上有些耀眼,晌午的风吹进屋,老人起身做饭。老伴儿的脚步从走廊上传来。

赶向食堂匆忙的脚步声覆盖了一声声蝉鸣。排队;拿餐盘;吃饭;倒饭;赶回教室;写作业。

原本困得脑袋昏沉,但瞧见周围全在奋笔疾书,一下子睡意全无。

老人吃饱了饭,睡下了。沐浴着午后的温暖,两阵呼噜声均匀地起伏着,演奏着一场舒缓的交响乐……

睡醒已是午后三点,老人拿着蒲扇,走到大门口,与街坊邻居话家常。男人们穿着大背心,露着大肚皮,图个风凉;女人们扇着扇子,赶走猖狂的蚊虫。

到了饭点,都陆陆续续回家做饭或者吃饭了。

太阳西沉,肚子饿地咕咕直叫,急步走出校门,走向站台。急驰的回家的汽车,不停闪变的红绿灯,一直响的电话铃声,间断的咳嗽声……

深夜,写完最后一门作业,伴着一天的疲惫与第二天的忧虑,躺下。也带着充实的欣慰。

而另一边,蟋蟀在墙角等待萤火虫的光亮,隐藏在花丛中的小蛇等待粗心的老鼠,老人拉了灯,伴随着夏日夜晚的风,入眠。

不同的年岁,不一样节奏的生活。

享受快节奏的充实,享受慢节奏的安逸。节奏不能刻意改变,时候到了,属于你的节奏自然会呈现。

这一天,或迟或早,总会来到每个人的眼前。

不管,生活走向那一站,我都要携带美好同行。

唯其如此,才对得起冥冥之中上天所安排的美意。


2015-6-21-12:11-父亲节



一起为美好的生活加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