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作展台】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 第十讲 勇气 作业展

孩子们 体验大地 2019-10-12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报名跟从史老师小学读到大学第二期课程

  今天分享 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 第十讲 《勇气 》一课,孩子们的作业。


第十讲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聆听周杰伦演唱的《梦想启动》,如果舌头灵活,可以学唱此歌,下节课唱给大家听;

  2、写一篇文章,记述你所经历过的一件或者几件与害怕有关的事情,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阅读p313昌耀《爱与死》,写100字左右,谈谈你的理解。

  3、预习《人之初》p234《戴震难师》p235-236《迷信物》,准备第11讲。

    

每篇作业后面,附上第十一讲孩子们的点评。最后是孩子们对昌耀《爱与死》的理解。

  

第十一讲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聆听《老鹰之歌》[ IF I COULD (EL CONDOR PASA) ],学唱此歌,下节课唱给大家听;

  2、请你给你最好的朋友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或者作家,你会选哪一本或那个人,为什么?你会如何介绍这本书或者这个人呢?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3、请你从第10讲的作业中选择3篇你最喜欢的文章,你会选择哪三篇,为什么?请将你所选的三篇文章(连同作者)复制下来,并写出你选择的理由,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4、与爸妈同看美国电影《怪物召唤》(2016年上映),准备5月7日 第12讲。


  




末日毁灭

文/ 小刘(五年级)


  像往日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当时我和妈妈两个人在家,我在写作业,妈妈在练书法。我正做着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间,我似乎感觉到一阵轻微的晃动。“这肯定是幻觉。”我自我安慰。

  然而,之后又晃动了几次,一次比一次强度大。台灯摇晃,书本倾斜掉落,地板颤动起来。“妈妈!”我大喊。“快跑到安全的地方!”妈妈喊道,拉着我的手冲出了门。门外很多人,我们随着人群跑到了楼梯口。此时的楼梯口已经水泄不通,人流将楼梯所有的空间占满。我们不得不用力挤进去。

  晃动越来越大,玻璃破碎,栏杆倒下,很快整个楼房都为之震动。我不知被谁踩了一脚,差点叫出声来。人流向出口蜂拥而至,毫无秩序,此刻每个人眼里都只有自己的生命。

  墙壁出现了裂缝,头顶的水泥块坠落。不远处一位女士被砸伤了,晕倒在地。鲜血从她身体里涌出。没有人能帮助她,任凭双脚踩踏她无力的身躯。我们也很快经过,不敢停留一秒钟。人们的尖叫声哭喊声响彻整栋楼房,我们的脚上被血液染红。

  妈妈一直在后面紧紧地跟着我护着我,向下向下,走出去,走出去!终于,出口在我们面前出现。正在这时,一块巨大的水泥块砸了下来,将我身后的妈妈压住了。“妈妈!”我停下来大声地喊,石块下一只手伸了出来,无力地指向出口,“快跑!别管我!快跑!”我愣住了,随即含着泪,以我生命中最快的速度冲向出口。

  我来到了街道,那栋楼房已经成了废墟。紧接着,马路中间开裂了。大地剧烈地抖动着,仿佛来自几千千米的地心的力量。我拼命地跑,但地面裂开了无数的裂痕,我被困在一座座废墟之上。

  似乎是某种强大的压力,地底深处的岩浆顿时涌了出来,无尽地蔓延。我跑到一块巨石上,看着下面的人们被瞬间烧成灰烬,岩浆填满了所有的空缺,我坐在巨石上,漂浮在岩浆海上。高大的楼房不再挺立,只有炙热的岩浆缓慢流淌。

  看似一切已经结束,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地震与岩浆不过是征兆而已,远处的地平线上,那足以让人窒息的毁灭的波涛席卷而来。犹如死神肆虐地呐喊,它吞噬一切,它毁灭一切,这是世界末日,一切都将终结。

  头顶上的太阳颜色呈深红色,却冰冷无比,看着人类的毁灭不动声色。我已经听不到人的尖叫声了。毁灭,是人类的宿命,正如死亡是每个人的宿命一样,不可逃避。毁灭离我越来越近了,我能感觉到它恐惧的气息了。我看着它越来越近,直至吞噬我。

  眼前漆黑一片,我试着移动身体,发现自己躺在一张柔软的床上。

  原来那是一场噩梦!现在才刚凌晨呢。多么可怕多么恐惧的梦啊,我到目前为止仍记忆犹新。幸好我再也没做过类似的梦。

  

妈妈说1、上完课小朋友摩拳擦掌,说这回总算可以光明正大写一写世界末日了;

妈妈说2、小朋友写的过程中突然跑出房间跟我说:妈妈,我作文里会把你写“死”,你不介意吧。


孩子们的点评:

 

     《末日毁灭》,这题目一看,就让人害怕,难道真的有世界末日吗?

     虽然写的是一个梦,但细腻的环境描写,让人不禁想起了那些灾难片中的惊悚场景,印象深刻。同时,作者描写地震时妈妈为了救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感动了我。结尾看到是一场噩梦,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 黄欣宜(四年级)


  对末日情景的描写很具体,把我和妈妈的深情写得淋漓尽。——乐乐(六年级)


  作者写的《末日毁灭》,题目让人一看就害怕。虽然这篇文章写的只是个梦,但是让我的脑海马上浮现出灾难中的场景。同时,作者还描写了地震时妈妈为了救我,献出生命!——胡润竹(六年级)


  想象力丰富啊!文中多次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作者绝望、悲伤的心情。亲人的死,世界的毁灭,灾害的逼近,一步一步,紧扣着读者的心弦,最后点出“原来那是一场噩梦!”把读者拉回现实。——城主78997


  这篇文章篇幅很长,把梦境也写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可以看出作者想象力丰富。——meiruochen


  小刘写的文章题目很引人注目。把一场梦也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把毁灭时的情景写得一清二楚,像真的一样。让我钦佩不已。——陈子旸(四年级)


  《末日毁灭》中,作者将环境和那种混乱的场景描写了出来,让我犹如身临其境,一切都很好,我认为不需要任何改动。——豆豆(五年级)


  《末日毁灭》写得非常真实,虽然作者没有经历过,却写得历历在目,当看到最后时,让人不觉松了口气,悬念足足的!——涵涵(五年级)



虫之怕

文/秋伊(初一)


  从小,我就是一个怕虫的人,也不知是因为小时候奶奶怕我在田野里弄坏庄稼而用水蛭的故事来吓唬我,还是因为看了太多《昆虫记》后的恐惧,还是我生来怕虫……总而言之,我一直是很怕虫的女孩。

  一日雨后放晴,已是午睡后的课间,走在去外教室的小路上,路上的坑坑洼洼里还存着清爽的露水,我与同学说说笑笑的,却没有发现自己的脚踩上了一只蚯蚓,只觉得脚下有一个滑滑的东西在蠕动,低头看,我才发现脚底不知为何多了一直又胖又长的蚯蚓,我踩住了它的尾巴,而他的头则仍然努力的翘起,先是左右观望着,脑袋转了个圈,又抬头望了望我,随之头又垂了下去,“啊!……”我不禁惊叫起来,随之拉起旁边的同学,直到跑到音乐教室门口,才气喘吁吁的停下,一想到刚才看到的情景,我的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感觉身上也有什么滑滑的东西,一想到这,我不顾形象地蹲在教室门口,抱着头,似乎想把刚才看到那一幕,丢之脑后,随之忘记。

  好在,上完课,那件事也渐渐的淡忘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但在回教室的路上,我低头看时,却瞥见了刚才被我踩中的那条蚯蚓,病恹恹的躺在水洼旁,一动也不动了,也许是因为我把他踩得已无力回到那坑坑洼洼的水池而被强烈的阳光已将她晒死了,还是,那一次抬头是对他生命的留恋,成了他生命最后的一个动作,总而言之,是因为我,他才会这样悲惨地走了,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感,可是学校里繁忙的事务让我没有时间顾暇这些小事,没多久,我就已将这件事忘却。

  晚上,我不知为何,又想起了这件事,蚯蚓那似乎在挣扎的样子,又在我的脑海中播放着,梦里,它变得越来越大,他的嘴巴也随之变大,突然,他张开嘴,将我吞下去……

  我不禁惊醒,现在我也不知道,我是怕虫,还是是对虫的愧疚了。


孩子们的点评: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踩到蚯蚓而引发的一件怕事。题目用“哦,一条虫”,或许更加引人。第一段,太过套路,而且重复提到怕虫了。文章的描写很生动,很形象,让我读了就好像自己也踩到了一条蚯蚓。在第二自然段,作者踩到蚯蚓后的惊恐失措和落荒而逃,突出了自己对蚯蚓的厌恶与害怕。第三自然段,作者看到了死去的蚯蚓,对它产生了羞惭之心。这一段让我感受到了作者那种后悔莫及的心情。第四自然段,作者晚上又梦见了踩死了的蚯蚓,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次反映了作者对虫子的恐怖。结尾很自然,既呼应了全文,又联系到了现在。——周依桐(六年级)

  

  这篇文章也写出了我的感受。“蠕动”这个词语说明虫子非常恶心,用在这里很好。——马岑溪

  

  这篇文章既写出了作者怕虫,又写出了作者对虫的愧疚,很好。——meiruochen

  

  第二段的害怕使人身临其境,第三段的愧疚使人动容!——秋语(五年级)



“恐作文”症

文/黄海贝(六年级)


  有的人恐高,有的人恐黑,而我“恐”的是——写作文。

  好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一块写作的料,因为我的脑子里没有词,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尤其是老师布置的作文。其实我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害怕写作文的,在三年级的时候我的一篇作文《海贝的泡泡梦》还获过全国三等奖呢,但是自从四年级以后,我就开始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甚至恐惧写作文,我感觉我再也当不了漫游作家了。

  自从遇到了“神奇”的王老师。他说:写好作文,就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所以就让我们抄成语,背佳句,考试前背作文书上的优秀作文,有的同学背到深夜12点,还背哭了。我觉得那些好词佳句背多了真是味同嚼蜡,我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因此他还经常批评我的作文语句平淡,缺少积累。最让我欲哭无泪的就是每次考试卷发下来,我的前桌周芸伊作文不是满分就是扣一分,而我至少要扣四五分!慢慢地我发现写作文,真是太恐怖了!

  每次写作文,我感觉自己的文字都被掏空了,写什么呢?不知道写什么才合适。我只能烦躁地转转铅笔头,作文本上的方格仿佛越来越大,越来越扭曲,把我紧紧的捆住,桌上的小闹钟“滴答,滴答”声像诅咒一样在我脑海里轰鸣。无奈,很多周末的大好时光,我都趴桌子前,望着窗户外边飞来飞去的小鸟,感觉自己嵌在门缝里,怎么挤也挤不出来,真奔溃啊!轻轻的脚步声传来,我心里一紧,马上做出写作文的姿势!妈妈进来看了一眼我空白作文纸,然后就关上门。唉!看来下午的活动又取消了……

  直到最近听了史老师讲的《勇气》,我才知道害怕是希望之母!原来我害怕写作文,是因为我太希望把作文写好了。我对作文的害怕既是有益的,也是有害的。如果害怕使我麻木不仁,更为脆弱,躲避写作文,那就是有害的;如果害怕让我思考更细心,阅读更深入,习作更勤奋,那它就是有益的。

  对!我要不惧害怕,击碎困难,醉心作文,治好这个“恐作文”症!


孩子们的点评:

 

  这篇文章记述了作者从爱写作文到怕写作文到重拾信心的过程。我觉得第一段比较老套,可以直接删去,以第二段为开始。“好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一块写作的料”,给读者一个悬念。为什么呢?原来是作文没词,既然得过奖,又为什么怕写作文呢?这就吸引了读者继续读下去。第三段写了作者因不使用“好词佳句”而扣了不少分,反倒惧怕了作文。前桌同学的满分作文与我的扣四、五分作文,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没词,作者即便每次写作文花上好长时间,也写不出几个字来。事情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因果关联性。作者也巧妙的利用到了史老师所讲的《勇气》一课。这一课使作者重拾了信心,立志治好“恐作文”症。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揭示了现在写作文要背“好词佳句”的枯燥与套路化,也向我们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害怕,既是有益的,也是有害的。我们不能惧怕害怕。——周依桐(六年级)

  

  文章一开头不套路,把害怕作文比作病,比喻恰当,写出自己对作文的害怕。还引用了自己写作文的经历,文中“我只能烦躁地转转铅笔头,作文本上的方格仿佛越来越大,越来越扭曲,把我紧紧的捆住,桌上的小闹钟“滴答,滴答”声像诅咒一样在我脑海里轰鸣”的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写出写作文时烦躁的心情。结尾提到克服恐惧,写出成长。——窦朱源(六年级)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也有同感:现在老师大都喜欢那些套路作文。我也觉得害怕能使我们成长,使我们进步。——果果(三年级)

  

  虽然我爱写作,但类似的情况也不少,感觉学校老师的作文套路和要求令人窒息,也会花费我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可你不觉得写完满满几页作文后很有成就感吗?

  这篇文章用词准确,善于用许多事物来说明自己内心的无奈、烦躁和崩溃,结尾两段不错!——秋语(五年级)



奇怪的陌生人

文/郭恩祺(四年级)


  同学们肯定都记得第一次自己回家的经历吧,我当然也记得。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的我真的太紧张了!

  三年级的一天,放学了,我照例兴冲冲地出了校门,左顾右盼。咦?妈妈怎么没来接我呢?我从书包里掏出了手机,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喂,宝贝!”“妈妈,你怎么没来接我呀?”“哦,妈妈临时有急事,走不开,你爸爸今天又出差了,你只能自己回家啰。记得要在XX公交站等车,坐XX路公交车,然后在XXX站下车,记住了哦。”电话那头响起妈妈地叮咛。猛然间我有点慌了神,还想说点儿什么,但电话那头已经挂断了。第一次独自回家,看着街头一个个陌生的面孔,我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车站走去。

  这时,天空下起雨来,我从书包里拿出雨伞,撑开,走上了天桥。突然,一个人急匆匆地向我走来,说:“小朋友,叔叔没带伞,能不能和你一起撑伞啊?”一边说,还一边伸过手来要拿我的伞。我真是吓了一跳!抬头望了一眼,不认识啊,惊慌失措的我赶忙紧紧握住雨伞跑下了天桥。

  到了车站,我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选了个靠窗的位置站着。过了一会儿,身边有位中年阿姨开口对我说话:“小朋友,你是哪个学校的?读几年级啊?”见我没回答,她又问:“你家住在什么地方?你爸妈叫什么名字?跟阿姨说说呗。”我心中又是一惊,表面上强装没听见,其实小心脏“扑通、扑通”地都快跳到噪子眼儿了。心里想:大人们怎么这么奇怪呀,总喜欢与小孩子搭讪。难道他们就是妈妈口中常说的那种“陌生人”吗?

  终于到站了,我一路飞奔到家。“呼!总算安全了!”我松了一口气,这才感觉到腿脚都发软了。第一次自己回家真够累的!


孩子们的点评

 

  这篇作文写出了自己回家的那种害怕,让我回忆了一遍自己第一次回家的感觉。而且郭恩祺写得非常真,我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出是什么样的。——马岑溪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他第一次放学回家时的场景,描写了他对陌生人的恐惧,让人切身感受到一种害怕。——果果(三年级)

  

  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写了"我"自已回家时的紧张。第二自然段写了没人接,自己回家,在走向车站时的恐惧心理和忐忑不安。第三自然段写了有一位叔叔来借伞时,作者的惊慌失措,吓了一跳。第四自然段写坐了公交车后有位阿姨和她搭讪,作者心里又是一惊,强装没听见,还心惊肉跳,最后还总结了自己回家的不容易,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心情和神态动作。——miller

  

  喜欢的原因:开头简洁明了,清楚地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内容有许多词语形容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杨沁卓(四年级)

  

  《奇怪的陌生人》中,郭思祺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很到位,不过,我认为“突然,一个人急匆匆地向我走来”可以改为“突然,一个叔叔急匆匆地向我走来”。总之,我认为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豆豆(五年级)

  

  郭思祺的文章写出了自己害怕的心理,第一次回家遇到的事写得很细致,让人身临其境,很感动。——陈子旸

  

  三四两段通过两件事情突出害怕陌生人,比较生动。建议可以把两个陌生人的特写和自己当时的心里想法再描写具体,生动再生动。——春尧(六年级)



惊险十分钟

文/胡润竹(六年级)


  “啊!……啊!……啊!”一阵又一阵尖叫声从一个屋子里传来……

  今天我们学校到绿博园春游,同学们各个兴奋的大声欢呼,有些人甚至站在桌子上大声喊叫:“春游了,春游了!”

  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绿博园。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游乐场了,导游问我们:“你们想玩什么啊?旋转木马、鬼屋,嗯,还是旋转飞椅?”“鬼屋!”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出口来。

  这是我和王点赞窃窃私语起来:“看样子应该不可怕吧,路应该很短。”“可能是的。”……

  终于到我们班了,我看着一旁的刚从出口出来的同学,他们几乎是跑着出来的:难带里面真的很可怕?我疑惑的看着他们。

  我们来到了入口处,只见里面黑压压的,什么也看不清,我似乎听见里面传来前面同学的尖叫声。这是我终于害怕了起来。

  走了进去,立刻就听见了可怕的声音,可以用“鬼哭狼嚎”来形容。我紧紧地抓只住面同学的书包,惶恐不安地在四周张望。突然耳边传来前面同学的尖叫声,我跟随他们的目光看去:妈呀,桥底下有一具骷髅。紧接着“咚,咚,咚”的声音传来,一个被关起来的囚犯再撞栏杆,同学们尖叫着避开它;“哈哈哈哈哈”一阵阴森又低沉的笑声传来;我正欲抬头,眼前的井里就蹦出了一个人,我被吓了个心惊肉跳下意识的惊叫起来。机器办的就这样吓人,那真人的会不会更吓人啊,怪不得有些上面写着请勿殴打员工,狗急了也会跳墙啊。我此时出了一身冷汗,下定决心再也不玩鬼屋了。

  终于快到头了,我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放下来了。就在这时,有几根丝带打在了我脸上,我探头看向天花板,“那是吊死鬼吧。”我隐约听见老师在后面说了一句。

  出来后,我仍然在微微颤抖,这实在是太可怕了啊。“本以为很短,怎么会这么长啊,好像走了5、6多分钟。”我看了看手机,不由得咽了口口水。

  想不到玩个鬼屋也能这样,真是让人怕死了,下次再也不玩了啊!T^T


孩子们的点评:

 

  从文字中,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的恐惧,十分生动,形象。——戴林琨(六年级)


  作者的作文可以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恐惧!——郑贺阳(三年级)

  

  胡竹写的《惊险十分钟》让读者迫不期待要看下去,把各种鬼写得很像真的一样。把自己恐惧的心理也写的一清二楚,让我们也觉得很可怕。——陈子旸

  

  我认为这篇作文把我害怕鬼屋这件事写得非常详细,特别有些地方我都有些害怕了。——家明(四年级)

  

  胡润竹开头是一个倒叙,在鬼屋里有特写,很生动,但是心里想法应该不用加冒号了,我们看得出。——春尧(六年级)



可怕的作业

文/乐乐(六年级)


  昨天晚上,我突然想起还有一项作业没有做。那时刚上完史老师的课,应该睡觉了,不宜写作业,我只能叫妈妈喊我早起。

  早上,我自己醒了,看看表,时间还早呢。我放下了悬着的心。如果我很晚才醒,也就来不及补作业。这下,没问题了。

  我做完作业,吃完早饭,去上学。昨夜雨很大,今天也有毛毛雨。爸爸用电瓶车送我去学校。可到了半路,电瓶车突然没电了。这可怎么办?无奈,我只得头顶塑料袋,背上书包,向学校走去。电光火石之间我突然想起,还有另一作业忘做了!只能到学校后再补了。至于能不能来得及,就要看我的造化了。快到学校门前,我才发现我与学校之间多了条河——昨夜雨太大,水积在车行道上成河了,我只能和学校隔“河”相望。看着穿着雨鞋的同学一个个都走过了“河”,我心急如焚,如果绕路走,肯定来不及。怎么办!急中生智,我可以把塑料袋套在脚上,单脚跳过去呀!我的脚刚一下水就湿了——袋子是漏的。不行,还得绕路,这下么办?不做作业老师会说的,而且老师会告诉家长……回家会再被骂……我微微颤抖着,不敢正视这世界。

  我好不容易来到教室,一翻书包才想起来这个作业已提前做过了。

  一场虚惊。

孩子们的点评:


    文章结尾处的短句“一场虚惊”用得好,短小,轻快,有力。全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明事件经过。——戴林琨(六年级)


  微微颤抖、不敢正视等几个词中,表示出了作者对作业的害怕。——子惟 (四年级)


  《可怕的作业》看得让我着急,害怕的感觉一而再,再而三的涌上心头。——感慨万千han(五年级)



 害怕黑暗

文/阿佛(五年级)


  很多人怕黑,是因为黑暗里有太多可怕的东西:小偷、强盗、死神、鬼、刺客、忍者。

  我怕黑,每晚都躲在被子里。冬天还可以,挺暖和,但不会出汗。一到春天,就闷得不得了,总是热得满头大汗,要呼呼地给自己扇风。有时忍不住,就把脚放出去凉快凉快,第二天早上,只能从满是汗味儿的被窝里爬出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二月,我和朋友小六一起去游学。晚上,我总是不安。躺下后,问题居然迎刃而解。这多亏眼罩,戴上它,也是一片漆黑,但好象就没有思想了。只是默默地发呆,然后入睡。

  害怕有时会让人误入歧途,认为人死后会进入极乐世界。但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失去生命,就失去一切。我 信,没有人会用你的全部来付一张通向极乐世界的门票吗?

  如果有两条路,一条通往极乐世界,但要花掉你的全部;另一条路会有害怕,你选哪条?我会毫不犹豫地选第二条,因为我可以在害怕中变得更加强大。


孩子们的点评:


     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记述,主要交代了作者从害怕黑暗到不怕黑暗的成长过程。题目有点老套,改成《战胜“怪兽”》或许好些。第二自然段记述了作者睡觉时的举动,体现了他怕黑的程度之深。第三自然段的“问题居然引刃而解”,给人设置了一个悬念。后一句的“这多亏眼罩”,给人了一个答案。这应该是隐形的一种设问法。如果这两段都加上些心理活动就好了。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若改成反问句:你会用你的全部来付一张通向极乐世界的门票吗?则能加强语气。第五自然段运用了假设法。在反问读者的同时,又在自己回答,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成长。——周依桐(六年级)


  我喜欢这篇文章写了我们都会害怕的很多东西,但是我们要不惧怕走害怕那条路,只有打败了害怕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人。——小黄鸭



对《爱与死》的理解

文/孩子们


  在过去,善和恶的斗争中,善总是更为勇猛,能取得胜利。因为在善里有爱的繁衍与生殖,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比起恶里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有力量,更团结。

  而作者就像一部书,前面记录了过去的胜利,后面也不能忘记今天的我们。我们不能遗忘历史,也要对现在有着清醒的头脑。作者现在向未来弹去的五指,触痛的回声是恶者失败的消息。但我们不能只战胜它一次,要时时刻刻,永远战胜恶者与死亡。

  在善与恶的战斗中,不论是今天还是过去,带有爱的力量的善无论何时都可以战胜死亡的恶。

  最后一小节四行,和第一小节呼应,强调了主题。

  ——宁越儿(六年级)

◑◑◐◑

  “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是说远古时代先有生命的出现才会有生命的结束。“更勇武百倍”是说每天只要有一批生命死去就会有一批生命出生。比如,我们家的水葫芦,有一片叶子黑了、烂了,就会有鲜嫩的叶子长出来。死了的叶子烂在水里,化在水里,水里的营养又被水葫芦吸走了。这样就会生生不息。

  ——刘明衍(四年级)

◑◑◐◑

  《爱与死》抒发了昌耀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对戕害百姓的失道者的无比痛恨,对恶与死亡的蔑视之情。这首诗告诉我们,真善美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忘初心,不要陷入冷漠与麻木之中,一切黑暗都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黄海贝(六年级)

◑◑◐◑

  这首诗讲了爱与死的斗争,爱的传播比死亡更加强大。我们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还要给失败者鼓励,给他爱。

  作者对死亡既不遗忘,也不麻木,他很正视死亡,对死亡无所畏惧。

  作者拨动了爱的琴弦,让死亡变成爱。

  最后是首尾呼应,升华全文,也进一步强调爱比死更强大。

——王兴扬(五年级)

 ◑◑◐◑

  《爱与死》的感想:先有了爱的繁衍与生殖,才有了死亡的戕残,在这首诗里,爱的力量比死亡要更强大,昌耀心中充满了对于爱的信念,所以他把自己比喻成情书。“不理解遗忘不习惯麻木”,说明他活下去的信念比死的力量更强大,从中可以看出他不畏惧死亡,他想要用自己写的诗去驱走人们心中的麻木,但是反而被流放。而“只是为了再听一次失道者败北的消息,我才拨弄这支命题古老的琴曲?”这一句,我认为拨弄命题古老的琴曲是指他想唤醒人们对爱和生的信念。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和思考。

——花生米16106(?)

 ◑◑◐◑

  我在第三遍读完《爱与死》时,仍然觉得这首诗是深奥、复杂的,难懂的。这首诗想表达什么?爱、死、善、恶有什么关系?回声是什么?怎么被触痛?爱怎么是勇武的?遗忘和麻木在这起到什么作用?……虽然字词我都认识,但整首诗组合起来,我简直丝毫未懂。

  但当我了解了诗作者昌耀的生平后,我又读了几遍,才发现了诗里复杂中的单纯、质朴,深奥中的耐人寻味。昌耀在文革时因写的诗被流放,他被流放到荒凉的大西北。绝望的他没有了对生活的渴望,偏偏在这时,一位土伯特老人和他的女儿出现了,女孩给了昌耀无尽的爱,使昌耀又燃起了对生的希望,坚强地挺过文化大革命。我觉得“爱”与“死”,就是“生”与“死”,但那个“生”已不单单是“死”的对应词,而是爱所激励出来生的火焰。现在我们所处的年代,已谈不上生死。但我认为,当你委屈时,可以找朋友发泄,有朋友安慰,有朋友鼓励,有朋友支腰,这是一件幸福的事。用友情的快乐来治愈心中的悲愤。这可能是最好的激励“快乐”的火柴。它像防护盾一样,用坚硬的盾牌挡住外界的无助,又用柔和默默的阳光,温暖抚慰历经风霜的冰凉的心,这就是爱的勇武,让生死都置之度外。像感恩一样,好的爱是会繁衍的,爱的源头谁也琢磨不透,因为它是古老但又不朽的。这就是在人生的低谷,有人照亮你,给你清凉的甘露,温暖的阳光,这就是爱的馈赠。

  《爱与死》的爱恨生死的最高境界,也许我只理解了其中的万分之一罢了,但我至少学会了去感受身边细腻而又浓浓的情感了。

——秋语(五年级)

◑◑◐◑

  爱在与死的争斗中,爱能帮助人的内心。但寒冷寂寞的生,却不知轰轰烈烈的死。

  爱更能帮助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别人。而死只是一时解脱,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而不像爱能给人希望。死会给人绝望。

——窗前的紫罗兰

◑◑◐◑

  昌耀的这首诗表达了他热爱生命的情感,爱,比死要强大。他觉得,一切与死有关的事都不能理解,他只能理解爱,确实,就如作者在诗中所说,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猛百倍。

——meiruochen

◑◑◐◑

  今天,我看了《爱与死》这篇文章深有感触,我明白爱比死更有生命力,更顽强。比如一位年轻人曾经快要死了,但他的爸爸依然没有放弃他,努力地帮助他、鼓励他。最终年轻人活了下来,死虽然可怕,但爱是永恒的。

——尹小豆豆

◑◑◐◑

  “爱”是生命,它始终燃烧,一直到成为灰烬。就算成为灰烬,“爱”依然永恒,成为助燃剂在更多的人心里燃烧。

  “爱与死”之所以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因为爱是神圣的,是永恒的,是伟大的,穿透生死的爱是崇高的。如果把这一神圣的、崇高的东西贯穿于生命,从开始到结尾贯穿,并使其超越生死,那么生命就能无限地延续。为了让生命更有生命,那就让“爱”无限地燃烧吧!

——朱昭颜(五年级)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的喜欢,用爱说它比死勇武百倍,衬托了作者对死亡的讨厌,主要内容是让我们不要到遗忘和麻木中"痛苦挣扎"而要让我们追求爱心和善良,不要在失败中吸取痛苦。诗的最后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点明主题,再次说了爱比死勇武百倍。

——邓茜匀(四年级)



附:

爱与死

——节选自《慈航》第一章

     昌耀    


  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

  爱的繁衍与生殖

  比死亡的战残更古老、

  更勇武百倍。


  我,就是这样一部行动的情书。


  我不理解遗忘,

  也不习惯麻木。

  我不时展示状如兰花的五指

  朝向空阔弹去——

    触痛了的是回声。


  然而,

  只是为了再听一次失道者

    败北的消息,

  我才拨弄这支

  命题古老的琴曲?

  在善恶的角力中

  爱的繁衍与生殖

  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

  更勇武百倍。




写在后面

  

  人都有自己恐惧的东西,这是人的一种情感,也是人做为一种动物的动物性本能,是为保护自己而产生的。但人通常可能在某个时期克服或消除某种恐惧,当然,也会有新的恐惧随之而来。其实,孩子们写出这些恐惧就是一个克服恐惧的的过程。

  这些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真是写的太好了,可以说每篇都很精彩,真难取舍,最后,按在第十一课被点评数量的多少选入的。

  这些点评同样精彩!

  孩子们对昌耀《爱与死》的理解也同样让人赞叹。




---------------------------------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报名 跟从史老师小学读到大学第二期课程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455754276

咨询课程,日常交流

彼此支撑,共同取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