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季】你的祝福是我唯一的行囊!

2017-07-14 医师报

“詹启敏 孙颖浩 陈国强·听 医科大学校长激情演讲·2017 化羽成蝶 创新未来,[508].医师报,2017-7-13(2、3)”


是一年毕业季!虽是终点,亦是起点。青春不散场!青春不毕业!


医学院校的莘莘学子们,在这难忘的学习过程中,你们沉淀下多少知识,涵养了多少情怀,升华了多少思想,提高了多少能力。


《医师报》继连续三年组织《听 医科大学校长激情演讲》主题策划后,今年再次刊发7位医科大学校长/院长的毕业典礼演讲。每一次演讲都有新意,每一句话语都饱含老师的无限期待与祝福,让我们聆听、记取、实践,以特殊的方式陪伴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


关键词

誓言

不忘“三心”     用情怀与医术践行誓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詹启敏

医者的誓言,不仅是纸上的几行字或是高声朗读的几句话,它曾经是你们废寝忘食在教室寒窗苦读和实验室中辛勤奉献的青春,是你们在无影灯下和急诊室里不分日夜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流下的汗水,它更将是你们踏出校园走向社会之后,践行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促进健康的行动。


请铭记医者初心

今天的毕业,只是医者人生的起步。以后你们要面对的,更多是繁重的临床操作,不理解你的患者,充满困惑的实验,单调重复的现场问卷调查。你需要全面和熟练地掌握各种医疗知识和技能,应对各种复杂的疑难重症;你需要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讲述他们的病情,争取他们配合治疗;你需要从不如意的实验中汲取经验教训,最终开花结果;你需要在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找寻价值和乐趣。不忘初心,坚持初心,是因为你们被实实在在的需要着。你们的每一次坚持,都有可能迎来新的生命和延续可能逝去的生命。


请不断追求匠心

医学之路没有终点,学医之路没有尽头。医者人生,是学习的一生,不断提高自己和挑战自己的一生。面对深奥的生命科学,复杂的临床病症、原创的药学研究、庞大的公卫数据,你们能够踏上医学高原和攀登科学巅峰的唯一路径就是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通过你们的使命感、求知欲和学习能力来塑造自己,成为医学健康领域的领跑者。


请永怀医者仁心

 生命在医者面前是神圣的,也是至高无上的。你们要始终弘扬真善美,用自己的善良为患者送去温情关怀和优质服务。大爱无疆,大医精诚。你们要做医学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将最先进的健康理念、医疗技术带到基层,带到农村、带到社区,带到公众最需要的地方。用你们温暖的人文情怀和精湛的医学技艺践行一个医者的誓言和承诺。


关键词

能力

练好“三力”     成就医学事业三种境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二军医大学校长

孙颖浩

心力、脑力、体力是我们实现人生远航的三大支撑。光有体力,只能做一名求技的医生;体力+脑力,可以成为求艺的专家;体力+脑力+心力,就能成为求道的大家,这是成就事业的三种境界。


练好“心力”至忠至爱至远

西医讲:心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脏器。中医讲:心乃生命之本。古语讲:哀莫大于心死……可见心是生命之始、力量之源、信仰之基。在当今这样的一个高速发展、加剧变革、激烈竞争的时代,作为海军军医大学的毕业生,更要扎实练好心力,练就忠诚之心、仁爱之心、宽广之心,才能行稳至远。


练好“脑力”  至专至深至新

如果胎心的出现代表生命的开始,那么脑电波的出现就昭示着生命的精彩。心脏好比电源,是负责提供能量的;大脑好比CPU,是负责运算思考的。其中,胞体对应着新学会的概念和知识,树突负责接受知识,突触则负责连接知识、融会贯通。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练好“脑力”,做到专注聚焦、深度学习、提升思维。


练好“体力” 至健至平至恒

体,乃心脑之载体。有句话讲“心有余而力不足”。体之不存,心脑何在?所以说,欲行千里者,必有强健之体魄。同学们要想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卫勤尖兵,要想承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没有健壮的体力,将举步维艰、不堪重任。希望同学们坚持运动锻炼,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粗茶淡饭之间始终以平静的、平和的、平淡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军人最勇敢,医者最仁爱,我们军医是勇士和仁者最完美的化身!


关键词

回归

修炼心性   做医学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医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陈国强

我们正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医学也似乎处在物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唤醒敬畏生命、大医精诚的人文情怀。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潮流中,医学的发展也极其迅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和药物可谓目不暇接。达芬奇机器人进入了手术行列,3D打印、超级计算机Watson医生等犹如武侠小说中鲜衣怒马的少年主角,从遥远的江湖传说一路杀到了你我的身边。


最近,“阿尔法狗”在再次“屠杀”围棋界后,宣布进入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必将以也许令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带来诊断治疗乃至药物发现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巨大变化和提升。


无疑,从古希腊医圣手中的蛇与杖,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已变得越来越物化,有时甚至让我们的灵魂变得有些不安与躁乱。


但是,大家不应躁乱,更不要迷茫,不要沉浸在先进仪器设备和药物保障健康的现代迷信之中。无论时代怎么变迁,科技如何发达,医学工作的对象永远是人,是一个完整而富有情感的人。


我始终坚信,医生现在不会,将来也永远不会失业,因为医学是一种直接面对生命的职业。生命需要温度,生命需要情怀。越是物化的医学,越要呼唤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医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颜值只一时,主要看气质。秉承“精诚之心”,践行“至精至微之事”,这就是医道,更是一个心性修炼的过程。


《医师报》7月13日2版


《医师报》7月13日3版


编辑、排版:《医师报》 毕雪立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