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年|新起点 再出发!2018首届医院管理与社会责任百人论坛举行
医师报 陈惠 许奉彦 熊文爽 贾薇薇 发自成都
百人论坛发起人倡议仪式,卓信医学传媒集团董事长、《医师报》社王雁鹏社长,领诵倡议书。
医师报讯 5月12日是一个十年之约。今天,百位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的全国医院院长们在首届“医卫界 济众生”医院管理与社会责任百人论坛上,以崇高的职业精神,庄严倡议:
我们是“不抛弃 不放弃 ”的生命战士!
我们是“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的公益行者!
我们将致力于社会责任,公益创新,义举践行!
我们将致力于更迅速的响应,更专业的救援,更科学的救治,挽救病人于危难!
让我们共同感恩奋进,砥砺前行!
总有一种情怀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情感让人难以释怀;总有一种记忆让人泪流满面。2012年四川地震四周年之际,《医师报》社曾组织5.12千人重走汶川之路,至今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次以别样的方式来缅怀、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
论坛由中国医师协会指导,《医师报》社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主办,康弘药业集团特邀主办。论坛主题为“医院管理与社会责任”,正如主持人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所说,创办这个论坛,既是灾难医学的总结,也是立足医院管理,放眼社会责任的战略思考。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殷大奎:
中国医疗卫生队伍是好样的
10年前,全国人民各行各业参加抗震救灾,可歌可泣的事件太多。10年后再次回到这里,每到一个地方看到所有的场面都深深感动。
灾区恢复重建,民众生活、精神状态,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中国人的欣慰感、名誉感、自豪感。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抗震救灾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救灾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我国地震救灾救援在国际国内都是一个典范。
作为一个在医卫界工作了59年的老大夫,我特别感谢医务人员,他们在重大灾害、突发事件面前,总是冲在第一线。我深深感到中国医疗卫生队伍是好样的。希望医务人员将这种冲锋陷阵的精神辐射到日常的工作中,创造更多奇迹。
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陈文华:
搞好抢险救人就是医院的重要管理
黄金72小时内实现了36000多名医务工作者的大聚集,完成了重灾县医疗救援全覆盖,累计免费救治伤病原405万人次,累计免费入院治疗14.4万多人,安全有序的向全国20个省市转送伤员10015名,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非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转移救治。医疗卫生队伍创造了紧急抢险、抢救生命的奇迹,大灾之后生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崇高价值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医院最本质的特征;救死扶伤、服务社会、造福大众,是每一所医院的神圣职责;抢险救人,就是医院医生的重要社会责任,搞好抢险救人就是医院的重要管理。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来建:
灾难医学救援大型公立医院需要更多社会担当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大健康。医院发展需要新理念,医院管理需要新思路,医疗服务需要新模式。大型公立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体系的核心架构,也必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特别在灾难医学救援中,需要更多社会担当。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赵兴吉:
大医精诚彰显的是医卫界的职业情怀与社会责任
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风气,医务人员社会责任意识的具备必不可少。大医精诚,济世为民,这不只是对医务工作者的赞美,它彰显的是医卫界人士的职业情怀与社会责任。
回首以往,不仅仅是5·12地震,在各种救援过程中,医卫界人士始终冲锋在前,用专业的医疗服务承担着治病救人的大任。用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展现了全体医生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风貌,诠释了患者至上、敬畏生命、坚持人道主义的医师准则。
康弘药业董事长柯尊洪:
做可持续之公益
十年前的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康弘作为受灾企业,在展开生产自救的同时,深入灾区运送救灾物资,积极参与了灾区首家医院——“粤秀友好医院”的重建工作。康弘携手千名医生奔赴映秀、北川、什邡、汉旺、都江堰,重走震区路,关注灾后重建,援助地区建设。
十年后的今天,首届“医卫界 济众生”百人论坛的发起,是大医精神的延续,也是一种可贵的创新。百名专家们不辞辛劳奔赴成都,怀抱大爱,探讨灾难医学中的经验,呼吁医卫界将社会责任与发展战略相结合,谋可持续之发展,做可持续之公益!
主持人之一、《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
汶川地震十周年是践行社会责任的新起点
在今天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诚挚感谢您莅临,和我们一起,以“首届医院管理与社会责任百人论坛”这种别样的方式来缅怀、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
我们将论坛定位为“医卫界 济众生”的主题,其用意在于“从灾难看救援,从救援看众生”的视角来诠释这个肩负于每个医疗组织管理者肩上的使命和责任。”
让我们以汶川地震十周年为起点,开启践行社会责任、谱写医者大爱的新的征程。
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
抗震救灾,救死扶伤,军人的天职,医生的使命
“抗震救灾,救死扶伤,军人的天职,医生的使命。”陈香美院士是2018年汶川地震301医院第一批专家组成员。回望汶川地震的十年,她说,我们医务人员有很多感悟,政府更应该有很多感悟,建立合理的机制,能够防范于未然。例如如何在我国地震带上早期预防、早期防护,不要用侥幸的心理。
陈香美院士建议,成立救援专用的空中医学机构,加强培养和训练专业救援队伍,同时进行灾害所需的标准化设备、药品和物质储备;加强地震伤救治的全民科普教育,宣传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卫生防疫与管理人员;要建立地震伤救治体系,涵盖现场急救、医院救治、康复治疗、防疫防护、心理咨询各个阶段。
四川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
十年磨一剑:华西紧急医学救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灾难是多样性的,是特殊性的,是复杂的,要在紧急医学特殊的情况下,做好充分的准备。核心是要建立灾难医学学科,进一步强大紧急医学救援的根基。
华西医院制定了灾难医学学科的六大措施,包括顶层设计学科方向,分层次孵化促使人才,重塑灾难医学管理、着力抓牢后勤保障等。
华西医院的目标是建立国际一流的灾难医学中心,包括灾难医学的学科人才培养平台,一所灾难医学研究院,一所亚太灾难医学的救援培训基地,一支WHO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以及一流的灾难医学基地,一套灾难医学的管理和指挥中心。
到今年5月5日,华西医院顺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证,正式成为全球第一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EMT的团队,体现了中国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更体现华西作为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黄国平:
十年凝练 从汶川到九寨:来自四川的危机干预经验
黄国平副院长介绍了四川灾后心理干预的十条经验,其中有反思,有建议。他特别之处,危机干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不要过于积极的干预,尊重自然的恢复力量。二是识别并筛查高危的个体。三是促进灾后精神健康的措施,这个措施就是安全、安心、安眠。
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田晓滨:
抗震救灾展公立医院风采
田晓滨院长特别介绍了该院承担的国家第一个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目前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已经建成,下一步对我们国家,甚至参与国际上的中毒事件的救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圆桌讨论】从“5·12”看灾难医学中的社会责任
成都军区总医院谭映军教授:作为部队医疗系统中的一员,我们特殊的身份就是白大褂下的绿军装。作为军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当碰到灾难时,不管是作为军人还是医生,我们都会义无反顾。
清华长庚医院王仲教授:在灾害救援中,大家经常会忽略急诊医学。实际上,目前的综合救援中,实力最强的还是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但不可否认,他们还缺乏专业灾害救援的培训。如今,我们也采取平战结合的思路,不定期地给百姓进行急救自救的培训,希望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把技术用到现场,真正提高救治水平。
陆军总医院刘端祺教授:冲锋向前是每个医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医学其实是有边界的,毕竟技术有限,但医生的责任是无限的,无论何时何地,救死扶伤永远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和使命。
云南省医师协会徐和平会长:在社会责任方面,医务工作者首先是治病救人,做好日常工作;其次,是积极为百姓宣教健康急救意识,真正做到关口前移,预防先行;再次,在精准扶贫方面,应发挥专家优势,深入贫困县开展义诊活动,帮助当地进行人才培训和适应技术的推广。
重庆市医师协会安劬会长:当我们选择医生作为职业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拥有悬壶济世、大爱无疆之心。大灾面前,牺牲和奉献精神是医务人员的真实写照。作为医院管理者,我们更应该为医发声,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宣传更多医生正能量。
北京协和医院赵家良教授:虽然在灾难中,涉及眼科的患者不是很多,但眼科医生也应加强训练,将丧失视力和丧失生命一样看待。据调查,2004-2006年间,盲人的发病率下降了30%,这里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眼科医生做出的巨大努力,希望经过各方努力,使大家看得更清、更远、更明亮。
煤炭总医院屈正副院长: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无数次灾难中,有两只队伍非常突出,一支是解放军战士,一支是白衣战士。解放军战士救出患者,白衣天使救治患者。在物质灾难中,可能牺牲最多的是解放军战士,但在疾病灾难中,牺牲最多的是我们的白衣团队。不管在物质灾难、疾病灾难还是矿难救治中,治病救人都是我们的目的,医务工作者的地位无法替代。
康弘药业郝晓峰:近年来,康弘一直坚持不忘初心,敢于创新的理念。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我们迅速成立了赈灾小组,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有其本职,而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不吝啬爱心和帮助,在医、患、灾面前,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努力践行宗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青海省人民医院张强副院长:社会责任是一个大概念,体现在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并在各个领域中升华。就个人而言,社会责任往往体现在自己的专业上,但在汶川地震中,社会责任已经升华到全社会,这是对社会公民素质的很大的提高。汶川地震后,国家建立了很好的救治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后续的实际情况中。在高原地区,地震、塌方、雪灾,包括地方病等,隐患众多,应急体系的建立是互通有无,虽专业较小,但万物皆通,都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现场专访】医疗行业如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论坛期间,医师报记者就医院管理与社会责任等焦点话题,对部分参会专家进行了专访。专访内容将于近期《医师报》刊发。
【精彩预告】系列义诊活动启动
2018年度“医卫界 济众生”的系列义诊活动,以及“朗视界沐光明”公益义诊项目启动。
往期回顾
▶青年节|曹彬教授致青年医师:去掉与失败相捆绑的虚荣,失败就不是失败
▶关注|南通9岁女童病亡,家属堵医院、求说法、打警察,已被立案侦查!
▶现场|这是需要我们的地方——汶川地震十周年医疗救助纪实(三)
▶重返汶川·故事|载入史册的汶川县人民医院首例PCI手术——汶川地震十周年医疗救助纪实(二)
编辑: 毕雪立 值班:宗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