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升间质性肺疾病诊疗水平 促进多学科讨论势在必行

融媒体记者蔡增蕊 医师报 2022-04-01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以肺实质弥漫性炎症和/或纤维化为特点的、约200种异质性肺部疾病的总称。由于涉及的病种多、疾病特征复杂,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这类患者时常常面临巨大挑战。ILD患者也可能会因为确诊时间长、启动治疗晚等原因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乃至预期寿命降低。


在国内外多个ILD疾病的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中,比如《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8)》、《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0)》、《过敏性肺炎的诊断和评估:CHEST杂志指南和专家小组报告(2021)》等,均推荐组织多学科讨论(MDD)提高ILD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管理水平和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ILD临床诊疗中,多学科讨论对于提高诊断准确度、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专科的诊疗水平发展不均衡,MDD有助于发挥多学科优势力量,充分调动医疗资源,已成为对抗病魔的有力武器。


日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多位专家围绕MDD管理ILD患者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包括ILD多学科诊疗经验与发展策略,以及如何推广ILD多学科交流与协作献计献策。




MDD是应对ILD诊疗挑战的重要策略


ILD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疑难杂症,面对这一严峻的临床挑战,MDD已成为应对这一临床难题的重要策略。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徐作军教授指出,ILD的诊疗全程和患者的长期管理均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知识,开展MDD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进而加强患者管理,延缓疾病进展。
研究发现,经MDD后,临床医师、放射科医师和病理科医师的意见一致性大幅增加,诊断可信度升高,并且高达20%的患者其组织学诊断发生改变。在对ILD患者的调研中,认为在参加ILD会诊时,多学科管理“相当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患者占比高达86%。可见,不论是从临床诊疗还是从患者需求的角度,MDD都是ILD患者全程管理的重要部分。
实际上,MDD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维度。据悉,我国目前主要开展的是医院内部的MDD,跨医院的MDD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现阶段开展的相对较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蒋捍东教授指出,接下来,可以先从市级层面入手,集合多家医院具有ILD诊疗经验的多学科专家,一方面讨论疑难病例,另一方面对具备ILD多学科诊疗能力的医院进行培训,对于尚不具备ILD多学科诊疗能力的医院给予时间培育发展,逐步形成全市的跨医院ILD多学科诊疗协作网络。
近年来,MDD已成为诊疗疾病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方面,目前已有许多城市的医院建立了MDD机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叶俏教授表示,“根据临床需要,涉及多学科的临床医师,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职业病科、感染科、消化内科、血液科、皮肤科等,与影像科医师、病理科医师合作,有助于提高弥漫性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辨别病因、评估病情,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医疗获益。”




多学科ILD亚专业人才短缺制约MDD发展


在ILD诊疗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风湿免疫科的专家交流较多。但在医学影像学和病理学方面,研究ILD比较深入的医生相对较少,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MDD的发展。天津市北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魏路清教授提出,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专家巡讲宣教、网络课程等形式,对青年医师进行ILD规范化诊疗培训。
“若要真正将MDD发展成熟,就不能只在原地‘打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碧教授介绍,地市级医院在开展MDD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主要是对ILD比较熟悉的医学影像学专家较少,甚至连熟悉ILD的呼吸专科医师都很少。缺乏高水平的多学科ILD专家进行指导也导致了MDD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需要定期由多学科专家组织开展MDD活动,逐步培养ILD多学科诊疗人才队伍。
对于基层从事ILD相关的病理专家较缺乏,严重阻碍MDD开展的状况,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彭红教授提出“能否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远程邀请ILD病理专家会诊,以协助其他中心开展ILD多学科诊疗?”




远程会诊技术或可提供帮助


远程会诊技术为临床开展MDD提供了解决方案。在远程会诊中,跨地区的多学科专家可以在线开展MDD会诊讨论,及时为基层地区提供诊疗指导。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慧教授对此颇有同感,“远程会诊可以解决病理会诊的问题。”一方面,患者可以通过会诊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另一方面,参与会诊讨论对病理科医生也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有助于推动学科的传承与发展。
开展多学科远程会诊需要技术与政策支持。对此,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蔡后荣教授发出提议,“希望上下级医院能够打通沟通渠道,建立跨地区的协作网络,充分调动ILD诊疗资源,促进ILD多学科交流协作。”
同时,徐作军教授还提出了创建分别针对ILD患者的患教网站和针对医生的医生教育网站的建议。在网站平台上,患者可以学习疾病防治知识,临床医生也可以学习规范化诊疗方法。虽然建立网站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投入较大,但将在传播ILD防治知识,推广MDD诊疗方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为提高IL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唤起大众对这些患者的关爱,未来还可以将ILD宣传推广工作纳入各省MDD专家团队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一些疾病关爱日,如2月28日国际罕见病日、9月全球“肺纤维化关爱月”等。
参会专家一致表示,在一些健康日等疾病科普宣传方面,希望ILD的宣传推广也能像慢阻肺等常见病一样,开展得轰轰烈烈,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患者了解ILD防治方法,让更多的临床医生加入ILD多学科诊疗行动中,为提升我国ILD规范化诊疗水平积蓄力量。
通过专家们的讨论,我们了解到多学科讨论对提高医生诊治ILD的水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方法。但目前国内缺乏熟悉ILD疾病的医生,特别是影像科和病理科医生,是制约MDD发展的瓶颈。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专家们计划通过不断组织专家巡讲、跨院MDD、远程会诊等方法,努力培养ILD亚专业人才,提高MDD在ILD诊治中的地位。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患者和大众对ILD疾病的认知。总之,通过多学科讨论诊治ILD患者在中国的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排版:李慧

编辑:蔡增蕊

审核:蔡增蕊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 | 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来啦!


更多内容请点击:


宁光院士:这次医学变革的领导者是谁?有哪些集聚和聚合会诱发医学的质变?|中山一院建院111周年️②

追踪 | 那个医院垫付了10万元抢救的18岁轻生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