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别称“河洛”!《河图》如何演变为围棋?
关注日知录(ID:dirizi001), 读典,品典,用典; 知人,敬人,做人。合作:8911155596(微信、手机、QQ号)
神州日知 乐儿
“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在《观弈棋》中,将围棋称为“河洛”。
其实,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围棋起源与河图洛书,两者有着密切联系。
围棋是中国古代“琴棋书画”“文人四友”之一。
相传,围棋是由尧发明,到春秋战国已十分盛行。
相传,尧发明围棋实际是《河图》的产物,并且参照《河图》比例,“地”到“天”的距离与“天”到“天元”的距离应该相等,即最初的围棋盘是纵横各13道,代表6层环阶梯状的正4锥体,这与左塞金字塔一致。
左塞金字塔也即埃及第一座金字塔,估计在前2667年至前2648年建造。
众所周知,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滥觞,蕴藏着无穷奥秘,而“河出图,洛出书”就发生在尧、舜时期的洛阳。
在河图上,人们可以看到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
在洛书上,人们会发现纵、横、斜的三条线上,三个点数的和皆等于15。
这二者“方圆相藏,阴阳相抱”,十分奇妙。
伏羲受此启发,画出了八卦,后来又有了周文王的“拘而演周易”。
而围棋棋盘和棋子,与河图洛书方形图案及黑点、白点颇为神似。它的下法变化多端,玄妙莫测,与易理也有许多相通之处。
比如,围棋盘上有9个星,最中间的称“天元”,“元”是第一的意思,“天元”意为天空最高点。
以“天元”为中心可以找到同心的多个正方形,现在纵横各19道棋盘可找到9个。
比如,古代围棋有黑白四“座子”,就象征了四季;
以白子先行,黑子后行,象征以白昼开始,夜晚结束。
白子代表的其实就是《易经》中的阳,黑子代表的是《易经》中的阴。
黑白两色棋子与阴阳相对应,象征了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也有人认为,围棋盘的格子古称“罫(huà)”,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在网格(棋盘)里边摆卦。
易有太极,围棋有天元;易有八卦,围棋有八个星位对应……
这些现象应该不完全是巧合,围棋与周易乃至河图洛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河图最初也被当成一种游戏的话,由它演变出“#”字游戏,即在九宫中轮流落子谁先形成3连谁胜的游戏,再由井字游戏进一步形成9*9,81交点围棋,进一步扩大成13*13,15*15,17*17,最后在19*19上定型。
解放军总参原办公厅主任,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林建超所著《围棋与国家》中称:“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因为黑白是昼夜之像,361交点正是一年之像。因此,“河洛”自古为围棋别称,并不是一个巧合。
围棋的行棋规则很简单: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如果把这个规则投射到河图上,你就会自然发现河图是阴阳对待交旋的。
反过来讲,河图可能是围棋的最初的雏形。
在先秦典籍《世本》中,称“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是涉及围棋起源的最早记载。西晋时,张华在洛阳作《博物志》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世本》流传不广,人所罕见,但张华“博闻洽物,世无与比”,又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西晋洛阳有很高的知名度。
于是,人们都奉张华的话为圭臬,并将“尧造围棋,以教丹朱”写进了后来的围棋读物中。
也就是说,围棋最早出现距今已有4000余年,也即金字塔在埃及出现的时代。
后来,关于围棋起源,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比如,有说是尧的臣子乌曹作围棋,也有说黄帝的老师容成公发明了围棋。
这些传说和“尧造围棋”一样,都充满了神秘色彩,不可全信。
但在尧、舜生活的原始社会末期,数学、天文学、军事学等知识都有了很大发展,围棋的基础已经具备,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宋代时,罗泌在《路史后记》中详细地讲了围棋的起源,称尧娶妻富宜氏(一说散宜氏),生下长子丹朱。
丹朱“善争而愚”,很不成器,尧十分难过。
他见二位仙人对坐,“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便上前请教怎么教育丹朱。
仙人告诉他,得投其所好,“以闲其情”,并指着沙道和上面的石子说:“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
爱子心切又恨铁不成钢的尧,就根据仙人的指点教丹朱下围棋,据说效果还不错。
丹朱学下围棋后,果真有了很大长进。
到最后,尽管尧没有把帝位传给丹朱,而是让给了舜,但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还是把丹朱称为帝丹朱。
这个帝号可不是随便加的,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
这说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丹朱是很有声望的贤德之人。围棋经过长时期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较普及,并出现了列国都知道的围棋高手弈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559年,卫国的国君献公被卫国大夫宁殖等人驱逐出国。
后来,宁殖的儿子又答应把卫献公迎回来。
文子道:“宁氏要有灾祸了,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
用“举棋不定”这类围棋中的术语来比喻当权者的优柔寡断,说明围棋活动在当时已经家喻户晓。孔子也在《论语·阳货》中提到了围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孟子·告子上》记载:“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细想也是,纵横交错的棋盘,黑白相杂的棋子,还有行棋的步骤、次序和形势的判断,确实都离不开计算。
在《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还将数列为六艺之一。对周王室及贵族子弟来说,礼、乐、射、御、书、数都是必修课程。
古人又认为“因射之余意为投壶,且寓礼焉;因数之余意为弈,且寓智焉”,并称“弈之为数,即六艺之数也”,可见围棋对算术及六艺的意义。
到了东汉,围棋发展到一个高峰,在书面语中普遍使用。这使围棋文化内涵无限放大,影响十分深远。此时,班固著《弈旨》(附后),马融著《围棋赋》、李尤作《围棋铭》等。
班固《弈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关于围棋理论的文章,被后人列为关于围棋“五赋三论”的“三论”之首,影响深远。其中提到:“局必方正,像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
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围棋的攻防、搏杀,犹如用兵斗法,“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当时,许多著名军事家,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三国魏朝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此棋局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局面纵横各17道,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这与三国魏朝邯郸淳的《艺经》上所说完全相同。
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
这表明现代19道围棋的棋局形制至少可推至南北朝时期。今天,人们认为弈包括围棋、象棋等一切棋类,但最初弈却专指围棋。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说:“弈,围棋也。从丌,亦声。”
西汉末年,扬雄在《方言》中说:“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
也就是说,当时“弈”已成围棋别称,但洛阳一带属于“自关而东”,还仍然称“弈”。
古代,洛阳是围棋活动和发展重地。
如今的洛阳又有‘百段之城’‘围棋之乡’的美誉。”
围棋在古代是道家的清戏、雅道。玩围棋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同时,围棋的棋道也可以帮助人们养心、禅悟老子的“化机流行”,“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道家的道理。
围棋为兵家提供虚拟战场,为将帅者可以在棋盘上练胆、练阵、练心。
由围棋对弈产生出来的棋诀不仅可以指导下棋,也可以指导打仗。
所以,古代兵家被认为是道家分支也不是毫无道理。
当然,棋诀不仅可以指导打仗也可以指导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博弈。
北方之人,谓棋为弈。
局必方正,象地则也;
道必正直,神明德也;
棋有白黑,阴阳分也;
骈罗列布,效天文也。
四象既陈,行之在人,
盖王政也。
或虚设预置,以自卫护,
盖象庖牺网罟之制。
堤防周起,障塞漏决,
有似夏后治水之势。
一孔有阙,坏颓不振,
有似瓠子泛滥之败。
作伏设诈,突围横行,田单之奇。
要厄相劫,割地取偿,苏张之姿。
三分有二,恝而不诛,周文之德。
既有过失,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却自补续,虽败不亡,缪公之智。
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
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
览其得失,古今略备。
2《十诀》王积薪是唐玄宗时代的棋手。
据《西阳杂俎》记载,开元年间,王积薪曾在丞相张说家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和一行和尚下过棋。
王积薪自知棋力不差,不久便去投考翰林。
果然一战告捷,成为“棋待诏”。
以后,他就常在宫中陪唐玄宗下棋。
王积薪性情豁达,不拘小节。
在棋艺上则刻意求精,勤勉好业。
这里介绍他的围棋《十诀》,其实,不仅仅是下棋,其它的任何一门学问技艺都是如此。如下:
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轻速八、
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
十、势孤取和。
推荐阅读
目前24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