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八不归”,一年又一年!我们误解了多少年?
关注日知录(ID:dirizi001), 读典,品典,用典; 知人,敬人,做人。合作:8911155596(微信、手机、QQ号)
神州日知 乐儿
春花秋月,九夏三冬,朝夕往复,一年又一年转瞬即逝,欢乐和悲伤成为过去。
年关又将至,远行的人们也纷纷踏上归家之路。
此时此刻,乐儿想起中国一句老话儿叫“七不出,八不归”。
在即将踏上归家之路,你知道古人所说“七不出,八不归”,究竟什么意思吗?
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黄历初七这一天不出门,初八则不回家。
更有人连农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这几天都算了进去。
也有人连这句话的意思都没搞明白,就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糟粕。
其实,所谓“七不出,八不归”,是老祖宗留下来教育约束人的话。
平常,我们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所以,“七不出”的意思说,出门前,这7件事没办好,就不要出门。
古时,能够出门的人,往往都是一家之主,一家的主心骨。
所以,你出门前,如果不安排好家里这些生活,出了门,家人生活怎么办呢?
尤其是古代,交通远远比不上今天这么便利,出一趟远门,根本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更应该交代后这些事,出门才能放心啊。
据说,“七不出,八不归”禁忌,源于古代商人。
古人经商,没有高速,没有飞机,也不能朝出晚归。
由于行程不便,商人外出,十天半月是常态。
因此,商人不能为了钱而毁了家,因此,就有了“七不出,八不归”禁忌。
“七出”,又称“七去”、“七弃”,与旧时“出妻制”相关。
旧时,没有“离婚”一说,只有休妻,即“出妻制”。
男子有权强制休妻,不要妻子时,将其赶回娘家。
中国古代休妻有7条标准: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当妻子符合其中一条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离婚)。
“七出”一词虽然到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但其内容则完全源自于汉代记载于《大戴礼记》的“七弃”、“七去”。
七出或七去的内容大多是以夫家整体家庭家族的利益为考量,凡是因为妻子的行为或身体状况,不能符合于这个考量,家族或丈夫就可以解除其婚姻。
因此,在民间,“七出”就渐渐讹变为“初七”与“出门”两个含义。
平凡日子里,最真实幸福就是柴米油盐醋茶了。
也许有人认为每天和家人一起过这样的生活太简单,太了然无趣,但这却是最温暖、最踏实、最厚重幸福了。
相应的,“八不归”说指出门后,8件事没办好,就不要回家。
这8件事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8条是古人做人做事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任何一条,都对不起祖宗,无脸面对家人。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个子孙骨髓里,谨记于心,严格遵守。
“八不归”是“七不出”引申。
男子可以休妻,女子没有这权力。
但男人外出,女人可以给男人“戴绿帽子”,让男人做“乌龟”。
这也是商人不愿意看到,却又很可能发生的常事。
这样,“八”为王八的缩影,“归”是龟的谐音。
于是,“八不归”又成了男人禁忌。
回家,是最好礼物!
“七不出,八不归”动机虽然有些险恶,但目的却是为了约束制约人的行为,使家庭和谐。
中国5000年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标签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教训。
所以,大家千万别误解传统民俗文化“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真正意义,应谨记于心,激励我们去更积极努力面对生活!你觉得呢?
推荐阅读
目前24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