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以身作则 才能当好孩子的“指南针”

有思想的talk君 一刻talks 2021-01-13

近日,一则“牧民妈妈和儿子一起高考都被录取”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

#图片源于微博

故事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图镇新尼淖尔嘎查,家中的大儿子陶拉嘎今年正如其他高三考生一样,奋力备战高考。
 
时间倒转回1997年前,陶拉嘎的母亲娜日娜当时正读高三。高考前夕,为了照顾突患腿疾,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娜日娜最终决定放弃高考。之后的23年,娜日娜回到草原当了牧民,结婚、生子。但这期间,她也从未放弃过参加高考的念头。
 
终于在今年,娜日娜完成了曾经的梦想,与儿子一同参加高考,不仅儿子以520分成为全市蒙古语授课理科状元,娜日娜也以404分被内蒙古财经大学录取(一本降分补录)。
 
优秀的成绩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而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仅在于环境的优略,更在于父母所给予的价值观念,健康成熟的教育应该是多元开放的。
 
今天talk君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的演讲,她认为以儿童为核心的教育,就是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所有成人都有义务去给孩子创造一个真实、亲密、平等和安静的世界。

#文字略有删减,建议观看视频
 
大家好,非常感谢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我想在开始讲之前先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到八年以前,那时候是2010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来有了老二和老三。现在老大1米35,老二1米2,老三1米。为什么说这些数字?
 
#一刻讲者李一诺

因为他们的出生,虽然一方面有很多诗意的表达,但另外一方面对我像是开启了第二人生,让我从成人世界里一个所谓比较成功的人,开始不断希望能降低自己到他们的高度,我指物理高度。如果从孩子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的话,它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也给我自己打开了一个特别不一样的世界。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就是“一米高度看世界”。
 
当你从孩子角度看的时候,其实你会发现我们这个世界挺奇怪的。讲讲我们这个奇怪的成人世界。
 
有时候在这样的会场会让你有一个错觉,好像很多人都在做正确的事情。但我觉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自己工作里接触了大量的年轻人是迷茫的,是不知道自己这一生他的价值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他应该做什么。
 
#一刻讲者李一诺

我接触大量的家长是焦虑的,这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高考时场外的场景。可能讲到国际教育国际学校,可以讲到很多很多实践的事情,但放眼中国不可避免看到弥漫着焦虑。
 
如果讲到教师这个群体,虽然我们称他们为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但实际上大量教师是疲惫的。这是2016年搜狐教育做的一个调查访谈,问到所有的老师是否希望他自己的孩子做教师。可悲的是在中国大概只有10%的教师这样想的。
 
所以当你往后退一步,不光看自己的孩子,来看中国,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时,你就会想,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如果回答这个问题,也请大家允许我还是回到一米的高度来看。如果我们比较一米的世界,和1米70的世界,暂且以1米70是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孩子每天问的问题是什么?是为什么,我们成人问的问题是“考什么”;孩子关注的事情是玩,成人基本的回答是“玩有什么用”;对孩子来讲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实际上生来就是天生的学习者,而我们认为学习是一件苦的事情,苦海无涯。我们所有中国传统文化里很多信念就是“学习是苦的事情”。如果我们再总结一下或者退后一下来看,每天孩子关注的是自我,而我们每天关注的是功用。
 
这些事情加起来你就会想,我们是不是长到成人之后,长到1米70之后就把世界倒过来了?颠倒成了它本来不应该的样子?对所有孩子来讲,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问的一个最根本问题是“我是谁”,对我们成人呢?难道我们不是吗?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你独处的时候,你不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吗?如果讲教育,我想这是教育应该回答的终极问题。
 
在2016年我们又从美国回到中国,创办了一土学校,当时想法是探索教育的水下冰山,因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今天在现场看到的我也只是我的一些标签而已,最终我能成为我是因为我水下看不见的东西,从我的自我认知开始,从我的性格开始,从我的对社会的三观开始,到上面才是技能和方法。但技能和方法非常难测量,非常难测评,才导致我们的教育最终经常以评估和测评为导向,去关注冰山上面的东西。如果我们去关注冰山下的,你就会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内心充盈的乐天行动者和理性创新的高效学习者。
 
怎么做呢?很多人在讲个性化,其实个性化非常简单,如果用一句话讲,个性化就是去激发和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内驱力。
 
所有当你放到1米的身高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其实有几个关键词,我觉得越来越清晰的四个关键词:对他们来讲首要的是真实,孩子的世界是真实的,成人世界是慢慢地一层一层伪装的过程;第二个是亲密;第三个是平等;最后一个是安静。真实的教育其实是安静的,不是说孩子不跑不闹不再欢笑,他们当然(跑、闹、欢笑),但内心是安静的,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有可能有好的教育。
 
所以我说其实我们屋外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美好,这几个词说出来实际上在现实世界是少数派。所以你可能会问,这个大体系不是这样的,改变这件事情非常难,理论大家都明白,我做不到。那我们就想,如果我是孩子怎么做?如果是我的话就会想,如果这个不好玩就换一个玩法,所以我们想做的是构建一个可复制的小生态。
 
这其中做几件事情,第一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其实这个核心只有一点,让成人蹲下来在孩子视角看问题。在课程上,因为我自己过去18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我觉得现在中国需要的是基于中国课程体系的国际化,这个所谓的国际化是一种全人育人的方式,这样的一条结合的道路实际上是很难走的,但有很多同仁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在融合的方面去把两方的结合做得更好。
 
另外一个是一直以来的教育智慧,陶行知讲的“社会即学校”,其实最有效的学习经历都是在实际的经历中产生的,让孩子去接触真实的生活。最后其实最真正的快乐学习,并不是说孩子在玩,大家经常有一些误解觉得太宠孩子了,但实际上真正快乐来自于全情投入。一个孩子这样讲他的学校,他说,“妈妈,为什么你们不放暑假而我们放暑假?这件事情不公平。”孩子本身是喜欢学习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件事情发生。
 
#一刻讲者李一诺

然后讲到第二个成人群体就是教师。如果没有内心充盈的成人,何来内心充盈的孩子。但是教师的培养又是一个极其有专业度和复杂的事情,所以过去几年里面我们一直在用一个全面的能力模型去定义教师,把教师作为领导者来培养。我一直有很多商业的经验,所有的商学院都在讲 Leadership(领导者)。实际上我们一个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他就是Leadership最好的展现,他需要的能力完全超过了只是教一门数学或者语文。但是我们对他们的全面的培养,如果跟商学院相比,那又是差得太远了。
 
我觉得可能从这方面,我一点跨界的经历可以做这方面的融合,能够把教师作为一个全面的职业成长的一个支持和培养。
 
第三个群体讲家长。大量的家长是焦虑的服务购买者,大家希望通过委托的方式找到好学校,找到好机构,找到好的课程去把孩子委托出去。但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家长变成终生学习的同行者。所以在家长的社区和课堂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努力。有每周一次的直播,我们有线上将近1万人的家长学校,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课程体系,希望更多的家长加入我们作为终生学习的同行者。
 
最后是社区,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他说什么是学校?学校其实就应该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所以一个9千人的学校、1万人的学校,它已经不是学校了,它是工厂。我想我们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文化,实际上是村落的文化。在现在的世界里面这已经是物理上不可能的了,但我想这种虚拟的文化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们把我们的家委会叫做村委会,我们每周五有一个活动叫做“村长叫你吃饭了”。大家其实就是在一起吃饭聊天,在这个过程中探索自己,探索孩子的教育。这是我们的家长说的一句话,他说一土最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生态。它充满可能性,使我心中充盈着想跟它一起玩耍的激情。我最喜欢的一个词在这里面就是“玩耍”,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和成人一块来玩耍,那其实很多问题在成为问题之前就被解决了。
 
我希望回到第一个词真实,做真实的评估不仅仅是他的学科成绩,包括他的非学科的成绩,包括你用全面的一个过程性的评估,包括项目的展示,包括整个每个老师对孩子所有的观察来做真实的评估。
 
#一刻讲者李一诺

这是我们APP上一个孩子的一个评估报告,非常简单的截屏。其实我们每年每个学期,孩子会收到一个将近三十页的双语的一个评估报告。其中不仅包括他的成绩,也包括如果我们全面的看这个孩子,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去评估他的成长。

然后我叫我们的技术平台科技平台叫做后退一步的科技平台。现在一讲到科技,讲到创新,讲到大数据,讲到人工智能,极其极其的热闹。其实科技是为人服务的,特别在教育里面核心永远是人,所以如何能够让我们的技术平台一方面特别强大,一方面能够后退一步。但这个后退并不是消失,它其实能让我们的整个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专业性非常高、复杂度非常高的过程。

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得特别有效、变得特别清晰,而同时它又能够支持我们向前一步。我想因为我自己工作原因,我一直特别关注我们整个社会一些可能大家看不到的一些问题,所以最近我们的一些活动的收入,没有做一个简单的捐赠,我们是把它捐赠给了一个特别优秀的社会企业,叫C计划。其实这周它的课程刚刚上线,给我们的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关于批判型思维的课程。
 
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因为教育不是一个行业,教育也不是一家学校,更不是一个产业,教育实际上是社会问题。所以如果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生态体系跟我们的真实的世界相连接,哪怕孩子学到好多好多所谓的技能,他还是在真空里成长的一个人。
 
罗德奖学金之所以成为一个这么有名的奖学金,它只有一个核心的理念,获得罗德奖学金的人应该是这样的一类人,他们看到社会的大问题和世界的大问题而愿意去解决。
 
第一步是看见,所以我想作为一个教育的生态,一定要让孩子看到真实的世界。回到一米应有的世界,还是回到孩子的视角。我想我们所有的成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义务,去给孩子创造一个他们应该有的世界。
 
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生态,能够有很多优质的人愿意进入基础教育。而因为他们的进入,使得社会的先进认知可以和基础教育相连接,因为基础教育它培养的是我们社会的未来。所以这种孤立,这种割裂怎么可能去培养更好的社会未来。如果有了这样的一种人才的进入,你就会有一个赋能和成全的体系,因此就会有更好的一个健康的生态,你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来进入教育。
 
我想最终它想实现的还是最开始我们提到的那四个词,就是真实、亲密、平等和安静。这样的生态有人做到吗?有。大家如果关注教育,现在的北欧的教育,特别是芬兰的教育,非常受全世界的推崇。在最近的一次联合国的发布报告里面,他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

#一刻讲者李一诺
 
去年的时候芬兰驻华教育参赞到一土来看过,他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我去过一土学校,这可能是我在中国六年来第一次让我觉得看到了和芬兰教育体系非常相似的学校。它遵循了和许多的中国学校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他说“其实没有所谓的芬兰教育,我们和一土做的都是回归常识的教育。”
 
但常识并不意味着容易,其实很多时候想去做遵循常识的事情是特别的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到你要不断地去积聚内心的力量,你要不断地去提醒自己要竭尽全力。在这个过程中有想过放弃吗?其实每天都想,因为困难在不同的方向由不同的形式在呈现。

#一刻讲者李一诺

当你看到这样的一些图片的时候,你又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张图片我特别喜欢,因为它其实就是展现了一个一米应有的世界,这是我们的成年人应该给孩子搭建的这样的一个世界。
 
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它说教育不仅应该是为美好的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
 
我想这样的一个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值得我们所有的人为它去竭尽全力,谢谢大家!
 
最后别忘了分享、点赞、看三连哦!


往期精选


 能开锁能治病,还有什么是狗不会的?
★ 请收起你的烂梗!“网抑云”这个梗不好笑!
★ 高考满分作文遭疯狂吐槽,我们的教育到底在鼓励些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