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极富海洋气韵的民歌,你听过吗?
广东民歌种类丰富多样
有粤语小调、客家山歌、
潮汕民歌、中山咸水歌等
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
文化特性和艺术风格
在汕尾市
有一种音律谐美、婉转悠扬
充满海洋生活气息和韵味的
民间歌谣
那就是汕尾渔歌
汕尾渔民唱渔歌
千年传唱
汕尾渔歌是汕尾市沿海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唱的民歌,多分布于汕尾市城区的新港、捷胜、马宫,海丰县的鲘门、小漠,陆丰市的甲子、碣石等乡镇,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疍民。
疍民源自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古越族,宋《太平寰宇记》载:“疍户,生在江海,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汕尾市疍民是古代水居越人的后裔。明嘉靖《海丰县志》记载了疍民的生活环境:“邑东南十里为和丰滘,二十五里为新滘,一望沃野,水道不通,疍民有东西溪之别。宋师将舟至,凿通之,闽广贩盐诸舶聚此。”
汕尾市渔港
《广东新语》云:“疍人亦喜唱歌。”疍民喜好唱歌,无论是在艰险的捕鱼活动中,还是在纺线、织网、摇艇、补网等日常劳作中,他们都会伴随着劳动节奏即兴吟唱,抒发自己的情感。
汕尾渔歌从宋朝时期开始传唱,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早期的汕尾渔歌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于渔民间,直到1927年,“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出版《疍歌》一书,将“表情真切、旋律谐美”的渔歌以文字记载下来,汕尾渔歌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汕尾渔民唱渔歌
音律谐美曲悠扬
汕尾渔歌用海陆丰地方方言(福佬话)演唱,旋律优美细腻、节奏微波荡漾、曲调独特丰富,有担伞调、东风调、丰收调、姑妹腔、大纭歌等;歌词多以鱼、船、帆、海浪等物比兴,富有浓郁的渔家风情和海洋气息。
在长期的传唱中,汕尾渔歌形成了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等多种题材。
1
捕鱼歌
捕鱼歌一般是在出海捕鱼或返港时所唱,祈求平安顺利、渔获满舱。如《采鱼歌》《送兄出海去捕鱼》《一只大船去过洋》《胶丝落海鱼落网》等都反映了渔民捕鱼的劳动场面和历史沧桑。
捕鱼歌
2
婚嫁歌
婚嫁歌是疍家女出嫁时唱的咏叹调,也是汕尾渔歌中数量最多、最为凸显汕尾特色的渔歌,具有浓郁的海上民俗文化色彩。其中最著名的有《麻船歌》《打扮细姑做新人》《心焦歌》《船杆抽起一下镖》《是阮两人唔甘嫌》《明年抱子返外家》等。
婚嫁歌
3
恋情歌
恋情歌为疍家青年男女恋爱时所唱渔歌,尤其在热恋时期,她们利用纺线、织网、摇艇、摆渡之机,借身边的景物,随编随唱,多以对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如《阿妹爱嫁有情人》:“一只鸟仔溜山涵,琉璃灯盏铁灯笼,幼针要串红丝线,阿妹爱嫁有情人。”表达了自己的爱情价值观。
恋情歌
4
斗歌
“乜人晓得天顶星?乜人晓得海底虾?乜人晓得砻脚米?乜人晓得树尾花?神仙晓得天顶星,龙王晓得海底虾,簸箕晓得砻脚米,蝴蝶晓得树尾花……”这是汕尾渔歌中的斗歌,双方一问一答,场面热烈动人,也是渔歌中最富于竞争性和欣赏性的歌曲。
斗歌
汕尾渔歌曲式简短,多为七言四句体,保留着民歌五音调式,乐曲有明显的有音无义的拖腔,每句末尾都会有助词“啰”“哩”或“兄哥”“姑妹”之类。渔歌歌词讲究押韵,多采取对答形式或自述自唱的民谣体。
享誉全国
汕尾渔歌蕴含着疍家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和美好愿望,是粤东地区珍贵的海洋文化瑰宝,被誉为海洋音乐的“活化石”,为许多音乐家、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养分。
著名钢琴大师刘诗昆、音乐家杨烨、王酩、施光南、郑秋枫、杨庶正等都先后来到汕尾采风,留下了《战台风》《军港之夜》《渔家姑娘在海边》《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一批经典名曲。
2014年,汕尾渔歌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以“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为主题的汕尾渔歌,首次进京专场展演,倾情歌唱了疍家渔民对党的由衷感恩之情。
汕尾渔歌走进校园
今天
汕尾疍家人已上岸定居
“世世舟为宅,浮沉波浪里”的
疍家生活
已经成为历史
但汕尾渔歌依然在代代传唱
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广东印记》之《汕尾渔歌》
将带你走进汕尾
聆听传唱了千年的南海之声
推荐阅读
▼
栏目索引 | 广东印记[视频][图文] | 粤故事[视频][图文] | 志鉴览粤 | 走进广东 | 方志月历 | 大湾区漫游 | 舌尖上的岭南四季 | 方志VLOG | 趣味方志 | 广东好物 | 节气 | 广东乡村非遗 | 广东美食地图 | 红棉花照英雄城 | 粤鉴话你知
图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汕尾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