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两年了,看沪上村庄如何“蝶变”?
两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地方考察都对“三农”给予高度关注。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切实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加快实现郊区农村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道路。
▲塘湾村一景。
这些天,上海市郊第二批2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第三批33个示范村建设也全面启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介绍,算上已经通过验收的首批9个示范村,全市已有7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每个涉农区都有示范村,部分示范村还联动发展,发挥产业协同作用,推动农民增收。
市郊乡村成为“网红打卡点”
在嘉定区华亭镇联一村,新修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首批房屋初具规模。每到建设工地开放日那天,不少村民会特意从暂居地赶过来,看看自己新家的进度。村民说,新房子设计得很贴心,门前小菜地,门后小花园,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融为一体。最重要的是,天然气、光纤等生活必备设施全部到位,就连垃圾厢房都有统一规划。生活质量提升看得见,生态宜居变成农民的切身感受。
▲联一村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门前小菜地,门后小花园
在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不仅农民住房全面提升,而且依托近千亩水源涵养林,新建了星空营地、体育公园等休闲设施,已经全面开放。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这里既是当地村民的休闲好去处,又令市区居民慕名而来,成为人气“网红打卡地”。
▲海星村的生态涵养林里添了木栈道和星空营地
在松江区新浜镇南杨村,南北走向的泗圣址河贯穿全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依托原有的生态资源,再通过社会资本开掘和盘活,这里已成为上海西部乡村旅游集聚地:一个多月前,占地220亩的牡丹园内,4万多株牡丹雍容华贵,赏花人众多;这两天,村里又随处可见“荷叶田田”的景色,核心区“荷花公社”拥有300亩荷花生产经营与试验基地。同时,森鲜馆、蓝莓园等采摘基地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同样客流不断。
上海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各有特色,且生态振兴成为共同点。有了生态振兴,农民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乡村也成为市民放松休闲的新选择。
产业振兴鼓起农民钱袋子
乡村景色更美,产业也在升级。市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能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
联一村的农业种植基础不弱,又有3A级景区华亭人家,使得农旅结合也有可能。于是,嘉定区政府与上海地产集团深度合作,推出“乡悦华亭”这一融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主题农旅、乡居颐养“四位一体”的农旅田园综合体项目。
▲“乡悦华亭”项目中有很多乡土元素
“以前,村民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一个月的收入可能只有1000元;可现在,除了能获得集体运作的新产业分红,还可以成为新项目的工作人员,月收入可能超过3000元。依托产业,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相关人士算了一笔账。
同属罗泾镇的塘湾村是上海首批通过验收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水清、田秀、林逸、路幽、舍丽,拥有“鱼在河里游,鸟在林中飞”的原生态名片。面对如此丰厚的生态家底,塘湾村选定母婴康养产业为发展方向,打造国内首个母婴康养村。“推开窗户能看到池塘、稻田,鸟语花香环绕,吃的是菜地里的生态蔬菜,这是乡村做母婴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罗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塘湾村的母婴康养产业充分依托村里的生态资源
基于这一规划,塘湾村与知名母婴服务公司馨月汇合作,建设了“集约式母婴产后康养服务”和“基地式母婴行业从业人员培训”两大功能板块。目前,馨月汇健康护理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已投入运营,年计划培训2000人,提供住家服务4000人次;预计母婴康养产业年营业额5000万元、利润率20%,带动新增就业180人。在利益分配上,相关企业与镇村集体资产共同出资,组建管理公司运营,使得农民可以分享收益。
与此同时,罗泾镇所辖的塘湾、海星、花红、新陆、洋桥5村已先后三批入围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成为上海少有的集中连片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域。5个示范村产业各有重点:塘湾村做强母婴康养“一朵花”,海星村做强水产养殖“一对蟹”,花红村依托千亩良田发展“一袋米”,新陆村围绕蔬菜种植做好“一篮菜”,洋桥村通过“一蒸糕”发力农庄休闲产业。这样,“一村一品”既有特色,又互相补位,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可能。
据市农业农村委介绍,全市70个示范村根据不同基础情况和目标定位,将形成特色农业型、休闲农旅型、产业融合型、城郊服务型、综合治理型、生态保护型等六大类型。依托新产业,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年轻人回归带来人才振兴
为什么示范村里的年轻人多了?——“因为村里的发展势头好,又有新产业,为什么不回家工作?”这些年轻人说。
“90后”周建宇是联一村村民,今年4月成为乡悦华亭项目新员工,他非常喜欢新工作,“从我家到办公地点,步行只要5分钟。最重要的是,可以骄傲地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那么美。”在此之前,他在一家房产公司工作,现在的新头衔是“生活服务顾问”,“我们村里的乡居颐养已经有雏形了,很多市民慕名来看样板房,我向他们介绍项目的发展情况。等到明年项目正式对外营业,我就变成他们的‘大管家’,这是一份可以做得久的工作。”
他的同伴杨棋栋1993年出生,之前是汽车销售顾问,如今也成了“生活服务顾问”,“我家在马陆镇,来这里工作比原先近不少。而且我觉得‘生活服务顾问’更有发展空间。”
▲周建宇与杨棋栋所在的“乡悦华亭”乡居颐养板块已有雏形
乡悦华亭项目方表示,随着项目稳步推进建设,未来能提供的岗位更多,包括运营人员、市场人员等。而且不仅有学历的年轻人有岗位,上了年纪的村民也能尝试新职业,因为哪怕只是一间民宿,也能提供卫生打扫、简餐烹饪等岗位。
塘湾村也因发展母婴康养产业,迎回不少年轻人。“80后”单正玉2006年成为“塘湾媳妇”,最初在市区工作,后来觉得通勤时间太长,又在宝山城区找了份工作。去年6月,村里兴起了母婴康养新产业,她高兴地发现:“终于能回村工作了,因为村里也有了适合年轻人的新产业。”
每天步行3分钟,单正玉能从家步行到达硬件条件完备的办公室。最近公司在做直播培训,添置了很多新设备,她更觉得骄傲:“工作环境一点不比在市区工作差,接触到的东西也是引领潮流的,非常‘高大上’。”她说,公司里还有不少本地村民员工,并为邻近乡镇的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比如在我们最近的一批学员中,有19名来自宝山当地,他们通过培训后,可以从事收入较高的月嫂工作。等明年月子会所开业,经过培训的月嫂也可以不去市区,留在村里工作。”
“以前上海市郊的村庄‘空心化’严重,年轻人较少。但通过产业提升,能推动乡村实现人才振兴。随着产业发展,乡村既能吸引年轻人周末、节假日回来休闲,又能吸引年轻人回村工作。年轻人多了,高学历人才多了,乡村产业能级也能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市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说。
根据规划,2019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将在今年8月全面完成,2020年度示范村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到2022年,上海将建设9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来源:解放日报、文中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