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来过的这个“家门口”阵地,又有啥新变化?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一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嘹亮的歌声就萦绕在耳边。合唱班班长李树梅正组织数十名老人一起排练,家住金轩大邸的李树梅每天都要来驿站报到。“唱歌、跳舞、做手工,听民乐,适合老人的活动非常多”,她常常将退休生活晒在朋友圈,惹得天津、北京等地的朋友艳羡不已。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调研。两年来,嘉兴路街道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以群众 “省事、省时、省心”为目标,不断增强市民驿站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
辖区5个市民驿站
✓事务受理咨询事项由原先的172项调整至188项;
✓当场办结项由原有的7大类38项调整、增加至目前的9大类50项;
✓提供16项党群服务;
✓提供7大类为老服务;
✓提供16项就业指导服务。
老人们在这里读书看报、下棋、打康乐球,中青年人来这里“蹭饭”、健身、做公益,儿童亲子园时常传来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市民驿站成了居民们心中的“网红”打卡地。
幸福的味道
“阿拉市民驿站是总书记来过的地方”,嘉兴路街道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虹口市民驿站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打造“总书记来到了市民驿站”情景党课,组织亲历考察的党员群众参与《牢记嘱托、践行使命——我们的市民驿站》情景式宣讲报告会,广泛组织文化活动团队传唱《我们的市民驿站》,组织亲历者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传递亲切关怀、分享幸福时刻、畅谈心得体会。
幸福弥漫在市民驿站的每个角落。饭菜香最具人间烟火气,驿站一楼社区食堂全年无休,每天开放一日三餐。今年街道扩建了社区食堂后厨130平方米,升级烹饪设备,每天供应量增加了350客,新增5个社区助餐点,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让社区居民就近吃上热气腾腾、价廉物美的饭菜。同时,社区食堂推出了“菜品评分墙”,“好评”“差评”由用餐居民说了算,向助餐老人征集菜品满意度评价,对食堂菜品进行“优胜劣汰”,定期“翻花头”。不仅老人们喜欢在这里吃饭,周边白领也会来“蹭饭”。复工复产初期,为解决白领就餐难的问题,食堂还为辖区楼宇园区提供白领午餐配送,服务近300余人次。
每天市民驿站内书画、声乐、朗诵、手机微信、形体舞蹈等培训课轮番上阵,志愿者团队——驿站联盟常年活跃在驿站,60多人自发组织指导居民开展创意手工、诗歌朗诵、垃圾分类等主题活动,志愿者陈雪梅家住瑞虹新城,从今年初的参与者到现在的指导者,并建立了诗朗诵自治小组,她说这样的生活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云上驿站
“刚离职在家,本来想过完年出去找工作的,谁知道遇到疫情。街道组织的第一轮面试在线上就能完成了,也蛮方便的。” 求职者宋先生说。疫情期间,线下活动停滞,但服务并不停歇。据介绍,疫情期间,街道在“嘉兴社区公共服务”微信号中开设“嘉兴驿事”栏目,作为市民驿站的线上版,推送线上课程和居家互动。
各驿站今年上半年共开展线上活动144场,涵盖健康、花艺、书画、亲子阅读等各个方面,参与面达12800余人次。搭建的网络云招聘平台,春节至今举办了8场线上招聘会,发布百余个岗位,应聘者的成功率超过50%,“云面试”受到了求职者的欢迎。
在线党课引领发展。嘉兴路街道不断做实城市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建立了高标准版市民驿站党群服务站管理规范,落实每天一场群文活动、每周一次主题活动、每月一次微党课、每季度一次书记分享会、每半年一次党建交流会、每年一次区域化党建论坛的“六个一”制度。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街道紧抓线上党员教育不放松,主动创新教育和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线上党课和党员管理,党群服务中心发挥社区党校师资优势,形成16个在线课件,依托市民驿站党群服务站向基层党员推送,利用微信群及时推介志愿服务招募信息,提出“零申报”工作要求,正确引导党员们坚定信心,不信谣不传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嘉兴路街道表示,将继续以总书记视察市民驿站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驿站再提升、再出发的不竭动力,切实把总书记关心、群众关注的事情办好,随需而生、应需而变,从做群众政策的指路人、提供个性化套餐、强化智慧健康驿站建设、线上线下互动打造“极速”服务驿站、驿站联动凸显特色五个方面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一流服务站。
(来源:“虹口党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