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弄堂添新景,居民直呼太贴心!

上海的许多弄堂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解放前约有85%的居民住在弄堂里。“一览国家事,全靠一张报纸。”夕阳余晖下,一把藤椅、一张报纸是许多居民的弄堂记忆,还有“一纸一笔、你来我往”的文青每日不忘互通信件,传递心情。



开信箱、读报纸,邮递员日日骑着绿皮自行车穿梭在弄堂巷口...信报箱,传递着许多人的“喜怒哀乐”。天下大事,通过信报箱传递,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这些弄堂信箱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显出老态。



山阴路69弄恒丰里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日前,恒丰里信报箱完成了“更新换代、全面升级”,受到了居民们的交口称赞。这些信报箱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北路街道山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荣庆介绍,“信箱不仅解决了信件投放的难题,在外形上更符合上海弄堂的格调。”信箱采用每家每户独立的方式安装,安装的位置也有讲究,一般安装在原信箱位置附近,避免邮递员因找不到新信箱无法送件。



在功能上则更贴心,如投件口和取件口是单独分开的,邮递员通过信箱上方投件,居民使用钥匙在信箱下方打开取件。比起一般的信箱,内容量更大、操作更便捷,报纸、杂志被竖向摆放进信箱不易折叠,阅读性更流畅。



信箱表面刻有“LETTER”字样和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整体风格和制作工艺更符合上海石库门弄堂的格调。“在挑选信箱时,考虑到每位居民对色彩的喜好不同,引进多种颜色供挑选,一般女性居民会选亮眼的金色、银色较多。”除了金色和银色,还有“沉稳黑、低调灰”共四种颜色让大家选择,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看着眼前精致的信箱,很难想象它们的“前世”老旧的模样。有的经历几十年风吹日晒已不能使用,还有的“花样百出”影响整体美观:木板脱落用铁皮钉起,甚至用泡沫板黏贴;有的钉在门上、有的钉在墙上,不仅安装不规范,也与百年弄堂的典雅气质格格不入。



在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党建办的牵头下,山一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开展“问诊”社区,通过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两委”联动的管理模式,免费、逐批为居民更换信箱。采用多方听取意见、方案设计、居民征询等流程,统一信箱使用规范,营造美丽的弄堂环境。



“别看只是更换信箱,带给我们恒丰里的改变可不是一点点!”居民应先生以前是从事建筑装修工作的,他也自发加入更换信箱的队伍,跟着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巷更换信箱。凭借着一手好手艺,钻孔、敲钉样样不落下。“有这样舒适的社区环境,居民自治热情被点燃。就像建造自己的家一样,我们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了!”



来听听居民怎么说


居民陈女士:原来只能塞1份报纸,今年开始订4份报纸了,晚报、青年报、参考消息、每周广播,终于有地方塞了。


居民张先生:我觉得是告别“小广告满天飞”了,贴小广告的可能看到新信箱,他们都“下不去手”。


居民范阿婆:信箱早就想换了,去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卖信箱。我一个老人家,都不知道信箱在哪里买。感谢社区帮忙,安装这么称心的信箱。


据悉,山阴路恒丰里将于今年完成大修工程,除了信箱更换,还为居民提供雨棚、晾衣架修理、更换服务。近年来,虹口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致力于弄堂修缮、微改造等实事工程建设,至今已完成近300万平方米的“美丽家园”改造。“做精、做细、做好”营造美丽的社区环境, 以“绣花般的功夫”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






往期精选                                                                              



(来源:“上海虹口”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