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无物业老公房加梯难?“1+4”“党建+自治”巧破解
长宁区昭化东路82弄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系原上教院系统房,是江苏路街道辖区内典型的无物业老公房小区。小区有5栋老式多层住宅,共161户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占比高达40%,居民加装电梯的呼声多年来十分强烈。“四史”学习教育期间,江苏路街道党工委持续将党建工作嵌入基层社区,切实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服务群众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将“四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经过街道与“1+4”“党建+自治”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2020年9月,昭华东路82弄所有符合条件的楼栋完成了电梯安装工作,成为江苏路街道第一个实现成片加装电梯的老公房小区。
一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
在昭化东路82弄小区内,活跃着一支“百家缘”自治小组。小组由居民自发组成,其中超7成人员为党员。“百家缘”自治小组与居民区党总支、楼组长、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等22人组成了一支“1+4”“党建+自治”工作小组。在街道党工委的牵头下,“1+4”“党建+自治”工作小组主动开展全覆盖的业主征询工作,将居民对加装电梯的疑问和顾虑进行汇总,并及时与街道、居委、电梯代建公司进行沟通协商,党员骨干带头在居民中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将惠民工程做实做好。“1+4”“党建+自治”工作小组开展了全覆盖的业主征询工作,协商电梯位置、出资比例,搭建居民与电梯代建公司的沟通交流平台,了解居民对加梯的各种担忧和顾虑。“加装电梯会影响楼道的通风和采光吗,家里有老人对声音比较敏感,电梯装好了会不会噪音很大,大量安装工程会破坏老房子的住宅结构吗?……”针对居民的各种顾虑,“1+4”“党建+自治”工作小组主动上门排忧解虑,党员骨干带头支持,真正把加装电梯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二
各方协调,化解难题
加装电梯的施工前期并不顺利,其中4号楼底的化粪池问题最为严重。4号楼确定的电梯井就在化粪池之上,如不能迁走化粪池,加装工程就不能及时开工。街道党工委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经过多次协商,制定了改动化粪池管道工程的详细方案。经过数月的努力,小区所有化粪管道全被妥善“迁”出,为电梯加装让出了空间。从发动宣传到签订合同3个月的时间里,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开展了3轮意见征询,并召集自治小组、党员骨干、楼组长与电梯公司开展了多场工作协调会议,大到社区公共面积的使用和整体加装费用,小到分摊协议的具体方案,各方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化解各类难题。整个加梯过程中,居民始终是加装电梯的主体角色,而居民区党总支则始终全力保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在实际行动中不断砥砺初心。
居民在4号楼前比划脚下位置曾是化粪池
三
民主协商,凝心聚力
作为一项民心所向的大工程,加装电梯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居民的“不一样”声音也时有发生。面对各方面意见,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在意见征询阶段,“1+4”“党建+自治”工作小组深入各个楼栋,一家一家走,一户一户问,用耐心和细心做好各项解释工作,使得八成住户第一时间表示同意,一些住在底层和不常住小区的业主也表示支持加梯。由于小区停车位有限,一口气加装四台电梯,让停车问题凸显了出来。经过“1+4”“党建+自治”工作小组反复沟通协调,小区车主们逐渐理解配合工作,在电梯加装期间,为施工提供了便利。
地下管道改造期间,自治小组成员与施工方进行沟通
82弄加装电梯的顺利竣工使500多位居民受益,一些多年来不能下楼的“悬空老人”和残障人士也能走出家门下楼活动。在此过程中,居民区党总支和“1+4”“党建+自治”工作小组带领党员骨干始终走在第一线,及时化解协调居民矛盾,推动具备加装条件的“可装尽装”,将加装电梯的进程变成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同时,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也以此为契机,有效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组织力和凝聚力,形成了“党建+自治”经验模式。
居民体验电梯上下
修建好的残疾人通道
(来源:凝聚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