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步红色地标,感悟伟大征程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今年建党百年之际,上海全面启动实施的“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摸清了上海的红色家底,也让红色文化在上海更加鲜活靓丽。


五年多来,作为擦亮上海红色名片、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抓手,上海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让一批革命旧址修缮开放,一批展览展陈功能提升,上海“红色文化”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让我们走近一批最新揭牌和修缮完成的红色地标吧~~~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5月10日上午,历经三年筹建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在静安区新闸路613弄正式开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也是全市“一馆五址”中首个正式开馆的场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与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徐国安共同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揭牌。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位于静安区新闸路与大田路交会处,房屋建造于1919年9月,是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原属新闸路经远里,现地址为新闸路613弄12号,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在1928年至1929年间,这里见证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在沪斗争的峥嵘岁月。


纪念馆展览面积192平方米,以“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中央军委自成立至1933年1月离开上海向苏区转移的近8年间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军史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

纪念馆展出的文献资料中有近50%都以文物复制件的形式陈列展出,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还原度。其中,一楼的展陈内容注重沿着历史脉络的顺序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军事斗争的早期实践与探索讲清楚;二楼在展陈布置上重点做到“到见人见物见精神”,希望观众们能够通过烈士们的书信真正感受到他们身上强大的信仰力量。


据悉,除了展陈内容“大有看头”,纪念馆在布展形式上也进行了全面优化、提升。


如运用电子触摸屏展示烈士家书与手稿,增强展览互动性;


借助“动态影像窗”再现上世纪20年代石库门里弄场景,增强历史代入感;


在有限空间内设置弧形屏幕,增加展厅纵深感等。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613弄12号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国家法定假日除外)参观时间:9:00-16:30(16:00停止入场)咨询电话:021-31783930周边交通:公交19、64、36、95、869、933、136、316、41、104、109、301、324、927、955;轨道交通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轨道交通1号线新闸路站。



瞿秋白旧居


徐汇区复兴路汾阳路一带享有“音乐街区”的美誉,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靠近复兴路的汾阳路64弄这条弄堂里,还曾经居住过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5月6日下午,“瞿秋白旧居”在复兴路汾阳路口的转角小广场揭牌。

瞿秋白旧居位于汾阳路64弄10号,原为毕兴坊10号,是爱国人士谢旦如的私宅。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瞿秋白夫妇随谢旦如一家在此居住,谢家住在二楼,瞿秋白夫妇住在三楼。


“当时瞿秋白化名林复在这里居住”,徐汇区委组织部、党史研究室有关同志介绍,在毕兴坊居住期间,瞿秋白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著译工作,据《瞿秋白年谱新编》统计,他在这里写了论文《上海战争和战争文学》,通俗说唱《英雄巧计献上海》等,以及讽刺国民党反动派投降政策的杂文《新英雄》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他重新校阅了茅盾的著名长篇小说《子夜》的修正稿,写了评论茅盾的中篇小说《三人行》的论文;翻译了卢那察尔斯基的剧本《解放了的唐吉坷德》,按照他的爱人杨之华的回忆,这是瞿秋白一生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徐汇区天平街道红色资源丰富,共有131处不可移动文物,近年来,在“行走的天平”活动中,街道陆续发现和挖掘了一批红色遗迹,形成“漫步天平”红色经典微线路,其中的16个点位中就包括了瞿秋白旧居。如今,为隐藏在弄堂深处的瞿秋白旧居挂牌,让街角偶遇的市民跟随二维码探访红色遗迹,也是徐汇区迎接建党百年、传承红色记忆的一次尝试。


“我们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把这些红色点位传递给居住和生活在这边的人,让大家更加了解天平的红色基因,也是利用这么一个街角的位置进行了一个挂牌,对周边的环境也做了优化,怎么把瞿秋白的故事能够挖掘得更深、讲得更好,我们也是在做一些尝试。”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说。


据介绍,瞿秋白夫妇在谢家的两处住宅:汾阳路毕兴坊和南市紫霞路老宅共居住了一年零七个月。1932年12月,时任全国党团书记的陈云从谢旦如家接走了瞿秋白夫妇,把他们送去了更隐蔽的地方。




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恒丰里


位于虹口区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百年老弄堂恒丰里,历时半年多的修缮项目已基本完工。本次修缮除对建筑外立面、屋面、结构检修及相关设施改造外,还推动落实厨卫改造涉及建筑面积共约15000平米,有效提升居民生活条件,让百年弄堂再次容光焕发。


位于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的恒丰里始建于1905年,是典型的上海新式里弄住宅,包含11幢二至三层砖木结构的石库门里弄房屋。中共上海区委、中共江苏省委等机关,以及郭沫若的群益出版社曾先后设于该弄。


1927年,中共上海区委(即江浙区委)机关设在恒丰里90号二楼,次年成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军事指挥部联络点


以前,由于该房屋建造年代久远,外部砖墙斑驳、千疮百孔,内部砖木结构老化严重,存在较多腐烂、松动和开裂等现象。


修缮改造前


此次改造,对房屋内部木结构及砖墙砌体进行加固修补。通过翻修屋面瓦片、拆换檐沟、增补屋面防水等,解决房屋残损、屋面漏水等问题,改善了房屋居住功能,提高建筑安全性能。这也是恒丰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修缮改造后


为恢复石库门里弄历史风貌,此次修缮还对房屋外立面清水砖墙拉毛修复,清洗水刷石牌楼,吉祥路沿街统一更换暗红色雨棚,加装空调外机机罩,更换铝合金仿钢窗,加固铸铁栏杆并油漆出新,使外立面形象更为协调统一。


据介绍,2021年,虹口区计划实施优秀历史建筑修缮约15万平米,修缮将持续加强风貌保护和文脉传承,按照修旧如旧和保护利用兼顾的原则,实施保护性修缮与功能性修复的更新改造。恒丰里项目清水墙面和拉毛墙面的修缮工艺经历保专家认可,外观效果大致还原了历史风貌。


为提升居民的生活条件,此次恒丰里修缮还对有条件的公共部位进行了厨卫设施改造,在公用厨房设置灶台、水槽并安装整体橱柜,在公用卫生间更换马桶、洗脸池等洁具,铲除原墙面粉刷层,新做防水层,并对墙面、地坪铺设瓷砖。


公用厨房改造前后对比图

恒丰里曾为绿化植被覆盖率达80%的“花香弄堂”,在本次修缮改造中,恒丰里重新布置苗圃植被,恢复绿化。








往期精选                                                                              



(来源:上海发布,“上海静安”“天平家园”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