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于香港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研讨大湾区建设与人才发展
2018年12月13日,全球化智库(CCG)在香港发布首个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人才发展”为主题展开圆桌研讨会。发布会上,CCG理事长王辉耀致辞,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发布报告。来自香港和内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就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的相关问题在会上展开交流讨论。发布会在香港建银国际大厦举行。
近期,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先后开通,连接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小时生活圈,为大湾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拉紧了香港与内地各要素交流纽带,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在空间上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性。但在当前国内外竞争环境下,要想真正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大湾区,必须要在湾区内营造面向全球、融合共享的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人才自由流动之桥。
长按二维码下载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是首个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进行系统研究的分析报告。报告以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协同发展为背景,全面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建设的基础与优势、发展与挑战,并与国际著名湾区进行了对比,借鉴其人才发展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一体化提出建议。报告特别对广州、广州南沙、深圳、香港四地人才发展地机遇与挑战分别进行了分析,对于四地人才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报告的研究及发布,对于促进粤港澳地区人才流动和交流,协调大湾区人才一体化,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国际人才吸引力,并以人才为引擎助力大湾区经济建设,打造世界级湾区有着重要意义。
全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基础与优势、机遇与挑战
报告首先根据目前最新的GDP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2017年GDP表现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预测模型计算对2022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及增长率进行了预测。报告指出,依托世界级海港群和空港群,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量、进出口贸易总额等在全球湾区中独占鳌头,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将超过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在世界四大湾区中GDP总量排名第一。经济基础与完备的产业链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基础。其次,报告发现湾区内产业优势互补,第三产业比重正逐步增加。报告还指出,粤港澳三地丰富的高校资、粤港澳大湾区集聚的一大批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与科研机构、以广深港澳科技走廊为核心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区等高端创新资源的汇聚为大湾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了环境。此外,大湾区交通规模可观、港口群能力领先、湾区内地医疗机构的“量多质优”以及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优渥的文化教育资源等宜居宜业宜游的特性为人才安居提供了保障。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报告指出,目前大湾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较低,据统计,受高等教育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例香港是26.18%,深圳是25.19%,而东莞只有15.74%。其次,大湾区当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具体体现为大湾区创新人才对产业发展贡献支持相对不足以及技术的输出与吸纳能力均存在明显不足。此外,报告表明,粤港澳三地合作不够紧密,抑制了人才流动的积极性。问题包括,一、税制冲突明显,影响湾区人才集聚。因为与港澳税制相比,内地仍属于高税区,这会影响港澳人才北上内地进行创新活动。二、出入境欠便利,影响湾区人才流动。三、公共服务衔接尚未建立,影响人才安居乐业。比如,湾区内地与港澳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准入标准不同,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在社会保险方面,三地居民在就业过程中未能享受同等待遇,造成人才在湾区内相互流动不畅。第四、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不紧密,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企业的联系并不够紧密,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待加强。最后,报告还总结,新一、二线城市“抢人大战”,给湾区人才引育留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先进省市超越历史力度的引才新政以及各地自由贸易港规划陆续推出,都削弱了湾区人才竞争优势。
对比借鉴国际著名湾区 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一体化建议
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四大著名湾区进行了对比后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群优势领先,国际化综合枢纽地位明显,但人才聚集力相对较弱,创新平台载体数量较少,大湾区人才国际化程度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投入强度和产出不高,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对此,报告借鉴国际著名湾区发展经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建设的四个着力点:第一,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缔造创新“源头活水”、设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人才活力;第二,通过更新移民法吸引高科技人才、国际化教育“收割”留学生、依托国际项目合作实现人才共享、实施海外“就地取才”人才引进机制、国际猎头充当引才“急先锋”等方式面向全球适时开放性的人才政策;第三,通过依托世界级大学集群培养创新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产学研专业人才、高校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等方式加强校企联合培育急需紧缺人才;第四,通过构建完善的“孵化器区域”、风险投资扮演“创新催化剂”、形成鼓励冒险的创新文化氛围等方式营造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最后,报告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基于对大湾区人才发展的分析,提出人才机制创新、人才载体升级、人才引进开放、人才培育合作等几大路径,具体建议包括:试点建立人才飞地,实现大湾区各地优势互补;建设“全球人才大会”永久会址,打造大湾区全球人才大会品牌;设立海外华侨华人交流中心,试点对海外华人实行免签;借鉴香港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的行业协会认证模式群,为区域发展提供软实力保障;借鉴海南省免签新政,放宽海外人才入境大湾区限制;实施工作假期签证,拓宽引才渠道;实施全球英才招聘工程计划,推动落实引才系统化精准化;实施粤港澳三地人才流动计划,增强三地人才资源的交流合作;放松外国留学生在大湾区实习就业限制,激活湾区青年人才双创力量;放宽内地学生在港澳实习就业的限制,实现大湾区青年人才联合培养;粤港澳三方合作,共同建设湾区大学;借鉴香港的税收政策,降低在湾区工作的港澳及外籍人才的税负水平;取消粤港澳人才三地来往的通行证,实现三地人才来往“无证化” ;探索大湾区外籍人才入籍归化政策,试点外国人才身份转换制度;推广大湾区地区人才执业资格互认制度,盘活三地专业人才资源;推动粤港澳三地“社保+医疗+教育”互认互通,畅通人才服务衔接渠道;打造大湾区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推动湾区内资金互联互通便利化;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直接在境外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的渠道和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香港篇》发布,助力提升香港国际人才吸引力
报告的一大亮点,即通过对广州、广州南沙、深圳、香港各地人经济基础、人才政策、创新环境、人才现状等大量数据、多纬度的分析, 指出各地人才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机遇与挑战,并对各地人才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前,CCG曾在广州、广州南沙、深圳发布系列报告的相应篇章,本次发布暨研讨会对于香港人才发展进行了重点分析和发布。
报告指出,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核心区,基础条件优越,集聚了国际国内专业人才。港珠澳大桥、西九龙高铁、水路、高速通道的开通形成综合立体的高速交通网,打造出了香港“一小时生活圈”,为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吸引海内外人才提供了最佳的条件。香港亦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一带一路”倡议更使香港发挥了其国际化商业中心地位的优势,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发挥香港专业人才优势。此外,大湾区为香港提供深入合作的高增长市场,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区,大湾区高科技创新人才助力了香港科技的发展。其次,香港具有国际一流的职业资格体系和不断增长的竞争力薪资,传统优势行业人才就业情况呈稳定发展。
教育方面,香港国际水平大学和主要专业学生持续增长。报告显示,2018年商科仍然是香港地区最热门的专业,比较2017年上升了约7%。各个类别最热门的专业前四位:商学类、工学类、理学类和人文社科,就业形势向好。此外,政府增加了研发资金投入,激励科技研发人才发展。数据显示,在港科技研发人员持续增长,研发投入增加,2010年香港的研发总额(包括政府、工商机构和高等教育)为133亿港元,占境内生产总值的0.76%。香港人才激励政策相对完善,为了吸引国际优秀人才,港府推出各类奖学金计划、优秀人才计划、专业人才计划和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包括“科技人才入境计划”、“香港青年发展计划”等等。
报告指出,“一国两制”的政策方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粤港澳三地会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打造新的增长点。香港拥有自己的经济、社会制度和法律,加上自由开放的市场、高透明度的规管机制、优良的法治传统,以及跟国际标准高度接轨的营商环境,可一方面将国际企业“引进来”大湾区,另一方面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然而,由于长期受惠于大陆经济高速发展,香港的人才结构以商务贸易、金融、法律、航运和零售业为主,直接造成产业人才结构不均衡,尤其是科技人才缺口巨大,IT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热门技能不断变化,IT人才需求强劲,故不少企业开始在外地市场上寻找合适人才。此外,香港除了服务内地外,也要培养服务于东南亚以及服务于全球的人才,而现实是香港缺少欧美方面的人才,缺少嫁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人才。
报告香港篇对于香港聚集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以下建议:建设“9+2”人才工作协调委员会;把香港建设成大湾区的国际人才核心区;实施香港广纳英才工程(或计划);在大湾区的内地城市推进人才飞地建设;在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建设人才保税区;建设香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集聚金融人才;深化本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吸收全球优秀留学生;建立大湾区青年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增加专业人才引入配额;粤港澳三方合作,共同建设湾区大学;破除港人在大湾区发展的税收制度隔阂;实施粤港澳三地人才流动计划,增强三地人才资源的交流合作;推广大湾区地区人才执业资格互认制度,盘活三地专业人才资源;在大湾区推广香港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的行业协会认证模式;取消粤港澳人才三地来往的通行证,实现三地人才来往“无证化”;推动粤港澳三地“社保+医疗+教育”互认互通,畅通人才服务衔接渠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深入挖掘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集聚的潜力;加速国际化科技研究机构建设和引入;设立海外华侨华人交流中心,试点对海外华人实行免签;建设“全球人才大会”永久会址,打造大湾区全球人才大会品牌;发挥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作用,建设跨境一小时工作生活圈;建设国际智慧城市,优化人才生活环境。
全球化智库(CCG)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社会智库,长期致力于人才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连续多年出版《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海外华人华侨专业人士报告》等多部有影响力的蓝皮书和数十部人才研究著作,奠定了在人才研究领域的领先定位。近期发布的《人才战争2.0》一书全面分析了各国人才新政和世界各国人才吸引模式,书中还就如何将国外人才和即将流失的人才留在中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公安部2016年初出台的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新政,CCG全程参与了该项课题的研究,所提出的多项建议被采纳。CCG还常年积极开展多个人才研讨相关活动,包括中国人才50人系列圆桌论坛、2018全球人才流动、移民与移民法研讨会、新时代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论坛、“人才争夺战”座谈会、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论坛、中国海归创新创业成果发布会暨海归创新创业论坛、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南沙)峰会、海外华人政策研讨会以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等。
CCG 香港委员会(CCG Hong Kong Council)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是由全球化智库(CCG )在香港打造的以研究香港及其国际化定位与战略为主的国际化智库,通过凝聚香港各界思想智慧, 结合 CCG 多年来积淀的国际影响力与政策推动力,致力于研究香港经验以促进全球化下区域融 合中的全球治理,促进香港为重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研究提升香港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并发挥香港东西方汇合优势,研究促进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全球创新和聚集人才的作用。
CCG 香港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崔大伟,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深圳市新恒利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君新,香港合兴食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营运总监林凤明,CCG常务理事、深圳道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金融人才协会会长王红欣,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香港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吴穷,香港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环球事务)、环球事务处处长许声浪, CCG 常务理事、霍普金斯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赵柏松,CCG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前海润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小平、宏泰国际(香港)保险顾问有限公司徐烨等企业家、研究者出席本次发布暨研讨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40年40人”发布,马云马化腾王石曹德旺等引领企业全球化(附评语)
⊙巴黎和平论坛今闭幕—中国4项方案入选CCG占2项,王辉耀作为执委应邀出席论坛
⊙中美贸易胶着期CCG赴美系列活动盘点——4天近20场活动,创社会智库在美“二轨外交”纪录
⊙中美贸易摩擦未来三个选项:CCG在美发布智库报告并与哈德逊智库举办联合研讨会
⊙全球最具权威性智库榜单发布 CCG成为首个入选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
⊙CCG蝉联中国社会智库第一 《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7发展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