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张铂泷:通过阅读构建摄影知识的体系 | 公益讲座
长按二维码
免费听讲座
主讲人 | 刘张铂泷
对我而言,这样的阅读几乎是无效的,其中的内容远超过了我的知识体系,它既无法为我奠定知识基础,也无法对我的创作起到任何指导意义。
罗兰·巴特
那么,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知识基础的人来说,到底应该从哪里看起?这个疑惑在我根据学校给出的推荐书目开始阅读的时候逐渐解开了。在必读书目当中,有两本书对我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本是由米歇尔·弗里佐(Michel Frizot)编辑的《新摄影史》(A New History of Photography),另一本是由理查德·伯顿(Richard Bolton)编辑的《意义之争:批判的摄影史》(The Contest of Meaning: Critical Histories of Photography)。
前者开启了一种新的书写摄影历史的方式,也即,不依据摄影师—作品—流派来书写编年史,而是根据摄影的表现形式、实践样态、传播媒介等分类介绍。这样书写的摄影史不再是一种艺术史,而是一种实践的历史,社会的历史。
米歇尔·弗里佐,《新摄影史》
后者收录的文章着重分析摄影在物质的、制度的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影响,也不是局限在摄影的艺术属性上,比如,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 Crimp)的《博物馆的旧题,图书馆的新宠》(The Museum’s Old/The Library’s New Subject),讨论摄影的功能从博物馆到图书馆之间的转变,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的《摄影的裁判席》(The Judgment Seat of Photography),介绍了MoMA摄影部从成立以来历任主任对于MoMA本身以及摄影的影响,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Krauss)的《摄影的话语空间》(Photography’s Discursive Spaces),提出对摄影师、艺术家、作品这些概念本身的质疑。
理查德·伯顿,《意义之争:批判的摄影史》
这两本书起到的作用就是为我搭建了最基本的摄影知识框架,我能够以此出发逐渐填补知识空缺。比如,深入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摄影史,摄影作为艺术的历史,女性摄影师的历史,快照的历史,纪实摄影的历史,数码摄影的历史等。再进一步,则是阅读各种批判理论,从针对摄影的视觉文化研究回溯到各种哲学家的理论(福柯、德里达、鲍德里亚),包括最初阅读的那三本书的作者(巴特、本雅明、桑塔格)。
阅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摄影史就像是树干,各种理论则是上面的分枝,每一个分枝上又有更多的分枝,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同分枝上的树叶也会互相产生联系,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网络就逐渐成型了。
德里达
当然,每个人希望通过阅读达成的目标都是不同的,随之选择的阅读路径也必不相同。在这次的讲座中,我会以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弗兰克之后的摄影》作为出发点,谈一谈如何通过阅读构建自己的摄影知识体系。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是一本无论对初识摄影还是知识丰富的人而言都很容易进入并且能够有所收获的书。作者菲利普·盖夫特曾在《纽约时报》工作超过15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图片编辑。书中的文章多数来自他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专栏,包括书评、展评甚至是讣告。
前面四章“纪录”、“摆布的纪录”、“新闻摄影”以及“人像”主要关注摄影的实践层面,后面两章“收藏”和“市场”则着眼于摄影背后运作的方式以及由它引起的各种社会现象。这其中的内容虽不能说全面,但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摄影的不同面向,让读者能够以此作为出发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继续更深入的阅读。
公 益 讲 座
(1)时间:7月7日20:00—21:30
(2)形式:语音直播
(3)平台:千聊直播间—影艺堂
(4)报名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报名
(5)讲座支持永久回听
(6)举办方:中国摄影出版社 × 影艺堂
长按二维码
免费听讲座
特 邀 嘉 宾
刘张铂泷
201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5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录像及相关媒体专业。
目前,已出版译著《第七人》《重组的眼睛:后摄影时代的视觉真相》《弗兰克之后的摄影》等。
讲 座 书 目
著者 | [美] 菲利普·盖夫特
译者 | 刘张铂泷
出版社 | 中国摄影出版社
盖夫特从罗伯特·弗兰克在《美国人》中以粗颗粒、即时性对传统摄影的客观性的挑战开始谈起。接下来探讨了在 “摆布的纪录”其拍摄方式的演变过程中“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所面临的挑战。除此,本书中其他讨论话题还包括新闻摄影、肖像摄影、收藏家的影响,以及市场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 讲 座 回 顾 /
▼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报名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