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也坐进贝歇夫妇的课堂
新课上线
扫码直达
某种程度说,杜塞尔多夫为当代摄影提供了重要的美学范式,与在美国大陆兴起的“新地形摄影”和“新彩色摄影”,一道成为后来几乎所有摄影师无法绕开的艺术高峰,继承亦或颠覆,它提供了绝对坐标。
© Thomas Struth
© Thomas Struth
与作品同样传奇的,是贝歇夫妇成功的摄影教育。二人于1976年在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新开设的摄影专业任教,20年间,“贝歇摄影班”诞生了80多位出色的摄影艺术家,这一群体日后被称为“杜塞尔多夫学派”。从贝歇夫妇手捧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开始,其门徒不仅被艺术摄影攀高声誉,也在商业上大获成功。
安德烈·古斯基两次刷新摄影拍卖记录,2011年,《莱茵河2号》以433万美金成交,至今保持着照片交易的最高额。
© Andreas Gursky
托马斯·斯特鲁斯在温莎城堡中为女王和菲利普亲王拍下肖像。
© Thomas Struth
冷面温情的“女儿”坎迪达·赫弗入选卡塞尔文献展,而“离经叛道”的贝歇门徒托马斯·鲁夫不仅被艺术届簇拥,还将贝歇的教导延伸到更远,涉及现成图像创作。
© Candida Höfer
© Thomas Ruff
© Thomas Ruff
今天,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摄影风格,都无法摆脱与杜塞尔多夫学派的联系。
© Thomas Ruff
© Thomas Ruff
那么,设想一系列问题:
假如你也是贝歇夫妇的学生,能学到什么?
又会如何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呢?
如何顶住老师的光环,面对同学的竞争?
是承上启下,还是另辟蹊径?
必须要用大画幅吗?可以PS吗?照片必须清晰吗?
……
不妨带着这样的假设和疑问,来听一听旅德艺术家陈海舒的线上课程《杜塞尔多夫学派》。
我们将一同回看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创立过程,以历史的眼光再次检视贝歇夫妇及其弟子的创作,他们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和美学判断是如何刺中摄影的核心?希望这样身临其境的实验,能让摄影创作者学会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媒介、对美学做出判断,并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根基可靠的支持。
/ 新 课 上 线 /
⭕ 课程纲要 ⭕
第一讲 杜塞尔多夫学派鼻祖:贝歇夫妇
从贝歇夫妇开始,他们的创作是对摄影媒介本体特质的思考和强调。“精确复制+⽆表情外观+类型学”的美学风格并非等于完全机械复制,而是对拍摄过程的严格介⼊,并开始回应艺术市场需求。
第⼆讲 “忠实”的贝歇门徒:斯特鲁斯、赫弗、古斯基
(1)托马斯·斯特鲁斯:对贝歇拍摄⼿法最直接继承
(2)康迪达·赫弗:先学习电影,后转投贝歇
(3)古斯基:艺术市场的明星
第三讲 “离经叛道”的贝歇门徒:鲁夫
鲁夫幼时爱好天文,也是最无法归类的贝歇门徒,但他对图像⽣产过程的探索与贝歇夫妇的初衷相符,是贝歇精神的继承⼈。
⭕ 课程信息 ⭕
(1)授课时间:7月9日/16日/23日 20:00—21:30
(2)授课地点:千聊—影艺堂
(3)授课形式:语音+图片+互动,无限次永久回听
(4)课程售价:原价299元,现价 129 元
(5)报名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可报名课程
/ 主 讲 人 /
陈海舒(正在采访托马斯·鲁夫)
获Karin Abt-Straubinger 基金会奖金(2018年),Spector Books图书奖(2016年),入围TOP20·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2019年)、卡塞尔摄影样书奖(2017年)、三影堂摄影奖(2017年)、新锐摄影奖等奖项(2016年)。曾参加瑞士文化基金会驻留项目(2019年)。
/ 课 程 回 顾 /
▼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贝歇夫妇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