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动画电影差在哪里?制作技术吗? | 三文娱

三文娱 三文娱 2019-04-05

访问三文娱网站3wyu.com查看产业必读文章

中国动画电影差在技术吗?故事创意弱在哪里?成本回收渠道的短板又有哪些?在对比《寻梦环游记》等好莱坞大作与《大圣归来》等国产作品的班底之后,我们先讲讲在制作方面的发现。本文是系列文章第一篇。


作者:荣荣


三年前的夏天,《大圣归来》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记录,拿下9.56亿元票房。


这样的成绩,推动了资本对国产动画的关注,有了更多的金钱和人才进入市场,公司融资和立项都多了起来。不过,与这三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动画电影的数量和票房表现却在下降。


比如三文娱最近的两篇盘点文章《国产动画电影上半年成绩单》和《半年立项从120部锐减至57部》就有统计到,2018上半年国产动画电影的立项和上映数量都在减少。


问题出在哪?国产作品在故事创意、技术实现和品牌积淀等各方面相比迪士尼皮克斯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三文娱就此推出系列文章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发更切实际的探讨,本文是第一篇。


我们对《寻梦环游记》《赛车总动员3》《妈妈咪鸭》《熊出没之变形记》《阿唐奇遇》《大圣归来》等动画电影的制作人员阵容进行了分析,并请教多位业内人士,有了一些发现。


本文感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老师、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于洲、十月文化总裁刘伟、天工艺彩CEO邹龑与技术总监白鸿接受三文娱采访。



国产与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工业化分工

通过整理《寻梦环游记》《大圣归来》等作的职员表,三文娱发现:

其一,国产动画电影在基础的团队配备上与好莱坞动画电影已经比较相似,都有制片、材质、灯光、特效、后期等。

其二,那些在全球市场表现不错的好莱坞大片,在分工上要细致得多。

这背后,有中国动画对欧美制作流程的学习,也有改进与调整。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内三维动画技术逐渐成熟,但是相比于已有20多年沉淀的迪士尼皮克斯,国内有些技术型工作并没有做到位,相应岗位或缺乏或与其他岗位合并,专业化程度不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66fvcgq5&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门神》一个镜头的诞生,科普了3D动画制作流程


比如《寻梦环游记》总共有22个制作部门,制作团队总人数为550人;与此相比2015年的《大圣归来》有11个制作部门,团队共有284人(当中可能还有很多是项目合作人员)。无论是制作部门还是团队人员的数量,《大圣归来》的规模都大概是《寻梦环游记》的一半。


对于这种现象,三文娱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有着近乎一致的观点:


国内分工确实没有迪士尼那么细致,但国外“该有”的流程,国内一流公司也都能做到。


差异在于国内公司可能会将诸如“场景”、“角色”这样的分工全部放在“艺术”这个分类里,而不会像皮克斯这样单独成立大组。而且,由于经费和团队规模限制,国内经常需要一个人负责2-4个人的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相应的工作会被国内公司忽略。


什么流程/岗位该有?

中国动画电影的问题,或许恰恰在于这个“该有”----也许国产和好莱坞大作的原始起点一样,但有些该有的没了,让国产动画电影变成不及格分,一两千万美金甚至更高额的投资打水漂;有些该有的精益求精了,使得迪士尼皮克斯的动画超过九十分甚至接近满分,让一亿美金的投资收获十亿全球票房。



拿灯光组来说,《寻梦环游记》进一步细分为10个工种,其中有专门的角色灯光、主灯、镜头灯光负责人,还有对灯光进行优化处理的负责人,整个灯光组共68人。


《大圣归来》是将渲染和灯光两个组合并,在层级上划分为“组长”、“组员”,共35人。2017年追光动画出品的《阿唐奇遇》是划分为“灯光组长”、“灯光师”两类,共计17人。

 

这些细化,该有还是可有可没有?


如果经费和时间充足,迪士尼皮克斯大片的配备,大多都是应该有的(少数岗位是大公司病的产物)。这也是国内动画公司最羡慕迪士尼皮克斯的地方之一。


比如灯光组,陈廖宇老师就提到,迪士尼是用真人电影灯光制作的流程来做的动画电影,通过光的光度、光位、色彩、光质等区别来营造氛围,塑造角色。国内目前的灯光技术可能还有相当差距。


一个人负责多份工作,虽然会节省沟通成本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但是个人可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也难以同时在多个领域都做到追求完美。无论是一个人负责多个工种的工作还是中途省略一些流程,都可能会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作品最终呈现出的品质。


国内动画制作的导演制,也让很多环节是在做减分而不是加分----导演单方面提出要求,动画制作人员按照相应要求进行制作,但是由于专业性不够和自身思维的局限性,通常无法完全达到导演的要求。


如果导演提出的概念是70分,呈现出的效果层层递减后交出60分答卷----这已经算是很理想的结果。然而,能做到70分的中国动画电影导演能有多少个?


迪士尼的制作流程则可以通过财力和人力做加分:


每个领域有专业人员把关,导演提出一个抽象概念后,专家可以按照自身经验来设计出更为专业的结构和形象;同时,他们通常会制作出多个版本,尝试同一个镜头下的不同风格,然后让导演进行挑选。这其中不仅有导演本身的想法,还包含了相关专业人员的创意。就像真人电影一样,真正的表演还是取决于演员本身,导演往往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非详细制定每个细节。



迪士尼式的大片分工,不仅能给当下的作品做加分,还能促进人才储备和培养。


以灯光组为例,迪士尼模式下刚进入的人员开始做比较基础的工作,有了一定经验以后才会接手重点镜头,接着负责主场景灯光,最后成为灯光负责人、经理、总监等,灯光人员也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国内,一般只有组员、组长、总监三个层级。


有业内人士就向三文娱表示,当前国内动画行业许多岗位人员的快速晋升并非好事,反而说明在资本和项目的催化下,大量人员并没有在相关部门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被拔苗助长。(国内二维动画也有相同的窘境)


那么,问题又来了,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哪些岗位是最应该有的?哪些又是能省则省?


工业化与中国动画电影性价比

并不充裕的资金,加上体量不够大的市场,严重短缺的人才储备,以及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动画电影项目制作,这四大原因都让国内的动画电影与迪士尼等大厂有较大差距。


相比于迪士尼一部片子动辄1.5亿美金的成本,国内一部动画电影成本大约为2000万人民币,相当于迪士尼的1/50;资金充沛一些的国产片投资额大约1000万美金,相当于迪士尼的1/1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迪士尼的资金储备和全球发行渠道允许他们雇用500多人的制作团队,拉长制作周期(迪士尼一部片子通常制作周期为5年,国内一般为2年),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制作。国内一般的动画团队也就100多人,制作时间短,从业人员工作强度大负荷重。


迪士尼甚至能够在技术上投入大量研发人员,而中国的动画公司往往只能应用,购买迪士尼(加上皮克斯)、索尼等大厂推出的软件,核心技术都来自美国,落后好莱坞大公司多年。


但这些,还不是致命的缺陷。相较于迪士尼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回收成本,国内动画电影主要市场还是在中国,没有相应的海外渠道,回报决定投入也导致中国动画电影成本不可能达到迪士尼的程度。


有业内人士就提出动画电影性价比


中国三维动画电影发展至今还不到十年,国内观众的审美和质量要求也没有达到相应高度,所以我们需要理性评估市场需求后再决定投入,首先要保证自己能活下来。比如小黄人的制作成本为5000万美金左右,如果能用它25%的成本,做出其70%左右的画面品质,就可以算为一部成功电影。 


现在国内的人才供给也无法支撑如此细致的分工。一是因为国内本身人才匮乏,现在各大动画公司降低招聘标准,人才依旧供大于求。二是分工太细会导致相应的人才无法适应其余公司的工作节奏。而且好莱坞的制作流程有其优势,但是也存在流程繁复、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并不完全适合国内目前的情况。


国内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工作流程、项目基础、产业基础,打造符合中国市场的团队。


虽然在技术上,我们和迪士尼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国产动画电影这几年发展飞速,其中也不乏有模仿迪士尼皮克斯制作方式,最终动画画面品质相当高的作品。


比如由原力动画制作的《妈妈咪鸭》成本2亿,其制作水平超过了国内大部分动画电影。主角大雁大鹏和小鸭子黄淘淘的毛发制作水准堪比肩好莱坞,但是最后票房表现依旧不好,其中最被网友诟病的就是故事本身。


刘伟就指出,中国动画最最缺的是优秀的前期创意型人才,其次就是专业人才。中国这几年的发展,导致制作型的人才并不严重缺乏,但是懂创作、有一套专业技能系统能力、能基于创作画出施工蓝图的人才极为匮乏。


这才是最致命的缺陷。


中国动画电影最缺的五类人 

刘伟向三文娱总结了中国动画电影现阶段最缺的五类人才


一是懂创作的制片人


制片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商务型制片,主要对投资方负责;第二类是懂创作,能把控好整个项目流程的制片人。国内缺乏的正是第二种。而一个好的创作型制片人主要需要具备两点能力:


1、创作判断力。


迪士尼通常是3、4个项目同时运行,最后选择出最好的一个着重打造,而国内本身的资金情况导致各公司大多时候都是孤注一掷,合全公司之力打造一款产品,该项目一旦失败,整个公司的资金流转都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所以一个好的创作型制片,能够提前判断项目的品相和基于当前市场的回收能力,以及该项目具体的类型与制作过程中追求的方向,从源头上淘汰掉注定失败的项目。


2、制片判断力。


此类制片人需要对整个制作流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他/她能基于该项目题材,分解制作流程,判断每个部分的制作方式与手段,搭配最适合该风格的创作人员。同时还需要从成本上把控,基于预算,着重打造出导演最想表达的地方。


对于原创动画作品,原创力是根本,所以项目动态变化是实时的。一个好的制片人的关键,在于能否每天面对上百个任务和不同工种模块工作基础上判断和推动项目,以及准确判断出相应时间和人员的调配。除了需要对初始项目有较强的判断力外,还需要对整个制作流程、品质要求、时间调配上都有准确判断力。


二是懂动画的编剧


不同于一般的影视剧编剧,动画编剧除了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人物塑造能力外,还需要有很强的画面感。


由于动画人物无法做到像真人演员一样,有较为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动画很大程度上是由动画画面和剧情走向推进的。很多编剧无法用更为细节的桥段去丰富和完善动画角色,那这样的作品注定会非常平淡。


另外,动画电影面向的观众不仅是儿童,还包括成人,如何创作出让儿童和成人都能发笑的梗,以及既能让儿童理解同时不让成人感到低幼无趣的剧情,也非常考验动画编剧功力。( 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三文娱此前发过的文章《皮克斯讲故事的秘诀》和《皮克斯创作故事的七原则》)


三是有创意的分镜人员


有了好的故事剧本后,接下来就是画故事。作为分镜人员,需要将文字转换为具体的画面,这是基于剧本第二次创作过程。


这一类人需要有很强的脑洞能力与创造力,能将一段文字想象成非常独特和更为细节的画面,而且还得考虑到制作能力和实现的可能性。


四是美术概念设计师


国内现在动画的同质化比较严重,相关的人物形象,美术设计概念大多是相仿的,没有新意。相关人物在另一个动画中出现也毫不违和。所以基于这一类的概念设计、美术实现人员也是相当缺乏的。


第五类是各工种系统专业的人才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时间并不长,每个工种知识结构和项目经验有限,很多岗位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不够全面系统,由此导致很多岗位的人员面对项目时很难全面负责起对项目的贡献。比如:layout岗位人员,对于影视镜头调度,演员走位怎么能更好服务剧情和情绪表达这些非技能的需求储备就不足,由此造成作品作为电影的视听就有比较大差距。做电影,那就要有专业的电影知识能够结合专业技能应用到创作和制作中。


总体来说,大面积制作量产的人员并不是很缺乏,但针对作品能够创造出独特性的人才、针对实现能够制作出施工蓝图的前期工作人才、针对制作能够有系统专业知识经验储备的人才、针对制片(项目管理)品质和人员财务以及进度综合判断与项目推动的人才,还有各工种系统专业的人才,却是少之又少。而这些恰好是目前动画制作的关键因素。


下一期,我们会对比国产动画电影在故事套路方面与好莱坞大作的差异,分析国产片差在哪里。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三文娱已进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微博、知乎、界面、网易、企鹅号、QQ看点、B站专栏、猫眼、时光网等,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