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城市试点一年,“无废城市”带来哪些商机?
01
02
对标国际,生活垃圾实施全面分类管理,原生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和趋零填埋
危险废物收运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扩能改造项目建成投产
市政污泥实现厂内干化减容减量,推进电厂燃煤掺烧污泥综合利用
汽车拆解能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显著提高,快递包装废物减排效果显著
大固废智慧监管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初步实现各类固废数据互联互通和统筹监管
着力调整重点产业布局,积极建立“飞地”园区,努力促进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产业
制定地方标准,依托大数据提升监管水平,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
重点开展“无废细胞”及绿色快递建设,持续提升绿色建筑比例
与“精致城市”定位规划相融合,强化顶层设计、深挖海洋经济和旅游方面特色优势
启动“无废航区”标准制定工作,构建船舶污染防治体系,推广多层次生态立体养殖
以多个固废处置项目建设为支撑,需求与能力匹配、平常与应急兼顾,优化营商环境
引导公众自觉践行无废理念,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探索无废景区建设模式
发挥直辖市地方立法优势,创新建立协同高效的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固体废物联防联控协作管理新模式
构建城市固体废物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打造智慧型固体废物全链条循环利用新模式
聚焦地区产业特色,构建工业固废循环产业链
首创“1+4+7”特色试点方案体系,构建“22+22+9”指标体系
按“整体、智治”理念构建数字化平台,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模式
组建本地技术专家团队,探索固废领域利用技术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和企业清洁生产,培育企业集群,服务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多方联动,强化资金保障,建立支持和鼓励绿色投融资的激励措施
聚焦城市特色和发展方向,编制印发多套配套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中国首个加入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的城市
全面启动“无废城市”细胞工程建设,制定游客指南和使命指导手册
通过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加强危废监管能力
打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煤化工产业提档升级,构建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实施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统一清运并进行综合利用
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城乡一体化智慧环卫管理中心,建设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园
制定奖励政策,推动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提升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
关闭退出“两断三清”产废企业,对园区进行绿色循环化改造
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发布生态修复相关标准
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推广秸秆收储利用经纪人模式
利用大数据持续推动各地区垃圾分类落地实施,“全量焚烧、零填埋”
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资源循环利用新兴产业集群
推动重点工业企业能源资源在线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入选2019数博会优秀案例
试点推进农业投入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回收处理
构建全链条闭合管理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体系
实施资源循环利用智慧互联工程,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以“链长制”+“产业基地”为带动,推动主导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
促进主动农业废弃物高效收运和高值化利用,构建种养结合型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
完善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大力推进危废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以国家级循环化建设示范试点园区为基础,重点推进固废综合利用项目
推进“清洁田园”行动,建立“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种植业”的生态牧场模式
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西宁模式”持续领跑全国,积极推进扩容升级项目建设
积极“两网融合”,构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全覆盖体系
鼓励绿色工厂建设,探索试点经营性产业园区集中管理模式
以补链招商、应用场景孵化为出发点,选择性引进节能环保产业
立足区内实际,探索生物医药危废第三方服务模式
搭建“工业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全流程管理
引入专业运营公司,探索搭建生活垃圾市场服务体系
全面构建“无废社区”,实现垃圾源头分类率,全员参与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设全周期信息监控系统平台,全品类固废全过程动态监管可追溯
建设国际领先的垃圾综合处理设施,最大程度实现废弃物协同处理
探索“以废治污”新途径,率先在国内实现遗存工业固废全量化处理
试点园林有机废弃物堆肥细胞工程,打造“无废乡村”示范
与新加坡建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对接机制,完成指标体系获住建部批复
创建精品小区,实行垃圾投放实名制;探索计量收费,倒逼源头产生减量化
搭建无废信息化平台,与现有环卫、固废管理平台高效整合利用
立足实际,充分链接内外部资源,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处置
推进区内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协同资源化利用
提高农业种养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广生产使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
构建“农资企业收集、县转运仓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
培植多个“无废农业”种养产品,对外打响品牌知名度
围绕“无废农村”,建立垃圾分类智慧信息平台,推进“厕所革命”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
打造无废红色旅游生态圈,整体升级景区软硬件,创新旅游废弃物回收机制
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开展蔬菜、脐橙等特色产业绿色生态有机种植示范
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机肥厂、餐厨垃圾综合处理等项目,实现垃圾治理全覆盖
03
1.强化顶层设计,宣传先行
多个地方都将已有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制化,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同时注重创建广泛参与的宣传体系。
例如:威海市着力引导公众自觉践行无废理念,无废社区的建设活动被评为山东城最佳公众参与案例;三亚市也结合城市特点,在市民和游客中积极推广绿色生活的环保理念,成为中国首个加入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的城市。
2.源头减量,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源头减量,开展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建设,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和循环利用,同时逐步解决工业固体废物的历史遗留问题。
例如:徐州市培育了40多家固废协同处理利用、处置的骨干型企业,形成了国内领先的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集群;铜陵市当地化工企业在阿里云合作工业大脑项目中,通过提高磷肥生产中资源回收率,每年可节约磷矿石资源6000吨,减少磷石膏产生量10000吨。
3.推行农业绿色生产,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
以建立“种养循环发展机制”为核心,逐步实现畜禽废物就近就地综合利用,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的原则,推动区域主要农业废弃物的全量利用。
例如:威海市新建成730万方生物燃气项目,日处理浒苔、畜禽废物、秸秆等有机废物达500吨;光泽县和瑞金市通过生态养殖模式的建立和有机肥的使用推广,培植出多个有机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品牌,对外打响了知名度。
4.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培育“新时尚”
在中长期的尺度下,全国推广垃圾分类带来的新增空间将突破至640亿元。因此,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减量、绿色包装应用,探索生活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建筑垃圾治理新模式,积极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将成为未来经济和生活的“新时尚”。
例如:深圳7753个住宅区、机关、学校等单位实现垃圾分类管理,回收量达到9500吨/天,垃圾焚烧处置量由2万吨/天下降到1.6万吨/天。
5.严控风险,危险废物重点管控
做好危险废物的减量、识别,夯实危废过程管理链条,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确保安全利用处置。
例如:盘锦市围绕危险废物监管“三个能力”建设,开发了危险废物智能监控系统,对60家重点产废单位、8家经营单位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北京经发区也通过集中收集、贮存、转运中小微生物医药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切实解决园区企业危险废物无处贮存、转运周期长且处置费用高的问题。
6.产业带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将产生大量的投融资需求,借助资本之力,固废产业链将得以加速扩张,进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例如:绍兴市已形成“以政府资助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资金为补充”的资金保障体系,积极落实相关补贴、奖励政策,建立支持和鼓励绿色投融资的激励措施,同时,也开始探索研究发行“无废城市”专项债。
疫情过后,环保产业亟需抓住一个新机遇,追回过去浪费的几个月,重整未来的下半年。作为亚洲旗舰环保盛会,第21届中国环博会将于8月13-1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在疫情冲击下,环博会将携手2000+环保企业,在15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中,全力促进环保产业商贸交流、品牌推广、资讯分享和复工复产,她不仅仅只是一场展会,更是给行业以信心、以力量、以希望。
预登记门票全免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刻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