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311%!碧水源“王者归来”了吗?

爱玛 环保圈 2022-07-08

作品来源:环保圈

作者:爱玛 环保圈撰稿人

编者按: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之下,谁是环保产业增长最快的企业?

碧水源可能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今年1-6月,碧水源归母净利润实现1.06亿元,同比增长了311.31%,成为上半年环保企业中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的企业之一。

去年这个时候,碧水源还因为资金问题被迫发生混改,中国城乡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短短一年之间,碧水源发生了什么,使得业绩有了如此大的增长?

这是否意味着,昔日的“创业板第一白马股”,即将重现往日的辉煌?

从12日24日开始,《环保圈》特别推出系列策划——混改之后,希望观察混改给环保行业带来的改变。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对碧水源混改的观察和思考。


相关链接:环保20强只剩2家民企!混改之后,“他们”过得怎么样?雪浪环境混改31天:大单签了,授信多了,高质押警报解除了



1“一年的利润大半给了银行”
混改大潮风起云涌,昔日的创业板“一哥”,也因为资金问题不得不选择了“归编”。
2019年6月,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总价28.69亿元人民币收购碧水源10.18%的股份,成为碧水源第二大股东。
今年3月,碧水源又与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中国城乡接受碧水源部分股东表决权委托,并现金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新股。
发行完成后,中国城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达到22.35%,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实控人则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碧水源为何混改?原因说来话长。
碧水源的创始人文剑平是学者出身,深谙“技术驱动”是环保行业的本质,曾喊出“中华不碧水,吾辈誓不休”的口号。以这种高格调情怀,碧水源创始之初便奠定了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每年投入大量的费用进行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
2010年上市之初,碧水源研发支出就达到0.1607亿,9年间研发投入复合增速35%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上市9年多来,公司研发投入大概达到了14.4161亿,2019年的研发支出更是达到2.4亿,在上市污水处理板块公司中排第一。
对技术路线的秉持让碧水源在膜技术领域完成了全方位的突破,如今的碧水源是中国唯一一家集全系列膜与设备制造,膜技术工艺应用于一体的企业,也是世界上少数拥有MF、UF、DF及RO全系列膜产品生产技术(世界上仅苏伊士与碧水源)与生产线的公司之一及全球膜产能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承建大规模MBR工程最多的企业。
从一开始的依靠进口国外的膜产品在国内销售,到最终实现研发和生产,碧水源在MBR技术领域实现了逆转式的超越。
但是,在以工程为主要载体的环保行业,设备公司即使拥有了技术话语权,销售订单也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工程公司。如果自己不做工程,设备卖不卖得掉、卖多少钱就很难说了。
为了实现规模上的飞跃,2015年碧水源收购了久安集团,补齐了在工程领域的短板,开始具备了工程相关的能力。
2015年-2017年,是碧水源的高速发展阶段。它与各地政府参股成立水务联营、合营企业,通过这种模式打入当地市场,并以此为平台承揽了很多PPP项目,发展在当地的水务市场。
通过这一方式,2017年,碧水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8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94%。
不过,PPP模式在为碧水源带来百亿级收入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2018年,国家实施金融降杠杆和PPP项目风险严格控制等措施,碧水源的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当年,碧水源营收同比下降16.34%,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50.41%。
工程业务的增加不可避免地拉低着碧水源的利润率水平,而PPP项目前期又需要大量的垫资,银根一收紧流动性风险就出来了。
从数据上看,2017年之前,公司的财务费用只有数千万元。但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就飙升到了6.7亿元,利息费用更是高达7.3亿元。2019年,该情况进一步加剧,全年利息费用上升至8.53亿元,一年赚的利润一大半给了银行。
数额巨大但迟迟无法进入运营期的项目资产,不仅拖累公司的资产效率,更使碧水源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2“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1.31%”
流动性风险出现之后,碧水源开始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与业务模式,并与中国城乡合作混改。
中国城乡是中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混改之后,作为中交集团旗下优质水务平台,工程这块就可以交给更专业的中交集团去做,碧水源则主要提供设备销售,做轻资。高毛利率的设备占比提升,资金压力大幅降低。
在面对投资者关于“中交集团对公司的定位”这一问题时,碧水源也表示,中交也希望碧水源拥有自己的金刚钻,他们对碧水源的定位是:以技术和设备生产为主,为国家级别的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专注于水环保业务。
从2020半年报看,碧水源前两季度的研发投入同比增加了20.87%,由此可见碧水源专注技术的决心。
在业务层面上,碧水源主动收缩投资类业务,新增订单也开始聚焦按进度付款的EPC工程。2019年公司新签EPC类订单240个共计121亿元,而投资类订单只有11个共计27.37亿元。2020年上半年,公司新增60个EPC订单,新增PPP项目订单则是“零”。
从2020年中报看,公司转型回到轻资产、高毛利的模式似乎已初见成效。
2020年1-6月,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项目进度滞后,碧水源实现营收32.54亿,同比下滑了8.5%,但是归母净利润仍然实现1.06亿元,同比增长了311.31%,成为了今年上半年环保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的企业。
其中,子公司北京碧水源膜科技上半年实现营收4.37亿元,同比增长261.78%,实现净利润1.15亿元,相当于该子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的64%,聚焦膜业务成果初显。
此外,混改之后,碧水源与中国城乡的协同效应也在逐步显现。
从业务层面看,中国城乡控股的城乡水务、城乡能源、城乡生态环境、城乡综合发展、城乡产业发展五大领域专业板块与碧水源的发展有较大协同。
自去年6月中国城乡入股后,碧水源与中交系一起“走花路”,联合拿下多个大单,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二标段、菏泽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工程EPCO(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投资运营)项目、山东省新泰市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基础设施工程PPP项目,以及海南省文昌市污水处理项目等。
EPC订单及核心技术膜产品销售增加,使得碧水源的收款能力及金额有所加强。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291.75%。
同时,中国城乡的定增方案还于今年8月底获国资委同意,碧水源可以更加方便地承接中交集团水务相关项目,协同效应进一步逐渐释放。

3“2020年中报只相当于2013年水平”
不过,尽管今年上半年碧水源交出了一份同比增长3倍的中报,但这是建立在2019年年中同比下滑92.94%基础上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2020年中报的1.07亿元归母净利润,只相当于2013年中报的水平,相当于倒退了7年。再加上今年三季报,碧水源的净利润增长率又同比下降53.15%,混改后的首次年报是否能带来亮眼成绩,结果还是存在很大疑问。
要想重回2017年之前的风光,碧水源恐怕还要再走很长一段路,最起码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
一、新签订单增速放缓,收入端压力增加
数据显示,2015-2017年,受工程业务推动,碧水源营业收入年均增长62.49%,净利润年均增长35.73%。
但是,从2018年起,碧水源主动收缩工程业务量,新签订单数迅速放缓。2018年和2019年,碧水源分别新增环保工程类订单162.16亿元和121.85亿元,同比下滑49.48%和31.95%;新签特许经营类投资订单153.85亿元和27.37亿元,分别同比下滑58.89%和82.21%;碧水源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6.34%和6.4%,净利润增长率为-50.41%和10.94%。
与之相比,2020年上半年,碧水源新增工程类订单60个,订单收入16.58亿元,同比下滑76.43%。看上去,新增订单量还是在下滑,考虑工程订单对营业收入的影响,碧水源今年收入端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图为2020年1-6月环保工程类订单新增及执行情况
图为2019年全年环保工程类订单新增及执行情况
2019年,碧水源累计确认工程类订单收入120.67亿元,而2020年上半年确认工程类订单收入只有26.94亿元。想要保持与2019年收入相同,2020年下半年公司最少要确认93.73亿元环保工程类收入,而这一任务无疑是非常艰巨的。
二、主业收入增长能否抵挡工程订单下滑的冲击
上半年,碧水源主业板块的“量价齐升”是最大的亮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碧水源污水处理板块营收同比增长27.47%,毛利率同比增长10.4%,下属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7亿元,同比增长261.78%,成为最赚钱的子公司。
尽管碧水源聚焦主业成效亮眼,但上半年的总营收仍旧同比下降8.5%,主业的收入增长能否抵挡住工程订单下滑的冲击?结果仍待观察。
从目前来看,答案还是比较乐观的。一方面,上半年营收下降主要还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部分项目进度滞后,且目前公司在手EPC订单比较充足,可保障2020年完成中交业绩对赌; 另外一方面,中交集团在未来将为碧水源带来强大的业务助力,膜销售也会持续向好。
三、技术创新仍是关键
碧水源官网信息显示,污水资源化和海水淡化将成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的重点关注领域。
但是,盯着这两个风口的竞争者,也要比10年前多得多了。
随着膜技术国产化的推进,越来越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技术企业成长起来,特别是近两年,膜技术企业展现出了扎推对接国内资本市场的态势。
从行业竞争角度看,上市公司津膜科技、南方汇通、国祯环保,维尔利、新上市的三达膜、久吾高科,新三板公司金达莱都有相关膜产业,而且各家公司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虽然碧水源的MBR膜已经处于市场龙头地位,但在海水淡化等领域,其市场占有率还比较有限。
从这一角度讲,碧水源的研发投入还需要继续加强,争取在各种膜领域都具有竞争力,而不仅仅做一个MBR膜的龙头。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保圈" 的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圈,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家号等公开传播平台上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需经本平台授权,并注明"来源:环保圈"。违反上述声明者,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021-23521171

3、欢迎更多思想者加入环保圈特约撰稿人队伍,申请请添加微信:maweihui0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