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威立雅亚洲区董事长马凯: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环保市场之一

伏波望族 环保圈 2022-07-08


作品来源:环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主编


轰动全球的“威立雅-苏伊士并购案”,已然接近了尾声。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威立雅又悄然更换了亚洲区董事长,威立雅为什么要换帅?此举会给中国环保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威立雅前任亚洲区董事长卡迈斯在亚洲已经任职20多年,新董事长到任后,与前任有什么风格上的差别?又会给威立雅中国带来什么改变?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环保企业,威立雅对中国环保市场怎么看?未来在中国又有何打算?对于中国政府刚刚提出的“30·60目标”,威立雅打算如何参与?带着这么多的问题,7月12日,《环保圈》专访了威立雅亚洲区新任董事长马凯,这是马凯第一次接受中国大陆的媒体专访,也是上任之后的媒体首秀。马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作为1978年出生的董事长,他今年刚刚42岁,比前任卡迈斯足足小了24岁。即使是横向对比威立雅其他大区的董事长,不管是法国、欧洲、非洲-中东,还是北美、南美、澳新,马凯差不多都是最年轻的大区董事长之一。可能正是因为年轻,所以马凯坦率、直接、有问必答、不打太极。他不像有些采访对象那么惜字如金,而是每个问题都会滔滔不绝地讲上大半天。趁着翻译的功夫,还会思考有什么遗漏,然后主动补充回答。哪怕是被问到“环保产业混改潮”这样略显敏感的话题,他也不会拒绝,而是表示,不能搞“二元对立”,应该加强合作,取长补短。虽然是新官上任,但马凯对于中国市场并不陌生,采访中随手就能举出浦东、天津、乌鲁木齐等地威立雅的项目作为例子,感觉信手拈来。这或许与他曾经在日本、香港工作过有关。另一方面也能看得出来,自从4月份上任以来,他还是对中国市场做了很多功课的。相比其他很多环保企业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一头雾水,威立雅在国际市场有着丰富的碳减排经验,所以谈起碳中和来也是头头是道,能够清楚地说出其中的机遇。在这方面,威立雅也有不少值得国内同行学习的地方。总体感觉,新任董事长年轻、开放,而且干劲十足。在他的领导下,再加上与苏伊士合并带来的调整,威立雅未来在中国市场上又将有新的表现。外企在中国环保产业的影响力,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威立雅亚洲区董事长马凯


01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市场之一”

7月5日,威立雅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马凯先生(ChristopheMaquet)出任威立雅集团亚洲区董事长,任职时间是2021年4月,具体负责包括中国在内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18,400名员工)的全面业务管理和战略发展。同时,他也是威立雅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威立雅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


在背景方面,马凯是2004年加入威立雅集团的,之前曾从事财务管理工作。2013年至2019年,他先后负责威立雅亚洲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以及中东等地的能源和工业客户等业务。而从2019年开始,他开始出任威立雅集团执行副总裁,负责非洲和中东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全面业务。私下里听说,他来亚洲的这短短2个多月时间,威立雅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且与前任的风格区别很大。比如,在接受采访时,对于“环保产业混改潮”这类问题,以前威立雅一般是不直接回答的,而他不但答了,而且还说得挺多。马凯表示,中国市场有很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如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他们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近年来PPP模式发展迅速,但它要求参与企业必须有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还要有强大的融资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国有企业由于在金融和市场资源方面具有优势,所以在这个领域逐渐占据领导地位,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则稍显不足。

不过,马凯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要“二元对立”,去把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开。相反,威立雅需要更好地与国有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一道来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为市场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威立雅与苏伊士的合并尤其值得一提,正是合并为威立雅提供了额外的合力,让它成为生态转型领域的领导者。


一个本来敏感的问题,反而成了宣传威立雅苏伊士合并的大好机会。而对于《环保圈》来讲,最为好奇的还是,威立雅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更换亚洲区董事长?新董事长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他与前任董事长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对于第一个问题,马凯的回答非常明确,那就是前任董事长卡迈斯已经66岁了,到了退休年龄。而为什么选择他担任新任亚洲区董事长?或许与他此前曾经在亚洲有过任职经历有关。马凯表示,他在中东工作过6年,在香港工作过4年,在日本也有2年,然后又在中东及非洲地区董事长的任上工作了两年半的时间。正是因为马凯在威立雅不同地区都有过工作经验,所以能够更好地理解亚洲与其他区域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帮助亚太地区加速增长。那么,在马凯看来,中国环保市场与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他表示,区别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中国大陆环保市场的规模要远超其他区域,在其他某些地方,威立雅可能只会提供所有全套服务中的一个或是几个。但是在中国大陆,威立雅则会提供它在全球的所有服务。二是中国环保监管正在日趋加严,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欧盟还严格。例如,在燃煤电厂的排放方面,中国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限额只有欧洲的一半;而在污水排放方面,中国很多地方对污水中COD的限值也是不到欧洲的一半。也就是说,标准要严格一倍。所以,在环保方面,中国也是在引领整个亚洲。举个例子,最近威立雅在日本宫城斩获了一个污水和供水的特许经营项目,其合同内容基本与18年前威立雅在上海浦东所签的合同内容一致,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的市场要远远超前于其他地区。而对于中国市场,威立雅又是如何看待的?马凯表示,在威立雅全球各个区域中,亚洲的营收增速是排第一位的,盈利则是排在第二位。过去5年,威立雅在中国的营收翻了一番还多。不光是在单一领域,而是在水务、固废、能源管理等多方面都呈现出大幅增长。差不多20年前,威立雅建设了天津的第一家危废综合处置中心,而现在威立雅在中国已经运营着超过15个危废处理项目了,而且还在建设更多的项目。事实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市场之一。未来,威立雅计划如何深化在中国的发展?马凯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与所有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包括私营部门和国企。威立雅的理念是“Glocal”,即“全球化+本地化”,正是与本地企业的合作,才使得威立雅这样一家跨国企业能够更好地为本地需求找到更切合的解决方案。除了“Glocal”之外,还要实现水、固废与能源管理直接的协同发展。例如,在乌鲁木齐,威立雅将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提取沼气发电,在香港也运营全球最大的污泥焚烧发电项目,正是这些协同发展帮助威立雅取得了高速的增长。在个人风格上,马凯与前任董事长卡迈斯有何区别?马凯表示,首先是更年轻,他的前任已经66岁了,而他则是42岁,他们之间有24岁的年龄差,这是一个不小的差距。处于目前这个互联互通和数字化的时代,年轻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点。另一方面,马凯坦承自己的经验肯定要比前任少,所以他迫切希望能够学习更多关于亚洲和中国的知识,并且尽快到中国大陆来(由于疫情原因马凯目前暂时滞留香港),到各个运营项目去看一看,与客户面对面地交流,来加强对中国和亚洲市场的理解。同时,马凯与前任卡迈斯之间也有很多共同点。两人都是工程师出生,都毕业于法国类似的学校,而且都是一直在威立雅工作。马凯也非常尊重他的前任,希望能在前任的基础上,把威立雅带向一个新的时代。专访现场


02


“威立雅与苏伊士将在今年年底
或明年年初完成合并”

威立雅亚洲区换帅,恰好发生在威立雅收购苏伊士期间,两者是否存在关系?对此,马凯明确表示,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只不过恰好同时间发生,因为前任亚洲区董事长到龄退休了。即使没有收购一事,集团也会派人来接替卡迈斯的职位。不过,由于换帅正好发生在收购期间,所以马凯到任之后,也必须要为合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威立雅对苏伊士的收购起于去年7月份。当时,苏伊士大股东Engie提出要出售其所持有的约30%的苏伊士股份,威立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能够借此打造世界性的标杆企业,从而实现生态转型的目标。去年10月5日,Engie正式向威立雅出售了它所持有的苏伊士约30%股权。今年4月12日,威立雅、Engie和法国政府之间达成一项合并协议,同意原苏伊士拆分成两部分。其中较大一部分营收100亿欧元的出售给威立雅,另外一部分营收约70亿欧元左右的较小一部分资产被法美联合财团所收购,成为新苏伊士。最新消息显示,6月29日,由法国投资基金Meridiam、私募股权公司GIP和法国国有投资银行CDC/人寿保险公司CNPAssurances组成的以法国投资者为主的联合体,已向威立雅和苏伊士提交了最终具有约束力的购买承诺,将购买新苏伊士。该收购要约已经获苏伊士和威立雅董事会的批准。威立雅方面将保留苏伊士近100亿欧元的营收,包括自去年秋季以来被认定为“战略性”的所有资产,用于其打造生态转型世界冠军的计划,特别是在英国、西班牙、美国、拉丁美洲、澳大利亚的业务,以及苏伊士水务技术服务业务。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此次威立雅与苏伊士合并后,除了苏伊士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水务项目,以及2个危废项目以外,其他所有苏伊士在中国大陆的业务都将收归威立雅所有。马凯表示,之所以达成这样的状况,也是双方谈判的结果。威立雅原本希望苏伊士仅保留他们在法国的水务业务,以期形成合力,但苏伊士的管理层还是希望能够保留一部分的国际业务。因此,在合并过程中,威立雅也做了很多妥协,最终给新苏伊士留下来它在非洲、印度的业务,以及中国的水务业务。马凯表示,威立雅之所以要发起对苏伊士的收购,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现在全球正处于一个“生态转型的关键期”,亟需创造一家世界性标杆企业来引领全行业的发展。之所以这么说,起因正是因为《巴黎协定》。众所周知,《巴黎协定》制定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长期目标,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尽可能地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要想达成《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集合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与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对话,以期达成威立雅所说的“资源再生、生生不息”的愿景,为世界提供可再生的资源。至于为什么要打造世界性标杆企业,是因为威立雅在与一些大型客户打交道时发现,企业不仅仅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有所专长,而是更需要能够整合所有领域的资源,在世界各国都有运营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工业客户和政府客户提供服务。也就是说,企业的规模非常重要,规模越大,与利益相关方开展对话也就越容易。在6月30号举行的苏伊士股东大会上,最新的协议已经得到批准,目前正在等待相关监管机构的“反垄断调查”,调查预计将在年底结束。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到年底的这段时间里,苏伊士和威立雅仍然是充分竞争关系。顺利的话,威立雅与苏伊士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此次合并。不管怎么说,这次合并都能为威立雅带来更多的人才、经验和新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他们加快实施新的战略。马凯表示,在生态转型方面,威立雅已经拥有了50%的解决方案,关键是如何找到剩下50%的解决方案,而这一次与苏伊士合并所带来的额外资源,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进行这方面的创新。

03


“碳捕集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太高”在中国,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碳中和”。在这方面,威立雅打算如何参与?马凯表示,中国提出“30·60目标”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从国际上看,法国碳达峰是在1991年,而到2050年才实行碳中和,中间间隔了59年,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用了43年。所以,中国要在30年的时间里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当然,对于环保企业来讲,这也是一个机遇。威立雅认为,能源、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交通、建筑都是碳排放的关键领域,这些领域应该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型。过去,环保企业一般更关注于环保合规方面,未来则要更加侧重于生态转型和生态保护。这方面,威立雅已经在许多领域提供了解决方案,比如工业和建筑的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生产(包括生物质能、废弃物能源再生等),在运营场所安装光伏组件、生物燃料的生产余热回收,以及二氧化碳捕集等等。例如,在中国,2020年威立雅的能源业务帮助减少了近19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固废业务则减少了近4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海口和乌鲁木齐的污水处理厂,威立雅从污泥当中回收能源发电;在黑龙江克东县,威立雅则利用生物质能在冬季为当地居民提供供暖;在浙江,威立雅管理着一家PET回收塑料工厂;在北京,威立雅则负责着燕山石化的整个水循环,可以减少淡水消耗。在碳捕集与碳封存(CCUS)方面,威立雅在印度已经有一个项目,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每年可以捕获差不多6万吨二氧化碳,并将捕获来的碳制成纯碱,来供给其他工业客户使用。如果运营成功,威立雅未来计划把它推广到全亚洲,包括中国大陆。在马凯看来,碳捕集技术虽然重要,但如何更好地利用捕捉来的碳,让它发挥价值,则是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二氧化碳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比如食品、工业、化肥和新材料等。上周威立雅刚刚和道达尔能源宣布了一个合作,探索使用二氧化碳种植微藻,来生产下一代生物燃料。威立雅的目标是希望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得CCUS技术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从而实现对碳的实际利用。在他看来,CCUS技术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太高,这已经成为利用CCUS进行碳处理的一个关键障碍。马凯表示,要想降低成本,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为二氧化碳的使用找到一个后期市场,目前威立雅也在开发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比如上面提到的与道达尔能源的合作。而关于CCUS的价格,目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差别也非常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规模以及政府补贴的力度。欧盟已经形成了碳排放交易的机制,中国也刚刚在7月16日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些都会给企业提供激励,让他们来进行碳捕集。总之,CCUS的关键点在于三方面,一是如何降低碳捕集的成本,这取决于创新能力;二是要找到二氧化碳利用的后期市场;三是要有相关配套的监管政策。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保圈" 的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圈,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家号等公开传播平台上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需经本平台授权,并注明"来源:环保圈"。违反上述声明者,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021-23521171

3、欢迎更多思想者加入环保圈特约撰稿人队伍,申请请添加微信:maweihui0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