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吴俊斌:华南环保市场人才需求巨大

吃葡萄的喵 环保圈 2022-07-08
作品来源:环保圈作者:吃葡萄的喵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华南、华东、华北向来是三大战略要地,环保产业也不例外,华南环保产业一直是环保企业布局的重点。

而相比华北和华东地区,华南的环保市场有什么特点?又有哪些短板?那里亟需什么样的环保企业,又对新引进的企业有什么优惠政策?
9月15日,在与第七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同期举行的“BOSS直播间”活动中,《环保圈》专访了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产业促进平台运营商——广东海逸环保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斌,请他为我们解读了广东环保产业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环保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产业促进平台运营商广东海逸环保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斌来到我们的直播间,首先想请吴总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公司。
吴俊斌:大家好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成立于2011年,是全国首个由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环保部)授牌成立的环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点项目,也是迄今唯一的集聚试点项目。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省市共建新兴产业基地”、“广东省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和“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等。

广东海逸环保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从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创立至今,一直担任着集聚区产业促进平台运营商的角色,承担平台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的工作。海逸环保经过十三载的耕耘,目前拥有两个金字招牌:一个是在中国环保之乡江苏宜兴运营的“中国宜兴国际环保城”,那是全国唯一的环保设备交易和配送中心;另一个就是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海逸环保通过华东与华南的联动,积极打造全国环保产业平台。
因为集聚区能够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所以每一年我们也会组织这些企业去参加包括上海展、成都展以及今天的广州展,组织企业“走出去”。同时我们也邀请企业到华南来发展自己的环保业务,我们从2011年开始一直承接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的运营工作,打造一个产业促进平台,一直做到现在已经有十年多了,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环保圈:刚才您说会邀请一些企业“走进来”,那现在外边的企业想要来落地广东的多不多?兴趣大不大?
吴俊斌:今年我觉得疫情可能会有一些影响。2019年,我们在佛山市南海区靠近广州边界的地方租了222亩地,期限30年,建设“南海新经济小镇”,按政府对集聚区载体的认定标准,打造“华南环保数字化中心”。现在市政府正在推动工业智慧升级,希望把它作为政策落地的一个抓手,所以我们也希望这个园区做起来会更有想象的空间。
前几年一直都在说“养环保”,不过到这两年园区都是最旺的。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开业率、成交率等各项数字都是上升的。特别是“新固废法”出台以后,一些做水处理、固废、危废的企业出现了大幅增长,所以我们认为环保产业在华东、华南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环保圈:为什么好了?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像“新固废法”出台,或者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导致的吗?
吴俊斌:两方面原因都有。一方面是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从民企、国企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拿佛山做例子,这边河涌治理一直是一个难点,政府持续投入的强度比较大。往年更多是本地的企业在做,这两年央企、国企也陆续进入到这个市场里面,政府采购的项目也是每一年都在递增。各地都有一些政策,镇有镇的政策,区有区的政策,市有市的政策,都在鼓励做环保。
就拿我们集聚区来说,今年5月份又专门出台了一个关于环保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现在安徽、内蒙都来学习这个政策。包括我刚刚提到的那个新经济小镇,也是准备切实打造环保数字化产业集群。
◉环保圈:咱们这个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的发展,除了跟国家整个大形势有关,可能也跟咱们的大力推广也有关,之前您提到过,安徽和内蒙也想学习咱们这种产业扶持模式吗?
吴俊斌:他们也有这个需要。以安徽合肥为例,他的高新区和蜀山区两个区也聚集了大量的环保企业。我们经常就两地新出台的产业政策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同时他们也在合肥高新区专门辟出一个园区,打造环保产业的集聚区。合肥这几年环保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再加一把劲鼓励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更高的发展。

◉环保圈:您觉得广东的环保产业有哪些优点和优势呢?
吴俊斌:广东的环保企业主要有三个梯队:国家队是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地方国企;第三梯队就是民企。目前三个梯队各有所长,互补共赢。
◉环保圈:您刚才说第一梯队是国家队,我也注意到今年其实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就是各个地方都纷纷成立了环保集团。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它是好事还是坏事?
吴俊斌:肯定是好事情。曾经我也听有人提过,国家队一来会不会形成垄断,导致本地的一些小企业不好生存等等。实际上这两年我们一直也在推行地方环保集团,比如说河涌治理,往年都是几个央企抱团把整个项目就全部接了,这一两年民企也能承接一部分。

那么现在这种方式就是将三个梯队进行结合,我们有个口号叫“与你共生美好”,意思是国家队、地方国企队,然后再加上部分民营企业一起共生,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够做到最好的企业搭配。我们现在说“产商研融合”,这个技术研发团队广东是相对弱一些的,但是他可以通过跟央国企以及院校的合作来解决。我们这里也设了一个方案解决中心,就是把这些院校的力量集中起来。
我们在具体落地项目上遇到的这些瓶颈问题怎么解决?一方面是国企做的项目多,在全国的面更广,甚至通过引进一些国际的先进技术。本地的小企业以前做项目很难的,遇到困难就是搞不定,到处寻求解决方案,一个一个企业分别探索和试错的成本高,技术导入的门槛高。我们通过集聚区的方案解决中心和中外交流中心,经与早稻田合作,通过定向研发和供需交流,导入适用的先进环保技术,从而解决技术瓶颈。
从2019年开始,我们一直在探索三个梯队相互结合的模式,一开始有些磕磕碰碰,但是现在走顺了以后就觉得这个真是个好事情,真的要共生才能够实现美好。
◉环保圈:我们还很关心,现在华南环保市场像您说的这种河涌治理的机会多不多?
吴俊斌:这个机会很多。第一,广东河涌纵横。同时,产废企业众多,仅佛山就有3万多家产废企业,其中建材、家居、铝合金等行业的企业都相对集中。虽然随着处置能力提高和处置技术进步,情况已经大有改善,但还是远远没有达到服务全覆盖。目前我们推出了数字化监控和工业智慧化提升,目的也是为了让企业能够更好地接受监管,同时也能在规范经营的同时提升效率。
第二,就是人才市场也需要补强这方面的团队。我刚刚说过有3万多家产废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缺口还很大。我们要在人才团队的培养和延续上再加一把力,进一步扩大环保学院,包括要把一些像华工、中大、天大、清华他们这些院校跟本地企业结对,把高效培养机制结合起来。
◉环保圈:那么企业如果想要落户到咱们这个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有什么政策之类的呢?
吴俊斌:主要是我们有人才引进的政策,同时我们也有团队的引进政策,包括一些龙头企业的对应政策。
另外对于新载体、新的园区,无论这个企业是买或者是租,我们都制定了相应政策。其中,政府对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提供租金补贴,第一年给50%,第二年40%,第三年30%,经过三年的扶持来鼓励这些新进的企业能够在华南地区立足。
◉环保圈:听您说的我感觉对于企业还是挺有吸引力的。首先您说整个广东或者华南对环保需求是非常大的,其次咱们这个聚集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相对于其他的区域,华南地区对企业来说是否有一个比较好发展环境和机会?
吴俊斌:确实如此。我觉得华东、华北和华南是各有优势。华北在装备、设备方面、制造、科学研发方面是比较强;而华东对于设备特别是耗材更是强项,比如我们宜兴国际环保城那边的1,300多家企业,他们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两三万个业务员在全国跑,他们的设备装备作为供应商是一流的。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环保麦德隆”和“环保富士康”,让大家这些标准化的企业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来进行整合,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
而华南更加倾向于环境服务,它的优势主要突出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营、环境监测检测,然后就是服务类。
所以环境治理一方面依靠技术,一方面依靠人才,同时对于设备和装备的需求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希望这些企业在华南能够结合当地的需求,并且通过华南作为一个窗口把订单辐射到华东、华北,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联动,这就是我目前正在做的环保全国布局。
◉环保圈:还有最后一个小问题,今年因为是“十四五”的第一年,您感觉这半年多来环保产业跟以前有什么变化么?
吴俊斌:我觉得“十四五”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可以看得到环保产业不仅仅注重量,对标准的提升,更注重质的方面,对于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原来更多的是强调我的处理能力是多少,像我们2019年我们投的一家企业,一年之内从20万吨的处理能力提升到了50万吨。
那么从今年开始,特别是“30·60”目标提出以后,我们就把重点放到质的方向去进行细化,特别是技术含量的提升。今年我们还把数字化提升作为一个突破口,你可以看到,我们园区有一些新的企业正在飞速地发展。我举一个例子,柯内特是我们南海区环保协会新任会长单位。今年政府创造性的以“住改工”的方式,出让土地,支持环保龙头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环保市场也越来越成熟。相信在“十四五”以后,我们继续一起努力,一起去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性,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保圈" 的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圈,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家号等公开传播平台上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需经本平台授权,并注明"来源:环保圈"。违反上述声明者,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如需申请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021-235211713、欢迎更多思想者加入环保圈特约撰稿人队伍,申请请添加微信:maweihui002
往期推荐

前端环卫市场倒逼下,湘潭垃圾末端处置市场饱和了吗?
城市花园付立平:环保步入转型关键期 数字赋能破局垃圾“围城”
国内第一人?环保企业创始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