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提振市场信心?外资机构:加强重大政策事前沟通,提升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增强跨部门政策协同

王小芊 券商中国 2022-04-23




编者按:最近,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大宗商品市场等变数陡增,给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重大挑战。国务院金融委“3·16”会议以及国常会“3·21”会议均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预期,稳定资本市场发展。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证券时报·券商中国3月27日起推出各方建言“提振市场信心 稳定资本市场”系列报道,通过广泛采访证券界、基金界、创投界等机构人士,专家学者以及上市公司、企业界代表,倾听市场声音,汇聚各方智慧,凝聚更多共识,共同为稳定资本市场贡献力量!





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近期陆续召开,及时回应市场热点问题,提出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上述会议释放的信号引发市场关注。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外资机构的多名高管、首席经济学家、业务骨干等,获悉业内颇为关心宏观经济运行、保持政策稳定性、扩大开放、中概股等话题,并对此积极提出政策建议。


政策细则应进一步落地


外资机构普遍认为,国常会和金融委会议及时回应了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传达了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信号。目前,市场正在等待进一步的政策细则落地。


花旗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认为,投资者看重行胜于言,所以重振市场信心既需要时间更需要具体政策行动。如果促增长稳市场相关政策及时有效地得到执行,花旗将对此次会议对经济和市场影响持谨慎乐观的看法,并可能寻求上修GDP预测。


瑞信证券(中国)董事长胡知鸷表示,尽管当前政策底部信号已经明确,但资本市场真正企稳,仍须更清晰的政策方向以及更大力度的稳增长、稳市场政策落地。如果政策方向坚定,政策力度果断,那么届时市场会真正迎来一波修复行情。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陈东认为,此次会议上提到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这无疑是非常重要且及时的,有利于扭转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过于悲观的预期,期待后续更加详细的政策细节。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未来或将看到例如降息、降准等具体政策的出台。在一季度,货币政策会更积极,意味着银行新增贷款将有适当的增长。


增强跨部门政策协同


多家机构提到,金融委会议定调后,多部门密集发声,对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助力很大。希望这一跨部门政策协调的机制能得到持续。


瑞信证券(中国)董事长胡知鸷认为,在涉及资本市场稳定的重大行业政策出台时,一个有效的跨部门政策协调机制有助于稳定政策预期和有效缓解市场波动。她建议,重大政策出台前,相关部门应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积极引导预期,及时澄清市场不实传闻,避免政策误读带来的扰动,着力防范市场恐慌性波动,防止外溢性政策风险造成的市场冲击。


富达国际投资策略总监孟峤表示,在金融委会议后,立即看到了政府多部门联合对维持经济增长的重视,和一些偏紧缩性政策的延后,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外资长期投资者的信心起到了正面作用。未来,希望能继续看到更多跨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


加强重大政策事前沟通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建立政策与市场的沟通机制对稳定市场预期至关重要,有助于降低市场受冲击度,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瑞信证券(中国)董事长胡知鸷接受采访时称,去年7月“双减”政策引发的中概股波动,显示出加强政策沟通协调与预期引导的重要性。政策出台前,有关部门可广泛展开相关意见征求工作,增强监管政策的前瞻性、透明度和代表性;政策出台后,权威部门可及时进行政策解读,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有助于提高整体预期管理水平。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总经理孙冬青认为,政策出台要多方协调沟通,避免产生合成谬误,影响到经济、金融稳定。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对资本市场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建议相关部门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与资本市场的预期进行匹配。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陈东希望,当政策可能对市场造成冲击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事先和市场充分沟通,以降低冲击的力度。


加强双向开放,提升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


多家机构认为,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向市场传达了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双向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贝莱德基金坚信全球资本市场对于企业融资、国家经济发展、和家庭财务健康的积极作用,也期待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希望政策能为人员跨境交流、知识共享、贸易往来、数据传输以及资金跨境流动等各个方面提供更多灵活性和便利。


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表示,目前中国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不到60%,对比海外成熟市场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同时在市场制度完善性、金融工具的丰富程度、机构化与国际化水平、中介机构专业能力等方面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期待更多相关政策的落地,期待金融创新产品体系的建设,如金融衍生品的放开,能让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有更多的“施展功夫”的空间。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指出,中资机构走出去要综合考虑企业本身质量、境内外制度差异性等;外资走进来长期趋势不可改变,适当的时候需要稳定外资的短期预期。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尤其考虑海外投资者的视角。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总经理孙冬青认为,国际投资者在配置中国资产时经常感到便利程度不够,本土制度规则与国际规则还不够接轨,可以在资本市场国际化制度的完备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方面进一步增强。


安中集团中国区总裁赵柏龄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仍然是中央政府的一项关键性重要任务,这是非常积极的。


中美应就中概股问题加强沟通与合作


此次金融委会议重点提及了中概股问题。会议强调,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外资机构对中概股问题非常关注,多家机构认为,沟通与合作是破解当前中美跨境监管合作僵局的有效方式。


在瑞信证券(中国)董事长胡知鸷看来,中美双方监管当局的每一步实质性进展都将有助于改变当前中概股悲观预期,并有望为市场带来正面支持。


胡知鸷认为,如果中美监管双方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打破审计监管合作的长期僵局,将有助于扭转市场当前中概股的悲观预期。同时,期待有关协议控制(“VIE结构”)新监管框架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新规能够尽快落地;建议监管部门尽早着手建立中概股风险及突发情况应对机制,果断切实采取措施应对中概股潜在的强制退市风险,保护中国企业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胡知鸷提议,在多边或双边合作框架下,由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共同开展的联合检查,是一个可行性方案。


路博迈表示,看到习主席和拜登总统电话后,中概股在审计方面取得了向好的发展,对市场的稳定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希望后续政策继续向好的方面推进。


另一家外资资管公司希望可以尽快看到推动解决中概股审计底稿问题的方案或积极的协商进展。该公司提出,目前,部分全球投资者由于合规性、交易时区不便性、账户管理复杂性等原因不会选择投资港股,此外,仍需要给予港股市场更多的时间,调整其在成交量及交易成本方面的相对劣势。


责编:桂衍民


百万用户都在看周末影响一周市场的10大消息(新股+点评)华为刷屏!2021年净利润1137亿,同比大增75.9%!首席财务官: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在增强10年12倍!熊市是价值投资者布局的绝佳时刻!如何克服大跌煎熬?来看这份投资清单背后的启示大跌眼镜!这家芯片企业宣称"绝不向他低头",继续揭露举报,什么情况?原副董事长被指不断诬告、抹黑公司盘中暴跌22%!这家龙头房企突发公告:年报"爽约",4月1日起停牌!多家房企年报难产,什么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