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工商银行,所以我们对市场要有一定的覆盖度,同时交付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有宽度、广度、深度和效率。”刘珺的业绩发布会首秀,在描述“五化”战略转型成效时,透露出资产规模超47万亿元的国有大行,有关“国之大者”的答案。
8月30日下午,工商银行召开2024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刘珺,执行董事、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王景武,副行长张伟武,副行长段红涛,副行长张守川出席。
“资产、资本、资金实现动态平衡,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对于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刘珺评价道。
来看一组工商银行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
实现营业收入4019.99亿元,净利润1712.96亿元;
不良贷款率1.35%,较上年末下降一个基点;
拨备覆盖率218.43%,较上年末上升4.46个百分点,全口径拨备余额超过9500亿元,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9.16%;
境内分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74万亿元,增长7.1%,人民币债券投资新增1.09万亿元,两项合计超过2.8万亿元,保持市场领先。
经营业绩显韧性,在资本市场,工商银行同样有不俗的表现。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8月30日收盘,工商银行A股股价年初至今的涨幅达到31.69%,为四大行中最高;总市值达2.13万亿元。
“工商银行A股和H股股息率将分别超过5%和7%,投资价值不断凸显。”对于投资者关心的中期现金分红,刘珺同样有所提及,他指出,工商银行拟按每10股派息人民币1.434元,分红比例为30%。具体方案将在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治理程序后正式实施。
根据工商银行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公告》,A股、H股将分别于2025年1月7日和2025年1月24日派息。向普通股现金派息总额共计人民币511.09亿元。
在今年3月举行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廖林首次透露了工商银行下阶段将重点进行的“五化”转型——布局现代化、风控智能化、动能数字化、结构多元化、基础生态化。
半年过去,刘珺透露,工商银行推进“五化”转型,着力打好改革组合拳,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提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能力。从上半年情况看,整体转型情况进展顺利,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智能化风控方面,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一个基点,拨备覆盖率则上升了4.46个百分点。刘珺认为,一降一增形成的“喇叭口”,显示出智能化风控在上半年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
现代化布局方面,刘珺提到,工商银行主要从服务国家现代化、助力金融现代化、加快自身现代化三个维度统筹推进。
数字化动能方面,增加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和密度——发布手机银行9.0版本;千亿级大模型技术已在金融市场、信贷风控、网络金融等领域的数十个业务场景落地应用;持续完善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数字技术生态,上半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国内同业第一。
多元化结构方面,刘珺特别提到,工商银行上半年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零售+普惠”贷款增量占比提升至36.8%。
“我们认为,稳定地提升零售和普惠贷款占比会改善我们的客户结构,改善我们的资产结构,优化我们的资产负债表,所以我们坚定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刘珺称。
生态化基础方面,刘珺指出,工商银行的整体战略设计是全量客户、全量产品、全面风险、全员全产品计价。因为是工商银行,所以对市场要有一定的覆盖度,同时交付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有宽度、广度、深度和效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对公客户新增超70万户,个人客户新增超800万户。
刘珺表示,下半年工商银行将统筹好三对关系——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服务质效和价值提升,继续推进各项改革。
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日前在题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推动我国金融由大变强的要求之一。
事实上,服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工商银行“五化”战略转型中布局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为深化现代金融服务,工商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首份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方案。“我们不仅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参与者,同时也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者,这是工行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刘珺强调。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所谓金融基础设施,是指向金融产品交易提供支付、结算、清算或记录等服务的多边系统和运作规则,具有独特的功能性、价值链和发展业态,是一国金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根据人民银行等六部门2020年3月联合印发的《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包括开展集中清算业务的中央对手方)、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六类设施及其运营机构。
段红涛用系列实例展现了工商银行同各类金融基础设施紧密的业务合作——
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投资者、承销机构和交易商:今年以来,首批开办政金柜台债、通用回购等业务,商业银行中率先境内发行TLAC债券;
截至6月末,资产托管规模达到24.5万亿元,市场占比13.4%,有力保障资本市场稳健运行;
组建总行级集约化运营中心,构建后台智慧化运作模式,有效支持境内1.5万个网点,15家亚太机构的全天候服务,一点接入全球100余个中央支付清算系统,满足境内外30多个币种的资金汇划需求。
段红涛表示,未来工商银行将坚守三大定位:使用者、服务商、共建方,加快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作战略升级。
在服务方面,全面加大资源投入,持续优化代理业务的客户准入、风险计量管理,加快推动与金融基础设施相关标准的协同一致,助力构建中央对手方清算分级管理体系,共同筑牢风险防线。协同金融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转型,促进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双重变革。
在共建层面,则将建设工行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一代数字技术生态体系;加快产品优化升级,全面增强全球市场资产托管能力和网络支撑力;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和国际化经营优势,打造结算、做市、融资等金融服务闭环,进一步畅通金融基础设施的机构连通、产品连通和操作连通。
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全口径投融资新增2.8万亿元,居市场领先地位,有效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张守川用“精准”来形容工商银行对投融资总量、结构和节奏的把握。在信贷投向上则表现为稳长板、增新板。
张守川指出,上半年加强对制造业、粮食和能源资源“两个安全”“两重”“两新”和“三大工程”等领域金融服务,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清单为重要着力点,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近4.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超过5000亿元,进一步拉长制造业长板优势。
同时,增强发展动能,推动信贷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动零售+普惠贷款占比提升,6月末包括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在内的非按揭类零售贷款比年初增加近3000亿元,保持同比多增。适应经济转型升级趋势,从低效领域存量信贷中移位再贷金额超过2万亿元,盘活存量、提升资金配置效率。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层多次强调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引导金融资源投早投小、贷早贷小。这事实上也成为各家银行同台竞技的主战场。
对于下一步的布局,张守川透露,工商银行将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方面有深入安排。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张守川表示,工商银行将做实科技金融专业机构体系,优化新能源汽车、光伏制造、锂电池,以及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投融资政策,完善配套资源,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适配性。
作为资产规模已超47万亿元的大型银行,工商银行的各项经营始终在“量增”与“质优”之间寻求平衡。对于上半年的风险防控成绩单,王景武直言“来之不易”。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5%,较上年末下降一个基点;拨备覆盖率为218.43%,较上年末上升4.46个百分点,全口径拨备余额超过9500亿元,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9.16%的较高水平。
王景武指出,工商银行把好投融资方向,优化风控体系建设,加快风控智能化转型,从政策、管理、数智技术三方面实现风险的精准防控。
对于市场持续关注的三大重点领域风险,王景武同样作出了回应。
在地方债务领域,坚持“区域、产业、项目”三位一体优选标准,相关融资主要投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产业基础较好、债务水平合理的区域,优选现金流较为充足的市场化运营项目,地方债务领域风险总体可控。
在中小金融机构领域,工商银行自身最新的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业务不良率接近零,且近三年没有上升。同时,积极帮助中小同业提升风控水平,累计向40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技术支持。
从半年报数据看,上半年工商银行的国际化业务颇为亮眼——
上半年工行境外机构实现了税前利润26.89亿美元,同比增长9.5%;
上半年为境内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发放的融资超过5000亿元,优化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的金融服务,结算量同比增长52%;
上半年,工银亚洲人民币贷款投放量同比增长123%,资产托管规模同比增长20%。
在金融开放过程中,推动货币国际化是一项重要看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从最新实践看,张伟武介绍,工商银行已经在11个国家担任人民币清算行,上半年人民币清算量增幅超过90%。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的结算量同比增长16%。
同时,张伟武指出,工商银行支持金融市场开放的效果已在显现——截至上半年末,服务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客户,年内新增了客户26家,CIBM债券投资交易量同比增长34%。此外,还在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发薪、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创新业务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张伟武表示,下一步要聚焦国之大者,提升服务对外开放的质效。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强化人民币清算行的能力建设,加强离岸产品创新和市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