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学习社》第二季,开学!
是缓缓升起的朝阳
是展翅欲飞的雏鹰
《新青年·学习社》第二季正式开启
不久之前,“青春上海”推出了“百年青春·闪光图鉴”长卷画作,呈现百年征程中闪闪发光的青春篇章。
第一篇章:青春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在张骞独行的草鞋下在郑和远航的桅杆上在贾谊挥毫的笔锋中在王勃远眺的江心里
新青年·青春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盛唐青春气,晚清衰老时。中华国危矣,复兴谁当值?
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守常,你认为我辈青年,能当此救亡复兴的大任吗?”
“我辈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诚哉斯言!刊之于《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一号,何如?”
“然!此刊宜更名为《新青年》!”
自此,《新青年》之名一锤定音,27岁的李大钊在1916年9月这一期上发表的《青春》一文,激励了无数青春之青年,垂老的华夏大地重新焕发青春的生命。
《新青年》的落址
四年后,《新青年》落户上海老渔阳里,今天的黄浦区南昌路100弄2号。从1920年下半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多达130余篇,成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思想阵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扎实的理论准备。就在这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从老渔阳里到新渔阳里
距离老渔阳里不远处,是建于1917年的新渔阳里6号,今天的淮海中路567弄6号。这是一幢两楼两底一天井的石库门房子,伴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声,在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新渔阳里6号诞生了三个“中国第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培养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通讯社——中俄通讯社。
新渔阳里6号吸引着一大批追求真理和进步的青年驻足——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在这里半工半读、开展革命活动;在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袁振英、沈玄庐、金家凤八名青年在这里组建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这里,陈望道讲授自己翻译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火种得以传播,革命力量得以塑造,科学理论得以说汉语。青春之人行青春之事,为的是这个古老的国家、民族和人民能够实现再度的青春。
点击查看完整
“百年青春·闪光图鉴”↓↓↓
“强国复兴有我”2022上海市公益广告大赛(杨浦分赛区)征集活动火热开启→
基层团组织典型选树| 在立足岗位创新创效中,他们这样做……→
战“高温” YOUNG一线| 无惧“烤”验,这里有一群人为健康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