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心游诗境 纵览事功——杨克明校友专访
参加武术比赛
痴迷评书演义
主修机械工程
偏爱诗词歌赋
擅长企业管理咨询
亦喜纵览山河作诗
本期
让我们来认识
1996届校友杨克明
杨克明
人物简介:杨克明,山东人,199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中国海洋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博士,企业文化咨询专家,受聘担任上百家企业管理顾问,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海尔兵法》《OEC管理》《铁军八局》《企业文化落地》《静湖集》等多部著作。现担任上海大学山东校友会会长,上海大学(MBA)、青岛大学(MBA)校外导师。
“千年史事心中游,万里山河得纵览。”2011年,在从故乡山东乘机前往贵阳的途中,杨克明写下了这联诗句。彼时,他已从上海大学毕业十几年,无限感慨,尽藏诗中。
01
行修问学
1992年,杨克明考入上海工业大学,就读于机械工程专业。两年后的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等四校合并,组建上海大学,杨克明也成为见证上大新生的“上大人”之一。
“我们校区紧靠着闸北公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具体地址是延长路149号,这个地址一辈子也忘不了。”
回想大学岁月最难忘的经历,杨克明用“一文一武”来概括。
“武”指的是武术。在校期间,杨克明是校武术队成员,曾参加过三次上海市大学生武术比赛,获得过第二名。出于对武术的喜爱,杨克明积极参加队里的各项训练与比赛,日子一长,不仅收获了强身健体的功效,更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武林好友”。
“文”则代表读书。大学四年,杨克明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馆,一有闲暇,他就沉浸在书海中,“当时学校有两个图书馆,一大一小,小的那个是文艺图书馆,四年来几乎被我翻了个底朝天”。由于常去图书馆,他和图书管理员老师变得越来越熟悉,他还经常去图书馆做志愿者,也因此认识了许多同样热爱读书的“书友”。
“我一直觉得,大学是人一生中读书的一个黄金时期,错过了会非常可惜,可能一生中很难再有那么好的机会、那么好的资源、那么好的环境去随心所欲的读书了。”杨克明说。
谈及对武术和读书的喜爱,杨克明坦言与自己年少时的经历有关。杨克明从小便痴迷于《杨家将》《说岳全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评书演义,他最崇拜的就是书中那些像杨六郎、呼延丕显、岳飞等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也因之种下了浓郁的“英雄情结”。
毕业多年,在杨克明那批上大人眼中,最能代表“上大精神”的,是已故老校长钱伟长先生。“钱校长是一个极富有家国情怀的人,他所提出的上海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上大学子,钱老肯定希望从上海大学走出去的学生,都是有家国情怀和大格局的爱国青年。”钱老的思想深深打动了杨克明,他视钱老为偶像。就读于有钱老担任校长的大学,是杨克明一生的骄傲。
在校期间,杨克明听过两次钱校长的演讲:“有一次听钱校长演讲,讲到当年抗战的故事,他情绪上来了,在台上带着我们一起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当时大礼堂歌声雷动,我们一群学生都慷慨激昂!”多少年过去了,杨克明还时常怀念那令人震撼的一幕。
02
海尔锤炼
“海尔是我人生的又一所大学,在那里我学到了无穷的知识。”杨克明在谈“老东家”海尔的时候总会强调这一点。
1996年,杨克明从上海大学毕业,进入青岛海尔集团工作,海尔集团当时在国内外已拥有广泛的知名度。进入海尔,是当时很多毕业生的就业理想。
初入海尔,杨克明从事与自己本科专业相关的职位,先后从事过产品技术工艺等多个工作。后来,因为个人爱好和企业发展需要,他又先后在办公室、企业文化部担任管理职务。也因为这种工作的跨界,他想在管理学科拓展学习。于是,2000年-2007年期间,杨克明分别在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了管理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结合海尔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杨克明见识日广,学问日深。
“海尔正在从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 2021年营收超过3300亿元,是全球白色家电行业龙头,无论产品、技术,还是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海尔都非常优秀、有特色,且有太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杨克明这样评价道。
为向其它行业和企业传播海尔经验,他先后撰写了三本与海尔有关的书。“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是《OEC管理》,这是一本关于海尔管理模式的书籍;《创新经营》写了有关海尔的SBU经营与人单合一模式;《海尔兵法》是一本关于海尔企业文化的书……”杨克明回忆,初入海尔工作时,受益于海尔“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他进入海尔两年多就担任了处级管理职务(企业内部职级序列),成为一名年轻干部。“海尔为众多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且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这是海尔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杨克明对此极为赞赏。
如果说大学期间对杨克明影响最大的人是钱伟长,参加工作之后,对杨克明影响最大的则是当时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张瑞敏先生是中国商界的一代传奇,也是广为流传的海尔‘砸冰箱’故事的主人公。”在这样一位传奇人物身边,杨克明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零距离”感受到了这位大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与大家风范。“海尔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一所学校。能够进入到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去学习、去施展、去锤炼,是件非常幸运的事。”
后来源于对管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和管理咨询工作的热爱,杨克明从海尔“下海”,一年游走百余个城市,将海尔经验普惠四方,为更多中国企业经营和管理献计献策,成为一名业界颇有影响力的管理咨询专家,也因此担任了很多相关专业方面的社会职务。
杨克明校友出席相关活动
03
诗和远方
生活中的杨克明校友
机械工程之于吟诗作赋,如钢铁之于玫瑰,是力与美的冲击,在许多人眼中,很难想象二者间有什么联系。所以第一次看到杨克明写旧体诗赋的人,都难免大吃一惊。
“虽然大学学的是工科,但是我一直十分喜欢文科。当年上高中的时候还是分文理科的,那时我就特别喜欢文科,虽然最后留在了理科班,但我对文学的这种热爱和情结一直存在。”杨克明说。
杨克明喜欢写诗。出差时,在火车上、飞机上,他凝视着窗外的城市、乡村与古迹,往往即景生情,率性而发,留下一首首小诗,迄今已逾千首。“我纯粹是自娱自乐,不太纠结于格律,所以都是些打油诗。”
“我喜欢诗歌这种饱含情感、高度凝练、根植大地、倾听内心的文字和表达方式,而且它言简意赅,易吟易传。”杨克明这样说。
因为这种写诗的习惯和爱好,杨克明被朋友笑称为“杨太白”,在2015年,这位理工科出身的诗人出版了个人的首部诗集《静湖集》。
杨克明首部诗集《静湖集》封面照
“‘静湖’之名,让人联想到在静静湖畔的静思冥想。而实际整个结集作品是作者在神州大地纵横驰骋的所见、所思、所叹。”为《静湖集》写序的时任中国服务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盖彦女士这样说。
情感充沛让杨克明常有诗情,深于静思则让他的诗开阔而纵深,诗人的激情在杨克明的事业上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记。他常常引用韩愈、司马光、文天祥、林则徐等历史名人的诗句,尤其欣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这也是他对母校校训精神的继承和彰显。
“有诗情画意会让人生更加精彩。”山河揽胜、异域采风、史海泛舟、生活拾趣……忙碌的人生需要一处“留白之地”,杨克明的留白,就是诗歌。
04
邹鲁情深
从求学时的浦江之畔,到现在生活的黄海之滨,杨克明对这两个地方总是怀有着自豪与期盼。2016年1月6日,上海大学山东校友会在青岛成立,杨克明当选首任会长,他热爱的家乡与母校也因此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对于杨克明而言,当选会长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既高兴母校的信任,又深感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杨克明眼里,山东校友会是一个庞大温暖的集体,校友们遍布山东各地,从事于各个行业。虽然如此,但山东校友很“抱团”,团结凝聚、融洽和谐,氛围好,感情深。这大概与“邹鲁之地、孔孟之乡”的山东人热情好客、豪爽直朴的性格有关。
“假如用三个词形容山东校友会,那大概是:巨大的力量、巨大的友谊与巨大的空间。”杨克明这样概括。三个“巨大”,展现着杨克明会长对这个组织的热情。
“巨大的力量”指数千名上大山东校友遍布山东十六个地市,从事各行各业,无论是企业还是院所,无论是商界还是政界,到处都有“上大人”的身影。
“巨大的友谊”则代表了校友会成立的初衷:凝结山东的上大学子,让他们在山东拥有一个充满归属感的“上大之家”。校友会的成立拉近了这些校友的心,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母校的热爱与眷恋。
正因为这种地域和行业的广泛分布,山东校友会还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杨克明希望校友们聚在一起之后,进一步加深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地方与母校之间的链接,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谈及校友会的定位,杨克明提了三句话:“凝聚校友,服务山东,增光上大。”校友会成立的这几年时间里,杨克明和校友们充分发挥校友会的桥梁作用,促成了海尔集团、浪潮集团、豪迈集团等山东省知名企业与母校之间的校企合作,为双方搭建了互利共赢的平台。
除了校企合作,山东校友会还积极为地方政府、地方院校与母校的合作牵线搭桥。青岛高新区政府、西海岸新区政府、平度市政府、高密市政府等政府部门与上海大学的校地合作都有山东校友会所出的一份力。此外,杨克明还积极配合母校在山东区域的招生工作,在招生季现身说法,吸引更多的山东学子报考母校。
为使校友会成为校友们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杨克明和山东校友们策划实施了许多活动:“校友大讲堂”已举办近二十期,还有“观海读书会”、兴趣社团、新春联谊会、校友企业走访等……通过这些活动,校友们对于母校的热爱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深沉、厚重。
在杨克明会长的带领和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 2019年底,山东校友会荣获上海大学评选的“优秀校友分会”奖,如今,山东校友会也成为了上海大学地方校友会的一个典范。
在上海大学建校百年之际,杨克明为学弟学妹和母校送上了情意浓浓的祝福:“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把握住大学这段人生中美好的时光,不负青春、学业有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人。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梦想,有理想才会更加努力去学习;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就是把忧乐关天下的校训铭记于心,成就更有价值与意义的人生。”
“衷心祝愿母校传承百年星火,桃李满天下,美誉扬天下,展名校风采,竞时代风流。”
专栏|百年百人·校友风采
👉点击文字链接查看|往期推荐
【校友风采】学之大者,为国为民 ——林国强院士专访
【校友风采】在西藏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赵吉星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一位上大人的“双城记”——骆勇校友专访
撰稿 | 上海大学校友会
校友风采采访团队 王路正 熊绪媛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钟艺玲 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