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杨伟聪教授访问中山大学讲座回顾
2016年11月15日下午新加坡国立大学杨伟聪(Henry Wai-chungYeung)教授应邀到我院做题为“Rethinking East Asia in the New Global Economy”的报告。此次报告,吸引来自广州地区的高校研究院所近200名师生参加,保继刚教授、李郇教授、周素红教授、沈静副教授、杨帆副教授、梁育填副教授,以及旅游学院刘逸老师等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梁育填副教授主持。
本次报告是杨伟聪教授最近在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战略耦合》一书的精华,报告聚焦东亚地区在新的全球经济秩序下所扮演的角色,探索东亚的经济发展和国家-企业之间的关系。报告分四部分:一是回顾1960年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崛起的历史轨迹,指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是战略耦合全球生产网络(GPNs)和全球价值链(GVCS)的结果,领先企业(Lead firms)占领了全球市场,但其发展机制有别于英美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二是重新审视19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管治的变化。从强调发展中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的作用——通过挑选特定的本国企业(domestic firms)作为“国家冠军选手”并通过行业产业政策扶持它们的迅速成长,到嵌入资本、技术、市场进入等的国家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的动态变化。三是从国家到网络的东亚地区全球化发展。杨教授认为生产网络层次的动力机制(production network-level dynamics)和企业特定自发性(firm-specific initiatives)对于解释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更为重要,提出战略耦合的三部分的分析机制——即战略伙伴关系、产业市场专业化和全球引领企业。最后,杨教授对报告进行总结,认为这种全球生产网络框架下的战略耦合机制分析,为探析国家-企业关系的提供了更好的动态视角,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战略耦合”的概念超越了传统市场和政府两分法的局限;第二,这种建立企业层面在全球竞争中的动态竞争和捕获能力之下的分析框架,引导我们关注全球产业的机会窗口,而非国内政治和国家政策;第三,根据GPN导向提出的产业政策,更加关注推进与全球生产网络的战略耦合的利基政策,有助于为关注创新能力环境打造的产业和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报告结束后,保继刚教授、Dietrich Soyez教授以及校内外师生与杨教授进行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