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糖的危害与糖尿病的后天形成过程》
《精制糖的危害与糖尿病的后天形成过程》
作者:继续者张付
文本作为继续者体能理论的补充内容。
首先,人类个体的糖代谢有巨大差异,这是先天DNA决定的。在目前人类禁止对人类进行基因改造的前提下,即使知道了某个人糖代谢能力差,也无法对其进行基因干预。干预方法也只能是后天的健康体能、饮食、营养以及药物干预。
本文重点讨论,后天因素对糖尿病的致病过程。因为我们做健康与体能,知道了后天过程,我们可以使用健康体能、营养、饮食等方法去有效干预。
1、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可以入血并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为大脑供能。人体次要的供能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肪,靠糖异生作用转化成成葡萄糖为人体供能,或者脂肪酸转化成少量酮体,在人体极度饥饿时临时为人体供能。
2、人体内葡萄糖的来源:
(1)人类消化系统从淀粉类食物的分解中获得葡萄糖。这是人体获得葡萄糖的主要来源。主要从谷物和块茎里获取,比如谷物类的稻米、小麦、玉米、高粱等;块茎类比如土豆、红薯、藕等。
(2)从对蛋白质与脂肪的糖异生中获得。其中,蛋白质转化成的葡萄糖类在糖异生中占比更高。脂肪酸被机体利用需要饥饿或者连续长时间运动才能更好的激发。
(3)从精制糖的分解中获得。精制糖包括各种蔗糖、果葡糖浆、红糖、麦芽糖等各种甜味浓郁的糖。
(4)果糖转换成葡萄糖。果糖主要在水果、某些根茎植物和蜂蜜中。
首先,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果糖入肝后,在特异的1—磷酸果糖醛缩酶的作用下,可迅速转变成葡萄糖并加入“Cori循环”:果糖在肝内被转化成葡萄糖→肝糖元→血糖→肌糖元→血乳酸→肝糖元。这一重要循环的存在,有助于机体维系血糖的正常水平;有助于运动中堆积乳酸的消散和充分利用;有助于机体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再合成。
(5)自然界天然含葡萄糖的食物包括:蜂蜜、西瓜、葡萄、香蕉、梨、苹果等,但含量都很低。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较多,一般可以达到蜂蜜中糖分的28%至42%。人类内环境的葡萄糖主要比例在于自身合成,而不是外源性直接获取。
(1)至(4),是目前人类体内获取葡萄糖的主要途径。根据(1)至(4)的食性可以把人分为大概的三类。
一类是食性偏植食的类型,可能更爱吃谷物块茎、水果蔬菜和精制糖,以生糖慢的谷物块茎、生糖快的谷物块茎、水果蔬菜和精制糖为主。
第二类食性偏肉食的类型,可能更爱吃肉类,肉类的糖异生转换成葡萄糖,供给人体能量,也是没问题的。一般游牧民族表现更明显。一般肉类为主的食性,通常是提供蛋白质的瘦肉比例大于动物脂肪。
第三类食性偏杂食的类型,是谷物块茎、肉类、水果蔬菜没有明显偏好的类型。
特别指出,对于精制糖的诱惑,大比例人口是没有抵御能力的。但有些拥有“口酸反馈”的类型,可以提前通过口酸反馈的不适感拒绝精制糖的过多摄入。
“口酸反馈”可参见:
3、糖代谢过程
比如一个人吃了一份精制糖或谷物块茎,这些食物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入血,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帮助血液中葡萄糖进入肝脏、肌细胞以及其它组织中,从而产生降血糖效果,维持人体正常血糖水平。
人体细胞带有胰岛素受体,他们相当于一扇闸门,允许葡萄糖穿过并进入细胞,而运送葡萄糖的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的关系就像钥匙和锁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受体均正常,则进食后升高的血糖,被胰岛素带入肝脏,会储存一部分形成肝糖原;带入肌肉组织,会储存一部分形成肌糖原;或者带入其他组织细胞,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肌糖原与肝糖原的储量不同,肝糖原:90-100克 <5%。肌糖原:200-500克 1%-2% 。由于人体肌肉可以通过训练增大质量,增大质量的肌肉会储存更多肌糖原,成为人体多余葡萄糖的储存库。
如果这个人一段时间没有进食,血糖降低,则肝脏肝糖原释放葡萄糖入血维持血糖平衡;如果这个人运动,则肌肉肌糖原分解供给能量。
——以上是一个人正常糖代谢过程。
4、异常糖代谢过程——糖尿病
下面看看不正常的糖代谢过程:
一个人吃了一份精制糖或谷物块茎,这些食物分解成葡萄糖,入血。
此时,如果这个人的肝糖原处于某种“饱和状态”,肌糖原也处于某种“饱和状态”,机体会释放信号,拒绝在向肝脏和肌肉储存糖。此时,多余的葡萄糖会转换为脂肪分子,储存在脂肪细胞中,以备身体不时之需。这个过程叫做脂质新生(de novo lipogenesis)。
多余的糖变成脂肪,包括了吃过多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的脂质新生;吃过多肉类蛋白质,蛋白质经糖异生后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过脂质新生变成脂肪。外加吃过多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直接变成人体脂肪。——这是多食发胖的过程。
如果脂质新生通路顺畅,那么多食者会越来越胖,但是机体过多的脂肪又形成了脂代谢风险,比如高血脂、脂肪肝、血液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各种血栓。
一些人脂代谢风险机制,关闭了脂质新生的一部分通路;此人如果没有强大的肌糖原缓冲池,且肝糖原与肌糖原已处饱和状态。就好比,仓库告急。
机体会出现拒绝糖储存的机制,这种拒绝机制如果急性发生,就会反馈给胰腺,少分泌胰岛素。这就是一型糖尿病。表现为: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
如果一个人常期机体肝糖原与肌糖原处于饱和状态,没有强大的肌糖原缓冲池,脂质新生通路不畅,又过多饮食,长期仓库告急。拒绝机制进入慢性状态,反馈给机体,就是胰岛素受体出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拒绝胰岛素带葡萄糖进入细胞。于是葡萄糖大量积存血液中,形成高血糖。这就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机体应对胰岛素抵抗型高血糖,只能增加肾脏负担通过尿液排除这些多余的糖,所以形成糖尿病的高尿糖。由于以上循环的积累,糖尿病人肾脏功能透支,几乎晚期糖尿病都伴有肾衰、尿毒症并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
5、脂质新生与只发胖不得糖尿病的类型。
有一些糖代谢能力强的人,无论如何多吃糖类,其都不得糖尿病。但他多食的糖类(包括多吃肉糖异生的糖)会通过脂质新生转化成脂肪,于是这种类型会发胖,但是不得糖尿病。其本质是把糖代谢危机转化成为脂代谢危机,增加了他们的脂代谢类慢性疾病的风险,比如高血脂、脂肪肝、血液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各种血栓。
与其相对,一些糖尿病人脂质新生通路出现问题,把多余糖转化成脂肪的通路受阻,所以这些晚期糖尿病人会消瘦。
6、食品工业中的甜味陷阱。
饮料中加酸味(比如酸果汁和酸奶)是“阻断”口酸反馈的人为行为,使酸味饮料“骗过了”口酸反馈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也就让人摄入了更多糖。
当酸味饮料调配到喝起来口味刚刚好时,糖100%已经超标了。把同体积酸味饮料换成白水,加入同样量的糖,由于白水没有酸味,没有阻断口酸反馈,没有骗过人体口酸反馈的保护机制,所以你会觉得加入同样多糖的那份白水甜的让人难以接受。
除了酸味降低口酸反馈的自我保护机制,低温(冰镇)也能降低,苦味也能降低。
几乎所有饮料工业,去想想,酸的(果味酸、酸奶、碳酸、磷酸),冰镇的,以及苦味的(茶、咖啡、可可),都在试图绕过人体的口酸反馈保护机制,让人体摄入更多糖。
就像娱乐主义,总能绕过人类知识与信仰的保护机制,让人在甜腻的娱乐主义中,患上精神肥胖与精神糖尿病。
7、继续者健康体能干预胰岛素、血糖以至于有效干预与预防糖尿病的原理。
主要是通过健康体能训练,增加机体的肌糖原缓冲池,并节律性排空肌糖原和肝糖原缓冲池,给胰岛素带血糖入肝入肌肉,腾出空间。等于是在不断训练胰岛素带葡萄糖入肝入肌肉能力,反复训练并优化胰岛素-血糖-糖原通路。同时增大肌糖原缓冲池的体积,等于增加了糖代谢的存储仓库,增加了高血糖的缓冲能力。
8、从糖代谢进化看精制糖的危害
精致糖确实对一些人有危害,尤其是那些糖代谢能力弱的人,更易诱发糖尿病。因为人类的糖代谢进化速度远赶不上精致糖工业的发展速度。
1843年多效蒸发罐的发明使糖汁得以蒸浓。同时,采用高效能的离心分蜜工艺使糖膏中糖晶粒和糖蜜完全分离,得到的不再是带蜜的糖,而是干净的砂糖。沙塘离现在才176年。以较完善的碳酸法制糖工艺为标志,现代制糖技术要到20世纪初才形成。20世纪中叶,美国人发明了从玉米等作物中提取出号称“万恶之源”的“果葡糖浆”,美国粮食资本家把大批滞销的粮食换了一种方式卖了出去。
人类糖代谢对于块茎和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利用,要追溯至少上百万年;人类对于利用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要至少追溯到12000年前。
正如《人类简史》所言:究竟是人类驯化了谷物?还是谷物驯化了人类?
事实上,人类的糖代谢结构与谷物块茎形成某种“伴生的进化”。要经历上万年。
但是人类真正大规模吃精制糖,要拜赐于美国粮食资本家以果葡糖浆的形式大规模倾销过剩的粮食,这才60多年;要知道60多年对于人类糖代谢的进化,时间实在太紧,但美国资本主义为了消耗过剩产能,等不急呀。于是大规模美国糖尿病与肥胖爆发,几乎是倾销过剩产能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