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时光 | 范用逝世五周年

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2020-08-21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sdxxc@vip.sina.com



今天是范用先生逝世五周年的日子。


范用先生生前编了许多书,设计了许多书,这些书,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三联书店,影响着整个中国出版界。他被大家称为“大家”,可他本人对此种赞语并无兴趣,还不如看到一本漂亮的好书,让他更高兴。


范用先生从事出版工作七十三年,虽然有不少风雨坎坷,但他自己认为,总的来说,是“为书籍的快乐时光”。


范用(1923年-2010年9月14日)

范用,原名鹤镛,曾名大用,笔名叶雨。祖籍宁波镇海,1923年 7月18日生于江苏镇江。毕业于镇江穆源小学。1937年夏考入镇江中学,同年10月为躲避日寇,只身赴汉口投靠舅公。1938年春经黄洛峰先生接纳,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年仅15岁。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在桂林、重庆任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等职,1946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后转入中共地下组织,进行出版印刷机构的调查以迎接上海解放。1949年8月调北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以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工作,历任科长、期刊出版处副处长、秘书室主任、历史编辑组组长等职。1959年起先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1985年底离休后,仍在编稿、写文章、给出版社推荐稿件、设计封面,乐此不疲。




- 1 -

| 书 | 时 | 光 |


为书籍的一生

《为书籍的一生》第一版,1963年7月,范用装帧设计。


春节以前,收到您寄来的绥青回忆录的译稿,我们一口气读完了它。它真是一部很有趣的书。今天上班,我们就把它发排了,打算早一点印出来,因为我们出版界里也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这部书了,都想读它。


……尽可能把书籍装潢得漂亮一些,是绥青的工作特色。现在我们在出版工作上,对书籍的插图也还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范用给《为书籍的一生》译者叶冬心的信,1963年6月29日


昨天寄上一信,有个问题忘了写,就是书名用哪一个好?现在有三种意见:


《把生命献给书》

《为书籍而生活》

《为书籍的一生》


我们打算采用最后一个,……您所拟译的《把生命献给书》,似乎说得过重了一点。您的意见如何?……


——范用给叶冬心的信

1963年6月30日


▲范用在《为书籍的一生》重版后给三联书店的信,1995年5月15日。


《读书》

范用是《读书》最积极的鼓动者、筹备者,并一力担当起刊物的政治责任和出版责任。


《读书》整整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



▲范用设计的《读书》封面


我办《读书》是继承三联书店的传统,用一本杂志来联系广大的读者。让一些人能在这里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交流思想。

——范用


范用与《读书》主编陈原在一起


范用与《读书》副主编冯亦代在一起


端木蕻良为《读书》的约稿给范用的信


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第一版,1981年7月,丁聪设计封面。


杨绛同志近作《干校六记》,经我的手转寄香港,原来是说出版单行本,未料到《广角镜》杂志先发表了。


我拿到“六记”原稿,读后觉得写得很好,曾在电话中向杨绛建议在国内也应出版,……


昨天杨绛来书,有云乔木同志从《广角镜》上看到这篇文章,嘱钱锺书传话,他有十六个字考语:“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句句真话”,并认为国内也当出,杨绛问三联是否愿出?因此,提请考虑。


我曾设想三联可以出版一些纪实的作品。这类作品,并非历史,但是当事者的实录,也可看作“历史的证言”或“历史的侧记”。……


——范用写的关于《干校六记》的选题报告,1981年5月23日


▲范用为《干校六记》发行问题写的“内通”。


▲范用和杨绛(中)、李黎在一起。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第一版,1981年8月,庞薰设计封面。


林默涵同志代表文化部,曾在政协答问表示过:傅聪肯定不是叛国,而是属于“政治流亡”性质……出版一本傅雷的家书集,在政治上应不成问题,从积极的意义上讲,也是落实政策,在国内外会有好的影响。……


傅聪第一次回国时,了解到傅雷生前曾写给他一百四、五十封长信,内容很精彩,即动员他把这批信整理发表。现在摘录编成一集,约十五万字。……我仔细阅读过几遍,认为值得出版,对年青人、老年人都有益处(怎样做父亲,怎样做儿子)……三联出这样的书很合适。


我选了几封信,希望彦修同志看一看。


——选自范用写的《傅雷家书》推荐意见,1981年5月13日


▲《傅雷家书》发稿单。曾彦修签的终审意见是:“有关材料我看了,我相信傅雷这样的都不可能讲坏话,就不看了,先印吧。”


▲傅雷译作《傅译传记五种》,三联书店出版,范用装帧设计。


▲范用与傅聪


随想录



《随想录》第一版,1987年9月,范用装帧设计。


《随想录》在香港的《大公报》连载时,我看了。我觉得巴金是讲真话嘛。《随想录》在香港发表时曾有过删改,巴老很不高兴。那时巴老到北京来,住在民族饭店,我去看他,说巴老你听我说,我一个字不删。巴老很高兴地把书稿交给我,我就出了。

——范用



《随想录》出版后,巴金给范用的信,1988年3月9日。


信早收到。没有回信,只是因为我的病。《随想录》能够出合订本,合订本能够印得这样漂亮,我得感谢您和秀玉同志。说真话,我拿到这部书已经很满意了。真是第一流的纸张,第一流的装帧!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著引进“文明”书市的。


——巴金给范用的信

1988年3月9日


巴金给范用的题词:“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书,通常是用脑子写的。这却是一部用心写的书。它同读者肝胆相照。


写自己的书,通常是自圆其说,甚至自我表彰。这部书却立足于自我谴责。


这部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见深奥的哲理,然而它于十几年前问世以来,这样掏心窝子的不合时宜的书还不经见。


——萧乾《读巴金的〈随想录〉杂感》

1993年6月1日《人民日报》


牛棚日记


《牛棚日记》第一版,1995年5月,范用装帧设计。


我有个秘密计划:如果《童年》可读,则拟续写《少年行》……以后接上《断忆》、《听梯楼》,共七八册,形成系列的生活回忆(但我避免叫“回忆录”这一名称)性的散文,算作我对人世的告别。(话剧我是没精力写了!)但这秘密,从未告诉别人,因为是否写得成,是否能出版(如写十七年等),均不可知也……


——陈白尘给范用的信

1984年9月23日



范用为《牛棚日记》的出版给董秀玉的信


作者陈白尘,是我的恩师(当我尚是十四岁的童子,幼稚无知,正逢父丧,陈老师视我如子弟,爱护倍加,循循善诱,启蒙文学)。所记内容,自文革初起,被揪斗关牛棚服苦役,到发配干校,因病准假回南京止。其可贵之处,在于虽蒙受污辱,残酷斗争无已,仍能偷偷地逐日记录其亲历及所见所闻,信实可靠,无一字无来历,实际上是中国作家协会文革史,许多著名作家都在其中。“作家”是最受人们尊重的知识分子,竟然在“四人帮”的导演下,演出了如此异常丑剧、笑剧。白尘先生不同于杨绛先生,文风自成一家,亦负有盛名……


《牛棚日记》约十万字,可按《干校六记》的式样出版。


——范用为《牛棚日记》的出版给董秀玉的信,1994年9月24日



▲范用给三联书店的信,谈到续编陈白尘的回忆录。


陈虹(陈白尘的女儿——编者)来京,我将和她商量将(陈白尘)未写完的回忆录,加上历年发表的有关文章,编成一集,书名即用陈师给我的信中说的“告别人世”。编好以后再接洽出版。


——范用给三联书店的信

1995年5月14日


▲《对人世的告别》(陈白尘)第一版,1997年4月,范用装帧设计。


- 2 -

| 朋 | 友 | 时 | 光 |


那一代出版人与作者读者的关系,显然远非如现在这般“职业化”。在经历了解放、建设新中国、苦难、最后重拾事业这一系列过程,其职业底色与表征,或者用“朋友”关系概括不失准确。回顾这一代前辈的事业,这是无以回避的背景。当然,如果更超然来看,那些“温情犹在”的朋友关系,自然构成了亦难复制的出版资源。翻阅三联书店图书总目,范用所记述那些名字,皆为重要的著作人,在一个时代引领着中国文化界。


▲“二流堂”朋友们合影。靠墙一排:1.范用、3.姜德明、5.邵燕祥;靠楼梯扶手一排:1.吴祖光、2.丁聪、3.杨宪益、4.黄苗子、5.郁风、6.沈峻。


我在出版社,接待过好多位鸿儒,作家,学者,画家。王世襄、费孝通、黎澍、王芸生、萧乾、吴祖光、冯亦代、黄苗子、郁风、黄宗江、卞之琳、吴甲丰、戈宝权、梅朵、方成、韩羽、姜德明……人民文学出版社韦君宜、严文井、孟超、李季、许觉民、绿原,一个楼办公,他们也随时过来坐坐,孟超总是端着茶杯。香港三联送来的咖啡,正好用来招待客人。


——范用:《相约在书店》,1996年。


▲范用与汪曾祺


▲范用和萧乾


▲范用与朱光潜



▲范用与夏衍(前)、丁聪(中)。


范用哪里是在开书店啊,他是在交朋友。

范用出的,是文人写给文人看的书。

——夏衍


▲沈雁冰(茅盾)致范用的信



▲汪道涵致范用的信


- 3 -

| 仍 | 是 | 书 | 时 | 光 |


范用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三联书店特推出范用先生的三本书以资纪念:《存牍辑览》《叶雨书衣》《爱看书的广告》。这三本一起,代表着范用先生最突出的三个方面——与作者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建立在对书的内容深度理解基础上的装帧设计,对广告文案的重视。希望这三本书,对“新时期我们该做什么样的出版”有所启发。


除却沽酒借书外,更无一事扰公卿。范用老兄耽酒嗜书,有五柳先生高致,所撰散文亦不让桃花源记也。

——黄苗子


《我爱穆源》,范用散文集之一。1995年11月第一版。范用曾说:“我不善于写作,偶尔写点怀旧文字,怀念故乡,怀念母校,怀念同学师友。我是用真实情感写的。”


▲《买书琐记》,范用编。2005年5月第一版。在前言中,范用写道:“我爱跑书店,不爱上图书馆。在图书馆想看一本书,太费事……上书店,架上桌上的书,一览无余,听凭翻阅。看上的,而口袋里又有钱,就买下……由于有此癖好,我对别人记述逛书店的文章也有兴趣阅读……”。


热恋漫画数十年,地覆天翻情不变。范用兄亦漫画之大情人也。

——廖冰兄


▲《凭画识人——人物漫画集》,范用编,2007年6月第一版。


▲《我很丑 也不温柔——漫画范用》,范用编。2006年4月第一版。范用在前言中写道:“因为爱漫画,也就爱跟漫画家交朋友,于是我也到了他们笔下……”


书籍的编印装帧……久闻北方有个范用,南方有个钟叔河,是大专家,出手不凡。

——张中行


▲《读书随笔》(一、二、三集),叶灵凤著,范用装帧设计,1988年1月第一版。


▲《编辑忆旧》,赵家璧著,范用装帧设计,1984年8月第一版。


▲《西窗漫记》,董鼎山著,范用装帧设计,1988年6月第一版。


《北京乎》(上下册),姜德明编,范用装帧设计,1992年2月第一版。


▲《北京乎》内页版式


▲《高尔基政论杂文集》,范用装帧设计,1982年12月第一版。


●●●

不是我选择了出版这一行,是读书生活出版社收留了我。也可以说,我是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的。

我们做出版工作的有一种责任,看到好的稿子,就应该想办法让更多人看。

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封面也很漂亮。

美术编辑要读懂书的内容,把握书的性格。

——范用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和友人交流,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回复目录,阅读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