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禧回銮:1901年的一次特殊旅行

2017-07-20 杨红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辛丑年八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辛丑条约》签订一个月后,慈禧一行正式从西安起驾,踏上了2000多公里、为期93天的回銮之旅。原本并不光彩的回銮之旅被张扬得像凯旋一样,沿途官员们献媚般的大肆铺张,与百姓们的怨声载道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民间,慈禧所经之地几乎都会留下一些逸闻传说。这次旅行据说前后花费了1300万两白银,对照当时的国难民困,多么具有讽刺意味。也是在这次旅途中,受到庚子国难刺激的慈禧太后开始反思帝国的前途命运,并出台了包括新政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从而奠定了清王朝最后几年发展变革的基调。


《慈禧回銮:1901年的一次特殊旅行》(杨红林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5)以一套反映辛丑回銮沿途所经地方情形的照片为核心,结合官方史书、当时的媒体报道、当事人回忆录以及各类方志等对当年慈禧形迹的记载,挖掘照片背后的历史,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当时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


* 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难离开封(节选)


文 | 杨红林


郑州到开封


九月二十八日,尽管尚未从李鸿章病逝而引起的伤痛中平息,慈禧太后一行仍按照原计划从荥阳启程。东行70里,当天晚间抵达郑州。此后两个晚上,老佛爷都是在郑州过的夜。十月初一早上,銮驾离开郑州。一百多年前的郑州还只是河南省一个普通的州级行政区,地位远远低于省城开封,所以虽然是短短的两天,当地官民还是高度紧张了一回。当地一则名为《慈禧回銮过商都(郑州古称——笔者注)》的文献曾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当年的情形:


(慈禧銮驾)九月下旬抵郑,驻跸州衙中,随行王公大臣则散居南街、西街各士绅宅。全城“鸡入笼、狗上绳”,保持安静,不得惊扰。知州李元祯,早已征发民工,整修道路,使之宽三丈,高一尺,上铺黄沙称为“叠路”。距城东20里搭建彩棚,以供侍从人员休息。在圃田西二十里铺高搭彩棚,布置华丽,选备一应器物,选派侍女,支应皇差。


农历十月初一上午,车驾自州衙出,武将宋庆骑马率马队为先导,继为步卒及侍从官员簇拥许多车骑,太后及帝所乘为八抬黄色御轿,左右四人挽纤,后有某王爷(或为帝弟)亦坐黄轿,之后还有很多红轿、蓝轿以及李莲英为首的车队,所载妇女,衣饰各异,自县城至中牟县界,数十里间老少乡民夹道“看过朝廷”。车驾将到,侍卫人员令百姓肃礼脱帽,不许作声和乱动。只闻车轮、马蹄、脚步之声。唯一一些帽缀锡雀顶子身穿蓝袍的廪生、秀才们可在轿前抢一步下跪磕头,俟车驾过后,即自行起立。虽侍从视若无睹,不予理睬,而这些腐儒们却自以为荣。轿门虽敞开,而百姓都俯首迎送,不敢抬头。有大胆偷觑者,见帝戴特形小帽,黄瘦抑郁,倚背而坐,武将宋庆长面白须,马大人(可能是马玉昆或马三元)十分威武。有少数举人秀才贡献礼品,须经总管太监审视,多数拒收退还。路旁侍卫每行百步许,撒些特制的银质薄片,俗称“银叶子”,上刻图案,每片能值铜钱十数文,百姓争拾,以为得者可以增福延寿。知州李元祯为办皇差,忙碌不堪,谨慎供奉,不敢稍懈。启跸之日,步行随侍御轿左右,直至跪送车驾离境,竟不能起立。口中还连称“老佛爷平安过了圃田,我辈有命矣”。经人扶起又不能行,乃雇一手推车送至车门,再由衙轿接回寓所。数天后才能出庭理事,须发见白。其精神紧张,张罗之劳累,可以想象。(《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志》)


西方人关于慈禧回銮的漫画


由郑州东行70里,銮驾至中牟县驻跸。从后世流传的一些民间传说来看,当年这里的百姓是非常不欢迎慈禧太后一行的。据《中牟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自陕西返京,道经中牟,东漳瓜豆作为地方名菜,被中牟知县献给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食用,因其旨味极佳,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顾问左右,知是东漳瓜豆,遂封其为贡品。尽管老佛爷的垂爱大大提高了中牟特产的知名度,但总的说来,由于需接待数千人的庞大队伍,百姓们不得不忍气吞声,在地方官的驱使下搭彩棚、修道路,凭空多出一堆苛捐杂税,还要在慈禧车队经过时“鸡入笼,狗上绳,牛羊入圈人禁行”,百姓自然是怨声载道。更有甚者,传言在跪迎慈禧一行时,某女子头上因丧夫而戴的白头绳未去,竟被御前侍卫当场斩首,其场面惨不忍睹!据说为了发泄对慈禧的怨恨,当地便有人推出一种食品:将肉末和面粉制成类似人头的丸子,暗喻慈禧,然后在油锅里炸,以解心头之恨,并起名“炸四喜(慈禧谐音) ”,于是就有了四喜丸子这道著名的河南名菜。


十月初二下午四点左右,慈禧銮驾抵达河南省城开封。尽管天气已经转冷,但河南巡抚松寿早早就率领全省文武百官以及乡绅耆老在城外迎驾。为了犒赏开封官民的久候,慈禧特命御前大臣传旨,准万民观看御容,一路都不放轿帘,只是在穿过城门时因风沙太大,才把帘子放下,直接入住行宫。老佛爷很快就发现,与洛阳知府文悌相比,河南巡抚松寿的迎驾工作也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更胜一筹。行宫虽说不是新建,而是翻修当年乾隆爷路经开封时所住的旧行宫,但布置得金碧辉煌、典雅肃穆。据事先进行了实地考察的吴永回忆: “(开封)行宫陈设极壮丽,入内瞻仰一周,俨然有内廷气象矣。”有关资料显示,慈禧在开封总共滞留33天,大约花费了180万两白银。

更令老佛爷欣慰的是,入住开封后,她最信任的老臣、刚刚与李鸿章一起完成和议的庆亲王奕劻也从北京赶来迎驾了。史书记载,抵达开封的当天,慈禧顾不上休息就立刻召见了奕劻,“垂询都中情状甚悉,良久始退出”。面对这位小自己三岁的爱新觉罗家族远房小叔子,老佛爷一定是感慨万千。由于迫切希望了解北京方面的许多情况,在随后四天的时间里,慈禧每天都召见奕劻,直到初六才令其返回京城安排后续工作。正是由于慈禧的高度信任,就是从这时起,原本才具平庸的奕劻一跃成为大清王朝最后十年最显赫的政坛显贵,并在王朝覆灭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一起受命与列强议和谈判,此项“功劳”也使其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


老佛爷的又一个生日


抵达开封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就传出话来,本年度“皇太后万寿典礼,概行停止”。本来为了迎接老佛爷十月初十的生日,聚集在开封的大小臣工们已开始精心准备策划一个隆重的“万寿节”了,现如今老佛爷金口玉言,要求厉行节俭,不由令人心生感慨。


提起过生日这件事,简直就是慈禧太后心中最不堪回首的一道“坎儿”。回想起来,年轻时因疲于应对宫廷权力争斗,哪里有心思大张旗鼓地过生日。后来好不容易“垂帘听政”,成了皇太后,结果自己亲生的儿子同治皇帝不争气,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不得已慈禧又被迫立年幼的光绪为皇帝,再度从娃娃抓起培养新的接班人。好不容易熬到光绪亲政,眼看就要享清福了,结果又闹出了母子反目的悲剧,过生日自然更没什么好心情了。更离奇的是,老佛爷一生每逢整十的大寿之年,大清朝总会遇上磨难:1874年日本攻打琉球,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这些不省心的事每次都直接毁掉了自己的“万寿节”,说来真是有些凄惶呀!现如今,虽然暂时度过了流亡的耻辱与磨难,但老佛爷依旧没有多少心情过67岁大寿,因此才在抵达开封后第一时间给官员们下达“最高指示”。


不过从事态的发展看,老佛爷勤俭节约的精神并未得到彻底执行。据记载,十月初十日慈禧太后万寿节当天,开封的官员们依然为老佛爷准备了颇为隆重的庆典,“百官皆蟒袍补服,诣宫门外排班,行朝贺礼”。中午时分,亲贵大臣们每人得到“大缎二匹,江绸袍褂料一卷,并蒙加赉橄榄、鱼翅、燕窝、桂圆、藕粉、蜜枣糕等食物多品”的赏赐,可见当天老佛爷的心情也相当不错。如果再结合民间流传的各种趣闻,大致可以还原当天的情形。虽然没有像在北京时那般彻夜笙歌,但老佛爷却也过了一番美食瘾。地方志的记载表明,当天为了给老佛爷祝寿,开封的官员们特地请来几位河南名厨,操办了一场“万寿庆典宴”。例如著名的豫菜名厨陈永祥,就一口气奉献了自己最拿手的套四宝、烧臆子、凤踏莲、扒象鼻、红烧麒麟面等名菜,老佛爷吃到高兴处,当即赏了陈师傅50个银元宝。此外,像名厨孙可发的糖醋软溜鲤鱼焙面、紫酥肉等大菜也受到老佛爷的连连夸赞。


河南省行宫。摄于1901 年慈禧回銮途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行宫前院布置着大量花灯。据记载,这些花灯由敬文斋老板张弘监造,当时由于受到慈禧的称赞,因此有了“汴梁灯笼张”的美名。


而在民间,对于慈禧太后这次低调的万寿节却是另外一番评价。特别是一些报刊上,就充斥着尖锐的批评与嘲讽:


皇太后准定在十月初十前到河南开封府,便在开封府大做生日。各种报上,有的说皇上赶在冬至节前回京,太后仍留住开封;有的说两宫今年一同回京;有的说两宫都要明年回京,究竟不知怎么样。但是外国人定要两宫今年回京,只答应在开封驻跸十天,住过十天,便要北渡。……河南省供支局承办点心委员,特地到山东招募会做点心的人,制成各样玲珑细巧好吃好看希奇的点心。有看见的人说,那点心的模样,同京城里卖的八大件差不多。


承办花草委员用尽心机,办到菊花一千几百盆,多是异色异样顶贵重的好货。其余佛手、金菊各种花果,说也说不得许多。听说两宫到时,还要造几个极大的地窖,把海棠、牡丹这些花儿放在地窖里,用火盆熏开花蕊,好叫两宫看了花花世界,心花儿朵朵开。这也算是做皇太后、皇帝的福气,做臣子的忠心。(《杭州白话报》1901年第18期)


即便是在开封当地,百姓们对滞留多日的慈禧太后似乎也没有好感,就连一向不问尘世的佛教界,也衍生出一则相国寺长老智辱慈禧太后的传说来。这则在开封当地广为流传的故事说:有一天慈禧太后率众臣到著名的相国寺上香拜佛,闹得百姓鸡犬不宁。相国寺长老智清出于义愤,以献宝为名,将一个木桶抬到慈禧跟前,桶中装满黄土,土上则长着一堆姜芽,寓意为“一统江山(一桶姜山) ”,实则在讥刺慈禧独揽大权却丧权辱国,以致民不聊生。


回銮路上出“新政”


虽然也曾发生一些令人不快的插曲,但总的来看,慈禧太后能在开封滞留一个多月,心情应该还是不错的。而除了召见大臣、过生日之外,老佛爷在开封期间还大手笔地策划了大清朝最后一波改革浪潮,这便是著名的回銮新政。据《清实录》记载,到开封不久,慈禧就下达了即将推行新政的懿旨:


谕内阁: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自经播越,一载于兹。幸赖社稷之灵,还京有日。卧薪尝胆,无时可忘。推积弱所由来,叹振兴之不早。近者特设政务处,集思广益,博采群言,逐渐施行。择西法之善者,不难舍己从人,救中法之弊者,统归实事求是。数月以来,兴革各事,业已降旨饬行。惟其中或条目繁重,须待考求,或事属创举,须加参酌。回銮以后,尤宜分别缓急,锐意图成。兹据政务处大臣荣禄等面奏,变法一事,关系甚重。请申诫谕示天下以朝廷立意坚定,志在必行。并饬政务处随时督催,务使中外同心合力,期于必成。用是特颁懿旨,严加责成。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国民计,舍此更无他策。尔诸臣受恩深重,务当将应行变通兴革诸事,力任其难,破除积习,以期补救时艰。昨据刘坤一、张之洞会奏,整顿中法,仿行西法各条,事多可行。即当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各省疆吏,亦应一律通筹,切实举行。大要不外言归于实,用得其人。予与皇帝宵旰焦劳,母子一心,力图兴复。大小臣工,其各实力奉行,以称予意。将此通谕知之。


或许是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或许是在治国理念上茅塞顿开,反正在那一段时间里,以慈禧为首的流亡朝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在教育方面更是重拳频出。一时之间,开封俨然成了整个帝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一种令人振奋的新气象从这里不断向全国扩散。作为这一幕的现场目击者,陪伴在慈禧驾前的吴永也详细地进行了记录:


十五日,内阁奉上谕,略谓:政务处奏请饬各省速办学堂等语,建学储才,实为当今急务。查袁世凯所奏山东学堂事宜及试办章程,其教规程课,参酌中西,而谆谆于明伦理循理法,尤得成德达材、本末兼赅之道。着政务处即将该署督原奏并单开章程通行各省,立即仿照举办云云。此一道上谕,实为吾国兴学之滥觞,不可谓非学界中一重掌故,亦数典者所当及也。


二十四日,仍驻开封。是日奉谕:明年会试,着展至癸卯举行;顺天乡试,于明年八月间暂借河南贡院举行;河南本省乡试,着于十月举行;次年会试,仍就河南贡院办理。在如此仓皇播越之中,而对于下年之乡、会试,尚复兢兢注意,足见当时视取士之典,尚为郑重,犹有汲汲求贤之遗意也。


二十五日,仍驻开封。是日奉上谕:核定学堂选举奖励章程。学校毕业之有举人进士名目,即始于此。(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


河南省二曾祠。二曾祠系为纪念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国荃兄弟而建,地处开封东湖东南角。据说1901年慈禧回銮停留开封期间,曾在祠内的环凤阁中设宴招待过外国使节。摄于1901 年慈禧回銮途中


面对突然变得如此急切进行改革的老佛爷,许多旁观者难免会感到困惑。是啊,仅仅在三年多以前,这个掌握大清朝实权的女人无情地镇压了戊戌变法,至今回想起来仍令人心有余悸。不过这种转变看似剧烈,却也不难理解,毕竟庚子事变所引发的灾难和耻辱给慈禧带来的心理冲击更为深刻。其实早在逃难至西安稍稍定下神后,慈禧就于1901年初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变法上谕,内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原封不动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无妨如琴瑟之改弦。……总之,法则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抖擞,当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如今情形。参酌中西要政,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举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再由朕上禀慈谟,推敲尽善,实在实施。”这就意味着,老佛爷在洋人的枪炮声中彻底清醒了,意识到了改革对于大清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有了老佛爷的最高指示,此前一度受到压制和排斥的改革派再度活跃起来,包括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在内的封疆大吏纷纷上奏建言献策。于是在慈禧的首肯下,朝廷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相继出台新政策。而当回銮至开封时,有关教育方面的改革突然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耐人寻味的是,恰恰是借助这次机遇,开封意外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原来在1900年8月和次年3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际,正逢传统科举考试的乡试和会试,结果由于战乱的原因均无法照常进行。如今两宫回銮在即,朝廷又准备在教育方面进行改革,除了鼓励新式教育外,也要给全天下被耽误了的旧式读书人一个交代。于是在开封停留期间,经与大臣们商议后,慈禧做出了一项令天下士人欢欣鼓舞的决定:各地耽误的1900年乡试,延期至1902年补行;而1901年被耽误的会试,延期至1903年在河南贡院进行;顺天府乡试暂借河南贡院举行,河南省乡试则错后两个月;1904年的全国会试,仍在河南贡院举行。


清末贡院


消息一经传出,河南省上下无不感念老佛爷的恩德。要知道,放眼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史,还从未有过一个省三年连续举办六次考试包括两次会试的先例。后人分析认为,慈禧之所以如此慷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河南省的接待工作极其出色,沿途百姓也十分热情,因此才获得如此特殊的回馈。而当1904年最后一次全国会试举行之后,清廷便于1905年正式宣布废止科举。开封,无意间扮演了科举制终结地的历史角色。



《慈禧回銮:1901年的一次特殊旅行》

杨红林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05

ISBN: 9787108057846定价:36.00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购买)


—END—

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近期专题」


三联书讯 | 2017年6月


▲ 点击图片阅读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想读《慈禧回銮》,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