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唐小兵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2020-08-21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对于这样一位一生为20世纪中国招魂的写作者来说,乡愁意味着什么?在被问及是否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计划时,王鼎钧说:


“今日乡愁已成珍藏的古玩,无事静坐,取出来摩挲一番。乡愁是我们成长的年轮,陷入层层包裹。乡愁是我们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乡愁无可骄傲,也绝非耻辱。乡愁是珍贵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舍,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就此而言,回忆录四部曲何尝不是在他乡与故国之间架设的乡愁通道。



*文章原载公众号289号(ID:gh_b80de49b976a),作者唐小兵,节选发布 。




文 | 唐小兵


去年(2017年)夏天,因难得机缘到哈佛燕京学社访学一年,就一直筹划着去离波士顿不远的纽约拜访王鼎钧先生。


今年 4 月,哈佛燕京学社组织纽约之行,得偿所愿。事先与鼎公沟通,他极表欢迎,在通信中叮嘱我注意防范纽约的小偷,并告知在其居住的皇后区法拉盛预订了一家湾仔海鲜店,一派老式的周到。会面当日,朋友雅婷驾车带我们到达时,鼎公携夫人已在餐厅一角的圆桌旁等候。他照旧一身蓝色长袍,手拄青藤拐杖,即使端坐,也可感知身材挺拔,一如其峻直人格。之前,《读书》杂志编辑饶淑荣跟我讲过她拜访鼎公的感觉:肃穆,让人肃然起敬而难以亲近;鼎公夫人则是大家闺秀温婉亲和。初次照面,确实。好友棣文在纽约地铁迷路,辗转多时才到,平白给我们添加了一个小时的餐前交谈。我坐在鼎公边上,借这难得机会,就治学之困惑与人生之问题,一一求教。鼎公作答要言不烦,一如其历史写作,字字珠玑。


“为历史作见证是我写回忆录的抱负,

这是很低的抱负”


一次受访,被问及一生写作中最重要的回忆录作品《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和《文学江湖》时,鼎公说:“为历史作见证是我写回忆录的抱负,这是很低的抱负。”这四部回忆录 2009 年在台北出版繁体字版(同一年齐邦媛教授的《巨流河》和龙应台女士的一本同背景著作出版),2013 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引入简体字版,随后一纸风行,在大陆发行四十余万册,长销不衰。


我自 2009 年毕业留校、任教华东师大始,一直开设一门面向本科生的通识课程《回忆录、口述史与 20 世纪中国》,因此对海峡两岸三地出版的回忆录、口述史都有留意。最初注意到鼎公此书,是源于钱永祥先生主编的《思想》杂志发表了高华教授生前的一篇文章《冷战时代一位读书人的困窘与坚守》,就托钱先生给我寄来了台版回忆录的第四册《文学江湖》,读罢不忍释卷。后来三联书店出版,责编饶淑荣女士惠赠四卷本回忆录,收到后先读记述 1945 年到 1949 年国共内战的第三卷《关山夺路》,深深为之折服,作者对盘根错节的纷繁世事的记录、对隐微人心曲折通幽的洞察,以及从历史的脉动来探究国共两党兴衰强弱转化之谜,皆有独到的识见和入情入理的理解。


王鼎钧,著名作家,1925年生于山东省临沂,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2013年在大陆出版四册回忆录《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一纸风行


这本回忆录被我列入 20 世纪中国历史书写最好的著作之一,与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齐邦媛的《巨流河》等,同样属于史笔、史观和史识都一流的上乘作品。后来,因参加台湾中研院一个关于 20 世纪中国中期的历史记忆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提交了论文《记忆的战争与战争的记忆——有关 20 世纪中期中国的回忆与书写》。在这篇文章中,我用一半的篇幅讨论《关山夺路》的历史记忆对理解内战的卓越价值,并提出这样的追问:“作为回忆录的《关山夺路》在历史叙述上展现出了几重张力,而这些张力或者说叙述困境的存在,恰恰丰富了作者的叙述层次,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对读者固有的认知历史框架构成了挑战。从对国共两党成败之因果的探寻来说,王鼎钧对作为失败者的国民党及其军队似乎并没有同情,他费了最多的笔墨试图寻找强弱转化之道,从对于战败的日本与国民党、苏联军队来说,他对于作为胜利者的后者缺乏任何意义上的认同,反而有意选择对战败者的‘尊严’做更多的记述。因此,王鼎钧的历史记忆的价值基点就不再是简单的人道主义逻辑(当然,纵览全书,他始终对弱者、失败者有同情感),也不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霸道逻辑,这就提出了一个饶有意义的挑战:面对 20 世纪中期的战争记忆,我们的立足点究竟应该归置在何处?这场战争能够用正义与非正义来严格区分敌我双方吗?道德的模糊性与情感的强烈性,居然如此奇特地搅拌在一起,冲击着我们理性的堤坝。”


就这一点而言,鼎公是处理历史复杂性和人性复杂性的高人,他冷静、肃穆而入世地洞察一切幽微,又同时持有一种“高冷”背后的“温热”。在他与诸多访问者往返答问的随笔集《东鸣西应记》(这本文集注意的人不多,其实是对鼎公一生八十余部作品的集中阐释,字里行间妙趣横生且不乏真知灼见)里,其中有一段话,也许对今人理解 20 世纪中国的历史不无裨益——

 

感谢您对拙作《关山夺路》以大量的篇幅予以梳理审视,使我如对宝鉴。您问我意见,我能说的不多:


1)我们写的,只是对历史某一句某一段的小注,史家不必注意它的史观史论,尤其不必从其中抽绎出史观史论来评论。


2)文学作品见木不见林,这是常态。文学作品也能“寓无限于有限”、“纳须弥于芥子”,那得把题材处理成高级象征。这三本书(指自己、齐邦媛和龙应台同年在台北出版的书)都无此抱负。


3)文学作品要发乎情,历史家不必费太多精神料理个人感情,不管是一家哭、一路哭,哭声对历史家并不重要。文学家谛听哭声,陪伴啼哭的人,或者与之同声一哭,史家也不必藐视。


4)恕我说句外行话: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并非一事,各国皆然,也许美国不同,至于“不同”到甚么程度,我没有能力提出说明。知无不言,聊供参考。


字里行间可见,鼎公自设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历史中人的倾听者,他关切的是历史变动中小人物的身世与命运,给出的是有温度的、能够感通和同情的历史写作。而这种抒情的历史写作,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一种节制和自省,避免了感情泛滥无归甚至扭曲事实。他无意充当历史审判者,也不愿仅做一个无所用心的围观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聆听哭声的捕蝶人。


友人潘晖是鼎公的超级粉丝,几乎搜罗并研读了鼎公的所有著作。他认为:“鼎公的文学与历史相通的一面,在于他以客观的态度写作,不轻以价值观作是非褒贬。文学的训练使他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的观察让他发现了许多常人并不注意或无心审视的细节,这些多量的生活细节积累起来,他对世界的认识竟与一般人有了较大的分野。好多貌似不合理的现象,鼎公因为细心的观察,提出了他独特一己的解释(或者疑问)。我觉得他的本事不在思想的深刻性,而在观察的细腻与周延。”简言之,鼎公是 20 世纪中国历史内在的他者,这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情见乎辞而理在其中的写作方式,是绝大多数大陆出版的同类主题回忆录所望尘莫及的。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王鼎钧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鼎公自己在应邀为一家中文刊物撰文比较《关山夺路》与《巨流河》时有一段妙论:


一本作品就是那个作者的世界,我的世界是江湖,齐教授的世界是学院。江湖的对面是台阁,是袍笏冠带,我见过;江湖的对面是园林,是姹紫嫣红,我游过;江湖的对面是学院,是博学鸿词,我梦过,这些经历并未改变江湖的性质,只是增添了它的风波。我志在反映现实,齐教授不然。齐教授沉浸英诗,她的散文非常‘清华’,我的烟火气太重。她的风格雅,我的风格俗。


鼎公也进一步对两书加以评论:


《巨流河》欲说还休,《文学江湖》欲休还说;《巨流河》是无意中让人听见了,《文学江湖》是故意让人听见;《巨流河》如此精致,如此雅正,如此高贵,《文学江湖》如此周密,如此老辣,如此江湖!《巨流河》材料集中,时序清晰,因果明显,是线形结构;《文学江湖》步步向四周扩充,放出去又收回来,收回来又放出去,是袋形结构。


这是切中肯綮的知人知书之论。

 

巨流河

齐邦媛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洄澜:相逢巨流河

齐邦媛 编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由那次通信,我开始与鼎公邮件往来,如他所言:“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文字之交就是知心之交,东鸣西应,俨如神迹。”


“乡愁迟早退出生活,

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鼎公被誉为台湾的“文学教父”,他有关如何写作的书籍《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讲理》等在台湾一直很受欢迎,是许多有志于写作的文学青年的启蒙读物。在鼎公看来,写作是一门手艺活,成为一个作家与成为画家、科学家、艺术家一样,当然需要训练,也是可以训练的。现代人反对“经验的可传递性”,主张绝对的自由和个人化,这是很可怀疑的。他说,自己活生生就是一个从“失学少年”到华语文学作家的案例。一个写作者,不应该学陈寅恪,应该学罗素,写的文章要能够让人读懂。写作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先寻求共通之处,再创造个人独特的成就。写作与做学问一样,要转益多师,先是模仿多家的路数,最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有点像哈佛王德威教授所言,有一个“似父”“弑父”与“是父”的模仿权威、推倒权威和成为权威的过程。鼎公所论,与沈从文先生极为相似,他的写作经历与从文先生也相近,都是从初始阶段开始大量最基础的写作训练,且一生视写作为生命意义最核心的来源――尽管从文先生后来因故长期放弃了文艺创作,但后半生的日记又何尝不是一种隐微写作。


谈起我的同乡前辈沈从文先生,鼎公严肃的面容上终于露出一点笑意:


我读了他所有的作品。我投身写作,有志为文,也受到他的影响。甚至包括我写自己的传记,也是从沈从文那里得到启发。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与他同时期的左派作家,作品的宣传性很强,关注的重点是阶级斗争。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文学的纯净性。沈从文是一位特殊的作家。他不是左翼作家,但新中国建立后,人们还是可以读到他的书和文章;同时,他也不属于右翼作家阵营,他的作品在台湾也没有被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一个严肃阅读日益边缘、人心日益浮浅与急躁的时代,严肃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鼎公在《东鸣西应记》里已答。多年前,他便叮嘱我读胡适的一篇文章:

 

佛家有个说法,我们的言语造作都是“业”,“业界”永不消失。胡适有一篇文章《不朽:我的宗教》,就是申说这个主张。现在又有所谓蝴蝶效应,南美洲亚马逊河上的一只飞蝶,翅膀扇动空气,经过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反应,最后形成太平洋上的飓风。我对文学仍然有信心,我写回忆录,就是要做一只蝴蝶。

 

历经岁月沧海,观览文学潮起潮落,如何看待文字与心灵的关系?鼎公亦在《东鸣西应记》里作答了:

 

我一直相信作品和作家没有道德上的关联,人格是人格,艺术水平是艺术水平。现在我知道,卑鄙的心灵不能产生有高度的作品,狭隘的心灵不能产生有广度的作品,肤浅的心灵不能产生有深度的作品,丑陋的心不能产生美感,低俗的心不能产生高级趣味,冷酷的心不能产生爱。一个作家除非太不长进,必须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他得“修行”。

 

鼎公少时受母亲影响成为基督徒,后来又多年沉浸佛经,沿波讨源寻求佛理,二者构成其精神世界的底色之一。


上帝在《圣经》里讲了一些道理,但没有全部讲完,也没有告诉另外的道理在哪里。最后我在佛教里找到了:业、果和报的观念,不灭与轮回的观念。因此一个人说的话、写的字和用的心,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的,个人的姓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有价值的理念都会流转存世。


一个人说的话、写的字和用的心,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有价值的理念会流转存世。这段话对其时因世变而略有不安和焦虑的我,真是强有力的慰藉,而他对于人心、人性与人世,又略有一份超然的悲观。


作文四书

王鼎钧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知我在高校从事知识分子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鼎公在临别之际谆谆告诫:


历史学家需要秉笔直书,应该唯实而非唯上。不能在权威面前,放弃书写的原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学者追寻的是事实。如果发现自己的老师错了,不能因为为老师讳,而放弃澄清历史真相。同样地,历史研究者也不能对自己的学生设置限制,更不能因为学生的研究发现跟自己相左,而加以干预。


鼎公面似儒家,精神上介乎基督徒与佛教徒之间,而其价值理念上却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多元价值观高度吻合,可谓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的具体而微者。对于这样一位一生为20 世纪中国招魂的写作者来说,乡愁意味着什么?他笑道:


中国是初恋,美国是婚姻。


前者惊心动魄,后者静水流深,前者甜蜜与痛苦交织,后者更趋日常的回望。纸上风云,漫卷诗书,纵横千里,笔落故园,这是一种何等高超动人的境界!他曾在被问及是否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计划时说:


今日乡愁已成珍藏的古玩,无事静坐,取出来摩挲一番。乡愁是我们成长的年轮,陷入层层包裹。乡愁是我们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乡愁无可骄傲,也绝非耻辱。乡愁是珍贵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舍,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就此而言,回忆录四部曲何尝不是在他乡与故国之间架设的乡愁通道。


情人眼

王鼎钧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海水天涯中国人

王鼎钧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回到波士顿后,我给鼎公写了一封长信,这是拜会了一位书写者、观察者、思想者的收获,这次晤面聚谈也成为我访学期间最珍贵的片段之一,值得用一生去回味。摘引信中一节,收束此文——

 

周六晚上在您身旁聊天谈及的一些话题,这些天一直萦绕在我脑海。其实,我当时是带着一个很大的精神上的困惑去拜访您的,就是中国近些年变化这么大,公共文化在狭隘民族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夹击下日趋式微,躲进小楼成一统成为一种士林风气……像我们这一代自认为知识人的个体如何在这个大时代安身立命?自去年到美到如今,确实时常有一些焦虑和不安。听您谈到,一个人的言语、文字在长远的时空里可能产生无法预期的影响,仿若空谷足音一样让我震动。万事皆有因果,因此才能慎待文字和写作,才能临文以敬、待人以诚。我想这可能是这次谈话中最让我有可能悟道的一段话了。


此文写成得益于参加了与鼎公一家人餐叙的挚友肖棣文的共同回忆,谨此致谢!




唐小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与民国相遇

唐小兵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1

ISBN: 9787108056979 定价:42.00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相关图书


━━━━━


▲ 点击图片阅读  三联书讯 | 2019年1月



—END—

欢迎点“好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想读王鼎钧作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