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武钢合并,中国钢产重心将整体南移?
文|孙不熟
继南北车与航运央企(中远、中海)合并之后,钢铁央企也将迎来一次世纪大重组。日前,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同时发布停牌公告,称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
宝钢、武钢、鞍钢是钢铁行业三家隶属于国资委的副部级央企。按产能计算,宝钢仅次于河北钢铁集团,位居全国第二,武钢位居全国第六。宝、武合并之后,将一举超越神一般的河钢,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钢企巨头,仅次于总部位于卢森堡的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
那么,这一世纪重组有哪些讯息值得关注?
1 武钢比宝钢差在哪里?
早在2004年,邓崎琳接手武钢的时候,上面就有“宝武重组”的意图。当时的武钢在产能上只是业内中游水平,不到宝钢1/3,离一线钢企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与宝钢重组,武钢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也许正因为如此,武钢管理层一直没有表现出配合的意思,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第一家特大型钢企,宝钢则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后。论资历,武钢比宝钢更大,论行政级别,二者平级。从情理上讲,武钢当然不愿意被宝钢吃下。
于是,这家老牌钢企在邓崎琳这位强人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大跃进式发展,在国内兼并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在国外买买买(矿山),在广西防城港新建钢铁基地与宝钢湛江基地正面交锋。理由很简单,只有把规模足够大,武钢被整合的可能性才会降到最低。
问题是,武钢的这一决策是在与趋势为敌,正好这十年是全球经济的下行周期,再加上决策草率以及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需求放缓,武钢的跨越式发展换来的是巨亏与裁员潮。2015年8年,邓崎琳落马,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空降武钢,再加上正逢央企重组合并潮,这才为宝武重组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比而言,宝钢没有武钢那么沉重的历史包袱,且在技术引进、运营管理与成本控制上非常出色,其盈利水平在国内钢企中名列前茅。
在产品方面,武钢的优势在于硅钢和重轨,而宝钢的优势在于汽车板与家电版,后者的附加值更高,且受房地产下行的影响也更小,这也是宝钢盈利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
2 宝武为什么合并?
国资委主任的说法是“去产能”,中国钢铁产能的确面临严重过剩的困境,引起了中央的密切关注。不过,此次宝武合并,更大的用意在于打造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钢企巨无霸。宝武二钢均属于国资委直管,重组难度较小,且规模足够大,强强合并之后,有助于提升中国钢企的整体竞争力。
当前,“中国经济走出去”是这一轮央企合并潮的大背景。中国钢铁产能虽然横扫全球,但仍然只能称之为“钢铁大国”,而非“钢铁强国”,其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与卢森堡的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日本的新日铁住金公司、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等世界一流钢企存在差距。
宝武合并之后,将在产能上成为全球第二大钢企,未来能否取代安赛乐米塔尔,要看宝武重组之后能否形成1+1大于2的合力。
3 继长航与葛洲坝之后,武汉可能再失一个央企总部
央企整合会带来地方利益的重新洗牌,城市战争此前分析认为,航运央企中远与中海合并之后,得意的上海与广州,失落的是天津与大连。
宝武合并,究竟谁占主导还是一个问号。这一轮央企合并出现三种方式,一种是对等合并,例如中远与中海,合并后成立新公司;第二种是南北车模式,北车退市,然后以换股的方式并入南车,改名中国中车;第三种是直接并入,比如中国外运长航因为资产总额相对较小而直接并入招商局,成为一个二级公司。
目前,武钢的资产总额、产能、盈利水平,都与宝钢的差距不小,尤其是还面临巨额亏损与裁员潮,在重组过程中想必不会占据优势,很有可能被宝钢整合后成立新公司(此前有消息称新公司名为中国东钢)放到上海。如此,继失去葛洲坝、长航两个央企总部之后,武汉可能还会失去武钢。
其中,葛洲坝总部曾由宜昌搬至武汉,后来被整合到中国能建集团,中国长航则是另一个位于武汉的央企,主营内河运输,后来与中外运集团被整合为中外运长航,在这一轮央企重组潮中,中外运长航又被并入招商局,成为招商局旗下的二级公司。
武汉一直是北京、上海、广东之外的另一个央企重地,失去葛洲坝与中国长航之后,仍拥有东风、武钢、武汉邮电科学院三个央企,这一次如果失去武钢,武汉将只剩下两个总部。此外,武汉邮电科学院几年前也传出被另一家央企整合的消息,如果这一传闻属实,对武汉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打击。
央企虽然由国资委直管,但在税收、就业与GDP上与地方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数据显示,虽然钢铁行业近年来持续下滑,但武钢与宝钢仍能位列所在城市十大纳税企业,宝武合并之后的新总部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对另一座城市带来损失。
4 国营钢企普遍大亏损,民营钢企仍能赢利
随着房地产与铁公基的需求放缓,钢铁行业迅速进入寒冬,产能过剩与亏损成为行业常态。不过,仍有不少运营能力出众的钢企逆势盈利。
根据中钢协的数据,2015年亏损钢企20强里,几乎全部是国营钢企,包括武钢、鞍钢、首钢、马钢、包钢、本钢等大名鼎鼎的国字头钢企,其中武钢以亏损69.86亿元被称A股亏损王。
而盈利钢企20强,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民营钢企,包括江苏沙钢、河北新武安、河北纵横等等,这个占大多数;第二类是做特钢的,例如盈利额排名第一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就是特钢制造商;第三类是管理水平较高的国营钢企,比如宝钢、河钢、山东钢铁集团等少量国营钢企。
这说明,要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钢铁行业实现盈利,需要具备三个特征,要么具备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沙钢是这里面的典型;要么经营附加值更高的特钢,中信泰富特钢是这里面的典型;要么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这方面的典型是宝钢,宝钢也长期位列中国盈利水平最高的钢企,但2015年的利润额却下降89%,已落后于江苏沙钢、河北新武安等民营钢企。
5 中国钢铁“北强南弱”格局将被打破
国内钢铁产业长期存在“北强南弱”、“北钢南运”的格局,城市战争认为,这一格局可能会被“宝武合并”打破。
目前,中国钢铁产业中心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西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个华南地区几乎没有大型钢企。例如,广东省是国内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但钢材自给率只有大约40%,大部分钢材需要从外省调入或者进口。
正是看中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再加上当地政府的积极推进,宝钢与武钢多年前就在华南地区落下大棋。宝钢湛江项目与武钢防城港项目,均按千万吨级的产能投资建设,大有在华南地区再造一个宝钢与武钢的势头。尤其是宝钢,为了推进湛江项目的开工,不惜压低上海本部的产能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宝钢湛江项目与武钢防城港项目均位于北部湾地区,这里坐拥天然良港,在进口铁矿石与钢材运输方面具备很大的成本优势,且紧邻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巨大的新兴市场,被认为是亚洲海岸线与人口分布的地理中心,市场潜能十分巨大。宝钢管理层曾透露,未来东南亚北部湾地区会有超过8000万吨的钢铁产能,这里可能成为新的全球钢铁中心。
值得注意的还有,中国虽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还称不上钢铁强国,因为在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更高的特钢领域,中国还没有什么国际竞争力。据新媒体界面报道,国务院总理李 克 强 日前在出席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央广网报道称,中国每年生产圆珠笔380亿支,占全球总供应量的80%,但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
宝钢湛江项目与武钢防城港项目没有继续做普钢,而是均瞄准了汽车板与家电板市场,且相距只有200多公里,宝武合并之后,两个项目有望在特钢领域强强联合,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提升华南地区在钢铁行业的话语权,以及中国在特钢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武汉、上海两个中心城市正处在“退二进三”的产业转移浪潮之中,工业企业搬离市区是迟早的事情,宝钢与武钢的产业南移也是大势所趋,国内钢铁产业的“北强南弱”格局将被改变,甚至会出现钢铁产业重心整体南移的情况。
“城市战争”是一个专注于城市PK与城市竞争力的公众号,由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创办,欢迎关注
城相关文章:
后台回复关键词目录获取城市战争所有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