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重燃万丈雄心:要跟“北京+上海+深圳”竞争!

2017-09-06 荐文 城市战争

文|刘晓博(本文选自公众号“刘晓博”)


对于香港来说,2017年是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在这一年里,香港迎来了新特首,

受到中央高度重视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正在酝酿,

资本市场的“扩张计划”也日渐成型。

 

今天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不太为内地投资者熟悉的“资本市场扩张计划”。

 

推动香港“资本市场扩张计划”的人,是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李小加祖籍东北,1961年生于北京,很小就跟支边的父母去了甘肃。从石油技术学校毕业后,李小加又到中国最早的海上采油平台上当了4年的工人。

 

1980年,李小加考上了厦门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到北京英文的“中国日报”当记者。1986年赴美留学,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然后在华尔街工作多年。后担任过美林证券中国区总裁,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20101月起开始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


 

李小加深知内地对于香港的意义。他最近在一篇发表在港交所官网上的“网志”里写道: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 Know Your Client,即「认识你的客户」或知道谁是你的客户。20多年前,通过H股的引入,我们有了两个客户:中国的货主(上市公司)与世界的钱主(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今后二十年我们又要增加两个新客户:中国的钱主与世界的货主。在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中,真正有可能拥有四个客户(中国货和钱/世界钱和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只有香港。

 

但是他认为,这还远远不够——“香港目前的市场制度还只能聚集传统的货主与传统的钱主。新经济和新科技对我们目前市场制度的适应性提出了直接的挑战,但也为我们改善市场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天赐良机。”

 

除了跟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新股通)外,李小加还雄心勃勃地希望为香港设立“三板市场”。

 

根据港交所今年6月发布的“咨询文件”,李小加希望设立的“三板市场”正式名称是“创新板”,这个板块包括“创新初板”和“创新主板”,具体见下面图片:

 


可以看出,李小加计划里的“创新主板”对应的是北京新三板的“创新层”;“创新初板”对应的是新三板的“基础层”。相比之下,香港的“创新主板”显然更厉害,因为它向散户开放,流动性会更好。

 

如果李小加的设想最终落实,香港交易所将拥有主板、创业板和创新板三大板块,分别对应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的新三板。

 

也就是说,香港将在资本市场上同时和上海、深圳、北京展开竞争,成为A股市场的总备份。

 

香港为什么急于推出“创新板”?是因为李小加深深感到港交所原有的上市规则,不适应当今的市场竞争。

 

上图:主要交易所新经济市值比例。


当年阿里到美国上市之前,曾首先考虑在香港上市,但港交所的规则无法接受“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最终,阿里远走美国。在阿里之前和之后,还有百度和京东,也属于这种情况。

 

所谓“同股不同权”,其实是“投票权和分红权分离”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科创公司里非常常见。比如A先生创立了一个高科技企业,需要多轮融资、长期亏损才能修成正果,按照传统的制度安排,A先生最终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但如果设立“投票权和分红权分离”的制度,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上图:主要交易所平均市盈率。


比如在最初的公司章程里设定,A持有的股权每股表决权相当于其他人每股的10倍、20倍(每股的分红权相同)。这样,其他投资者就带有财务投资者的性质,公司的控制权基本上保持稳定。

 

港交所的统计显示:116家到美国作第一上市的内地公司里,有33家采用了“同股不同权”的架构,市值高达5610亿美元,占在美国上市的内地公司市值的84%,相当于香港股市总市值的15%

 

港交所的统计还显示:过去10年里,有6000多家内地企业想到香港上市,但没有能通过香港主板的盈利测试,或者是创业板的现金流量测试,最终转到了新三板、纽交所、纳斯达克上市,其中市值超过2港元的企业有1502家。

 

由此可见,僵硬的制度,让香港股市错过了多少上市资源。

 

李小加的设想,就是在“创新板”里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香港挂牌,同时大幅降低公司盈利要求,亏损企业也可以挂牌。

 

我不知道中国证监会如何看待港交所的计划,但从国家利益角度看,内地股市的确需要香港这个“总备份”。

 

上图:主要交易所国际化程度。


从历史上看,当内地股市进入熊市,新股难以发行的时候,香港就承担起首要上市地的义务,帮助一大批国企、民企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上市。直到今天,内地银行股、地产股的首要上市地仍然是香港市场,而不是深沪市场。

 

尤其是内地市场还面临着IPO注册制改革这样的重要关口,监管能否适应、市场能否平稳过度都有待观察。这个时候,需要香港市场作为竞争对手和总备份。一旦内地市场坍塌,香港市场可以承担起责任。

 

上图:香港股市日益内地化,需要提高国际公司的比例。


除了争取内地上市资源,港交所还非常重视国际公司,目前就在力争沙特阿美到香港上市。

 

所以展望未来,香港仍将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仍将发挥中国经济跟世界经济的“超级联络人”角色。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香港衰落了”的说法不足为信。对于内地富裕阶层来说,香港的资产仍然有配置的价值。


上图:香港股市散户比例。


延伸阅读:

刚刚,香港迎来大利好,一切正在触底反弹?

香港,一座永不被雨水浸没的城市

大北京与小香港:城市规划设计的两个极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