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第一个大湾区为什么在粤港澳?广州南沙正在积极破题

孙不熟团队 城市战争 2023-03-23


6月14日,国务院官网公布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这一消息,让南粤大地响起阵阵春雷,万物生长的能量一触即发。


该如何解读《方案》呢?很多网友最关注的是“双15%”优惠方案的落地。


但如果解读只停留在这个政策,未免有些初浅,《方案》的信息量很大,绝不局限于几个优惠政策。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本质特征,以及南沙、前海、横琴三大片区的分工问题。


站在一个研究者的角度,今天想和大家做一些探讨,说得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01

中国第一湾区

为什么在粤港澳?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优势,只有粤港澳大湾区有,而其他湾区都不具备的?


答案是:一国两制。


“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


——人民日报的这句话,深刻地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优势。


这个优势该如何解读?著名学者郑永年的解答是:


异质性。


他认为,国内其他地方缺少异质性。粤港澳的优势不仅仅是经济总量、人口总量,还包括它的文化、社会、制度优势。中国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国际平台,其他地方都不存在可能性,只有在珠三角。(摘选自南方周末)


郑教授强调的“异质性”,也让我想起《国语·郑语》的一句话: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什么意思呢?把不同性质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就能孕育出新事物,而完全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就不会有发展变化。


这句话既包含哲学思考,也有科学依据。在自然科学中,化学反应产生的前提正是“异质性”,同类物质之间是不会产生化学反应的。


在社会科学中,这个道理同样成立。


放眼全球,沿海区域更开放、更加国际化,更容易有异质的东西进来,实现资源之间的化学反应。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是从珠三角开始的?也是因为这里靠近港澳,更容易链接全球,有利于产生“和实生物”的化学反应。


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和实生物”效应,融汇中西、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生动地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之有效。


写到这里,粤港澳大湾区的本质特征,已经越来越清晰。



02

与前海、横琴相比

南沙的优势是什么?


当今全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需要新一轮改革开放。


在此背景下,国家对粤港澳地区再次寄予厚望,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应运而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三个桥头堡。


可以看到,这三个片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近港澳,与港澳联系方便,有利于发生“和实生物”的融合效应与化学反应。


但同时,三个片区从功能上又各有侧重,分工明确。


从文件名称就能看出一些差异:


关于前海的发文是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


关于横琴的发文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关于南沙的发文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如上所述,从顶层设计来看 ,前海侧重于深港之间现代服务业合作,横琴侧重于广东省与澳门的深度合作。


而在南沙,是粤港澳三地的融合发展,而且是全面合作,什么是全面合作?就是不仅仅是产业的合作,还有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合作。


这一点非常重要,既是南沙与前海、横琴差异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对南沙的一种期待。


从面积上看,南沙的面积达到803平方公里,接近前海(扩容之后120.56平方公里)的7倍、横琴(106平方公里)的8倍,建设面积更大,腹地更为广阔,有条件在更多层面与港澳展开合作。


广州南沙蕉门河中心区


改革开放之初,港澳与广东省就开启了融合发展,但此前主要侧重于产业与基建领域,尤其是制造业的融合很深,而在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合作,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这便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大湾区之所以超越珠三角,就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层面的融合发展,还应该是全方位的融合发展。


所以,《方案》中有一句话,特别显眼,就是要在南沙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从这个表述来看,国家是希望把南沙建设成一个综合性的高质量城市,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功能区,或者合作区。


要建设成一个高质量城市,就必须涵盖经济、教育、医疗、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划一些重点。



03

敲黑板、划重点

《方案》这些信息很重要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空间布局,这涉及到很多优惠政策的惠及面。


《方案》实施范围为广州市南沙区全域,总面积约803平方公里,但按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建设时序,划定原本属于南沙自贸区的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片区作为先行启动区,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注意,重点来了:在这个先行启动区,对符合要求的南沙企业减按15%的税率来征收企业所得税。


此外,《方案》还明确,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


两个政策叠加在一起,其实就是媒体讨论已久的“双15%”。这方面,南沙与前海、横琴的待遇十分接近了。


粤港澳金融合作方面,南沙也将有着突破性的举措。


例如,关注度一直很高的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方案》再次点名:加快研究按程序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另外,《规划》支持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探索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等政策试点,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



来看看有关教育合作的表述👇



划定专门区域打造高等教育试验田、规划建设外籍子女学校、落实港澳居民在内地申请执业资格……这些都是突破性很大的举措,为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同胞与外籍人士解决了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


来看看有关医疗方面的合作👇



在南沙建设由地方政府全额投资、引进港澳管理模式的公办医院,允许指定医疗机构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与医疗器械,这些突破性也很大。


再来看看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合作👇



这些举措意味着港澳居民到南沙养老,可以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推动南沙部分医疗机构纳入香港医疗费用异地结算单位,为香港居民在内地就业就医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些举措的突破性也很大。


由此来看,国家对南沙的期待,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多维度的,是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区,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肩负国家重托,必定夙兴夜寐、砥砺前行!但具体怎么做?南沙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在招揽企业、人才方面,南沙就放了一个大招,力度之大,全国罕见。



04

广州南沙放了一个大招!

未来五年预计投入200亿元,搞“四链”融合


近期,广州南沙新区发布了“四链”融合政策体系,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这也是国家级新区中,首个四链融合的政策文件。


“四链”政策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产业为王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链条,形成环环相扣的生态闭环。


在这个闭环中,南沙将推动四链有机融合,实现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久。


广汽丰田生产车间


注意,关键词不是产业,而是产业链!


是产业链!


是产业链!


“未来世界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云从科技董事兼高级副总裁杨桦说到。


云从科技展厅


是的,产业链尤为重要。


为啥呢?因为产业是流动的,哪里的成本低、优惠多就可能往哪里走,但产业链则不然,安土重迁,难以被复制、被转移。


所以,产业链一旦形成,就会帮城市铸就一条坚固的护城河。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南沙,自然深知产业链的重要性。过去五年,南沙区已投入150亿元用于扶持企业、吸引人才。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五年,南沙还将继续投入200亿元!其中有多项政策,领先全国。


那么,这200亿元的“产业扶持金”具体将怎么花?


奖励力度最大的,当然是与重大产业链相关的。首先,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给予企业股权投资支持,企业落户最高3000万元落户奖,企业进驻重点集聚区给予最高3年免租扶持,如果自购办公房产,最高奖励1000万元。


此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奖励最高1亿元;高层次人才奖励最高1000万元;对各类人才最高给予个人经济贡献100%的奖励;港澳台侨青年单项人才引进奖励最高100万元等。


重奖之下,效果如何?我们来看看南沙这几年的人才建设成果:


截至目前,南沙已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1.7万人,已累计兑现人才政策奖励约18亿元。


2021年,南沙各类博士及博士后工作站点累计达22个,集聚博士后科研人员数量占全市1/5!



05

火箭、芯片、AI、期货

南沙正在承包大湾区的想象力


精英人才的大规模聚集,无疑让南沙展开了想象力的翅膀,并已交出一份不俗的答卷。


大家看到,南沙这两年做了很多广州乃至大湾区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造火箭👇



是的,你没看错,南沙以后要造火箭了,这个产业填补了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的一项空白。


6月1日,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将总部搬到广州市南沙区,同时更名为“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建成后,中科宇航一年可生产30发固体运载火箭!


除了造火箭,南沙还要造芯片👇



半导体芯片,同样是大湾区的一个短板。


而且,南沙正在布局的芯片产业,还不是普通芯片,而是“宽禁带半导体”,也称第三代半导体,是国际最新的半导体技术。


这项技术,之前大多掌握在外企手中,这一次被南沙吃下了。


5月17日,广东“强芯工程”重大项目——芯粤能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主体工程封顶,这让南沙正式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的地区。


现在,南沙有望填补国内在这项技术上的空白,非常提气。


造火箭、造芯片,还不够,当下最时髦的AI,南沙岂会视而不见?


这个赛道,南沙也有一位全国闻名的选手,那就是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最近刚刚上市。👇



除了重工业,广州还有一个短板是金融,因为广州一直缺乏一个全国性的金融交易平台。


但从此以后,不同了。


6月6日晚间,广期所发布了《广州期货交易所交易管理办法》等12项业务规则,官媒预测广期所即将开市!👇



中国期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常清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时表示:


“广期所是起点高、国际化色彩非常浓厚的期货交易所,它一起步就确立了成为亚太时区产生权威价格的交易所的定位。


所以,广期所一定能够不负重托,在吸收借鉴国际国内期货交易所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后发利益,后来居上,通过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的建设,使其上市的品种在很短时间内具有国际定价能力,成为亚太时区有定价力的国际化期货交易所。”


综上所述,南沙这几年搞的产业,可谓上天又入地啥都有,造火箭、做芯片、搞AI、玩期货……为大湾区建设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南沙正在承包广州乃至大湾区的想象力。


广州要坐稳国际一流城市,大湾区要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南沙。


回到文章的主题,中国第一个大湾区为什么在粤港澳?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一国两制下的“和实生物”效应,为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最佳土壤。


在此背景下,南沙、前海、横琴都是粤港澳新一轮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区的南沙,定位最为全面、功能最为多元,需要交出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


如今,在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历史性新节点上,期待南沙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交出更好的答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