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系列:湾区海城·崭新出发——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

深规院设计研究所 UPDIS共同城市 2021-01-15



引言


“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已揭晓。深圳规划院共有7个项目荣获“城市规划类”奖项,其中《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获全国一等奖;《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深圳市前海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规划》、《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杭州梦想小镇概念规划》等四个项目获全国二等奖


本周,我们将分享“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系列”之《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同时,该项目已获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第十七届深圳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14年举行的《深圳市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吸引了全球103家设计机构组成的72个设计团队参赛。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领衔,与澳大利亚铿晓景观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组成联合体,获得本次国际咨询的第一名。第二阶段为设计成果整合,由深规院城市设计研究所牵头组织,联合国际咨询前三名机构共同设计。



45km湾区海岸


深圳宝安西海岸长约45公里,地处珠江口东岸广深港经济走廊,南接前海、香港,北达南沙、东莞,西联中山、珠海、澳门等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空间。



“背向”到“面向”


宝安作为“珠三角世界工厂”的一部分,沿广深公路集聚起世界级的加工制造业,海岸带则集聚港口、机场、高架桥、污水厂等基础设施,渐渐成为没有公共体验的城市“背面”。


本次城市设计旨在以湾区发展逻辑来重新定义海岸带空间,通过空间顶层设计改变过去“加工制造”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引导西海岸从城市“背面”到“正面”的转向,建立生态可持续、宜居宜业、开放共享的未来滨海城市秩序。


“背向”到“面向”


“骨架稳固、特色鲜明、项目化”的城市进化路径


北城


中城


南城


复育生态

修复两栖海绵,营造“去工程化”、可吸水、净水的韧性生态


过去,城区内河流流程短、坡降大、城区硬质化程度高等原因导致宝安难以抵御极端气候的冲击。设计率先提出两栖海绵城市理念——从海到陆渐进式提升防洪、由陆到海跌落式净化过滤,滨海地带充分考虑淡水与海水的交替影响,修复海岸生态及内河生境,倡导“去工程化”措施,改造滨海岸线及绿地空间,创建一个可吸水、具有弹性的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功,并应对海洋气候的冲击。


两栖海绵系统


注入活力

活化消极空间,营造人性尺度、可体验、主题多元的活力海岸


方案以更可参与、更友好的方式对既有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定义,消解其负面影响并带来全新价值;巧妙转化沿江高速对滨海空间的割裂及消极影响,营造主题多元的海岸公园群,缝合两侧城市空间,打造25公里“海之廊桥”,形成亲海休闲体验,把人吸引到海边,也将海的活力扩散到腹地。


25公里海之廊桥


重塑城区

塑造山海风貌,以人的感知,保护山海景观,塑造三维秩序


设计以保护山海都市风貌为导向,考虑人的视觉感知场景,识别城市级景观眺望点,保障山体景观的可见度,同时满足航空限高要求,建立片区三维形态管控要求。通过立体多维形象设计,为空中、海上、城区不同高度和速度行进的人提供全方位的湾区美景,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湾区形象。


山海城景观眺望系统


从海上眺望


从高速驶入深圳的视野


联动陆海

传导实施意图,将蓝图转译为项目行动,指导全域建设提升


将湾区海城蓝图分解为有序的项目行动计划,让腹地产业功能升级与海岸带空间营造互为推力,开启湾区海城进化发展进程。此外,针对各启动区建立“负面清单”管控建设行为,对近期抓手型项目拟定设计导则,有效传递规划构想。


小行动落实大战略


宝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局性推进湾区海城建设,让西海岸的全新价值得到释放。



设计单位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设计团队

司马晓、单樑、刘浩、陈书谦、张震宇、周俊、任莲志、卓伟德、程龙、魏良、顾雪、劳炳丽、潘小文、汤雪璇、邓冬松


主要负责部门:

深规院城市设计研究所


深规院城市设计研究所




编辑、排版 / 陈程

插画 / 王彦妍

图片 / 作者提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