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野生狍子被困宁县一废弃庄院,庆阳警民联手让其重归自然

2017-12-15 陇东报


12月15日,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从庆阳市森林公安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了解到,近日,庆阳市宁县森林派出所接群众电话报称:该县平子镇孟城村八组农民付亚博废弃庄院内闯入一只疑似鹿的野生动物,现被困在庄院内,请求救助。



接报后,宁县森林派出所立即指派民警前往平子镇孟城村对该动物开展救助。同时,及时向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汇报。



到达现场后,民警在群众协助下,成功将该动物救出。经仔细辨认和检查,确定该动物为“三有”野生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狍子。该狍子无明显外伤,且四肢活动自如。当日下午,在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宁县森林派出所和当地群众的参与下,在国营湘乐林业总场九岘林区将该狍子放归大自然。


(以上图片由庆阳市森林公安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提供)


延伸阅读


狍子(学名:Capreolus pygargus) 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升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发情期。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狍通常是双胞胎。


栖息环境


狍子多栖息在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海拔一般不超2400米),狍性情胆小,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中国东北三省广布它们的踪迹。


生活习性


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小浆果、蘑菇等,一般由母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晨昏活动,以草、蕈、浆果为食,雄狍仲夏才入群。


繁殖方式


一雄一雌,7-8月交配。妊娠期8个月。临产前,母狍驱散去年生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幼狍3-6月出生,每胎1-2仔。若一胎产2仔,则出生地点相距10-20米,分别哺乳。出生10日后,母狍带领初生幼狍归群,1.5-2年性成熟。在野生环境中,寿命10-12年,最长可达17年。每年11-12月角脱落,2-3月生茸,4-5月角长成。



保护级别


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


组稿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陈飞


陇报君推荐


光荣在党五十年,感念党恩一辈子!七旬党员包秀梅用心品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为救患癌母亲,西峰女孩四处举债,如今后续治疗费依然无着落

渐行渐远的窑洞,用什么拯救这些属于庆阳人的“乡愁样本”

教育再发力!从今年起至2020年,甘肃省每年将招聘4000名幼儿教师


本期责任编辑 禄永峰 编辑 陈飞 实习生 焦小雪


陇东报融合发展部

新闻热线:0934-66600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