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学心理】为什么留学生群体容易多发心理健康问题?

李同归 SCUT海外交流 2022-06-19

自从海外疫情爆发以来,很多留学人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应对这个日益向世界范围内扩散的严峻环境下,能够保持心理健康,成为留学人员的头等大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国人员心理支持项目组组织了部分专家,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为海外学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服务。希望各位关注我们项目组的官方公众号:留学心理(liuxuexinli)。如果身在海外的你,需要心理咨询,请加微信 17812137751】



从2015年起,我们就开始与一些中学开展“基于PKU-PRISM模型的中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科研项目。把在心理测评中提炼出来的PKU-PRISM模型运用到实际的中学生选拔培养中。高考减压,无疑是迫切需要心理学工作者参与的一项工作,也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2021年10月18日,外交部领事司《领事直通车》的“平安开学季,领保伴你行”系列领事播报,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国人员心理支持项目组”秘书长、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李同归老师,做客直播间,围绕广大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主持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们先来听听,李老师怎么看待留学生心理问题多发和频发的现象?以及如何预防留学生的心理问题。下面是访谈文本:


【主持人】:今天是“平安开学季,领保伴你行”系列节目的最后一期。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李同归老师,请李教授就留学生心理健康保护问题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欢迎李老师!


【李老师】:主持人好!各位留学生和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李老师,我们一线领保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到,近几年留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12308热线经常接到留学生家长的来电,反映与孩子失去联系,心急如焚,有的孩子甚至采取了一些极端行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让我们心痛。能不能请您给我们谈谈为什么留学生群体容易多发心理健康问题?还有新冠疫情的爆发给留学生心理问题造成了什么特殊影响?


【李老师】:是的,我们平日也接到很多留学生心理问题个案求助。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留学生面临着新的异文化环境适应有关。留学生身处新的文化环境中,原有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都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加上出国前可能会有一些对留学生活的过高期望,一旦在现实留学过程中遭受挫折,就会产生诸如焦虑、抑郁、寂寞、孤独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发展成为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是与留学生面临着社会支持体系重建的过程有关。简单说就是,出国之后留学生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朋友圈,这对刚踏上留学之路的同学可能不是那么快速和容易的事。这一点在疫情期间,表现更为突出。因为疫情,很多留学生被迫在留学所在国原地抗疫,与家人团聚变得不太容易,而与家人朋友的团聚,恰恰是放松心情、发泄负性情绪,恢复心理健康非常有用的途径。我们在疫情期间接到的咨询个案,明显比疫情前多了好几倍。可以看出疫情给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主持人】:我看到网上有人总结说留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留学成就抑郁症、留学考试焦虑症、留学情绪强迫症、留学交际恐怖症等等。且不说这些总结科学不科学,光是这些“症”的名字听起来就很吓人。有的留学生问我们,我失眠算不算有心理疾病?经常烦躁、想哭算不算病情严重?甚至有的留学生因为怀疑自己有心理疾病而产生了巨大压力。在这儿想替大家问问专家,到底有哪些表现算是心理有疾病呢?到什么程度要去看心理医生呢?


【李老师】:首先,不要把什么现象都冠之以“症”,比如说,抑郁症状几乎人人都会有,但有抑郁症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判定为抑郁症是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大夫经过临床诊断才能做出的结果。所以,留学生们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前面提到的,在留学阶段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焦虑、抑郁、寂寞、孤独等负面情绪,甚至您提到的有些留学生怀疑自己有心理疾病,我们称之为疑病。这些都并不可怕,可以说是异文化适应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有的一些心理体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自己调节过来,这段心理历练也会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


但同时,留学生的确需要密切关注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当如下一些症状出现时,一定保持警惕并及时寻求帮助。一是兴趣的缺失。原来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比如逛街,现在突然提不起兴致了。二是时常有空虚感。比如早晨起来,就开始纠结,要不要去学校,去吧,也觉得没意思,不去吧,也觉得没劲儿。三是有自责感。怀疑自己的选择,比如时常想我跑到这鬼地方来留学,有什么意义?呆在北京挺好的。四是有强烈的无望和无助感。觉得谁也帮助不了自己,谁也指望不上。五是容易过度愤怒,易被激惹。一丁点儿小事,就能让你暴跳如雷,等等。


当然,这些感觉大部分是心理上的感受,有些留学生可能对自身的心理状态不是很敏感。那么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生理指标,一定是能够感受得到的。就是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要么是失眠,要么是嗜睡。要么是无食欲,或者是暴饮暴食。这两个指标很容易觉察到,留学生和家长们一定要多多关注。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比如半个月以上的睡眠障碍,或者长时间的饮食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时候,一定要去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主持人】:这两个指标非常清晰,给我们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提供了一个易操作的方法,希望大家要牢记并保持关注。假如没有这些问题,平时该如何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呢?


【李老师】:留学生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努力。一是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比如冥想、瑜伽、正念等常用的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二是要有意识地重新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导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父母、亲友、舍友、邻居等等都是重要社会支持来源。


【主持人】:有了心理问题,但是又没有到需要看病的程度,留学生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呢?


【李老师】:如果自己觉得有了心理问题,留学生可以在两方面做些工作。一是及时改变自己的认知,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在留学阶段,很容易遇到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会不会导致心理问题,主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认知和信念去对待。让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你很幸运得到了某名牌大学的留学机会,进入了某著名教授的实验室,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你提交了一份自认为很有创新的研究报告,但教授在研究组会上,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对你的研究计划提出了批评意见,说你的基础不扎实,研究设计漏洞百出,等等。此时,你会怎么想?


【主持人】:我可能会很愤怒,也可能产生自我怀疑。可能会想这个教授是不是在找茬,是不是对中国学生有偏见。他甚至没有仔细看懂我的研究计划,当着那么多学生的面毫不留情批评我,我太没面子了,我是不是真的这么差?


【李老师】:这样想,你的结果可能就是整天茶饭不思,怀疑自己,怀疑导师,与导师关系越来越糟,研究受阻,甚至不能按期完成学业。


好,我们现在换一种思维方式,你试试看这样想,“这个教授,要求真是严格啊!连那么细小的问题,都能看出来,我怎么没想到呢?难怪他能成为著名的教授!我真得好好学学,选择这个实验室真是太正确了。晚上我再好好改改报告,明天跟教授再请教下”。这样的改变思维方式的结果,你可能会完善报告,增加跟导师的交流,与导师关系越来越好,研究越来越顺利,在读期间能有很多成果,心情也会一直很好。


【主持人】:我明白了,同样的场景,不同的认知方式,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老师】:没错,所以留学生们要尽量学会调节认知方式,用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方式去看待遇到的问题。这样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完美地应对压力问题。


还有第二点就是如果在留学期间出现心理问题,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向外界求助,寻求外部的支持。可以跟家长、亲近的同学、邻居等等求助和倾诉,如果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可以向学校里类似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机构寻求帮助,同时中国留学生会、驻外使领馆教育处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源。在这里打个“广告”,我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国人员心理支持项目组”也能给大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欢迎通过微信搜索公众号“留学心理”点击关注。


【主持人】:为难您一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对留学生来说保持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什么?


【李老师】:其实,留学生适应异文化环境,最重要的核心是需要求得“安全感”,找到自己的“安全基地”。跟在国内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经常与那些关心支持您的同学朋友联结在一起,表达感受、交流体验、分享知识、相互扶持,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能极大地增强我们的心理安全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并善加利用、感受到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结,对将来怀有希望,是让留学人员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的、重要的途径。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留学、成功留学!


【主持人】:感谢李教授的精彩分享,我想不仅是留学生和家长,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心理健康知识。最后还是提醒大家,在外留学请务必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疫情期间做好自我防护。如需领事保护与协助,请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12308、中国驻当地使领馆24小时领保电话,或通过“中国领事”App一键呼叫。



来,听听专家都聊了些啥?

无论你是准留学生,还是已经在外的留学生,一定要学学!

无论你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请认真听听专家的意见。对孩子的进学规划一定也有帮助!


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视频进行观看!



当然大家也可以从我们的“留学心理”微信视频号进行观看:


原始“领事直通车”视频

请点击文后的“阅读原文”进行观看~





北大-清华出国人员心理健康支持项目组

由当时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现已更名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于2013年1月建立了“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联合筹备小组”,旨在呼吁建立中国出国留学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经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教授批示,于当年3月22日,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面邀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吴艳红书记、李同归老师,清华大学彭凯平主任、陈绍建老师,以及何燕老师作为代表参会,成立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国人员心理健康支持项目组”。


从2013年起,项目组逐渐组建了一支高质量的留学心理服务专家团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刘兴华研究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彭凯平教授和樊富珉教授担任该项目组专业指导专家和授课专家,带领项目组积极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组织了全国各地近40余位来自国内各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团队,绝大部分成员都有留学经历。


项目组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指导下,配合进行“平安留学出国人员行前培训”工作。负责编写了针对出国留学人员自我心理调适的小册子;并组织“平安留学行前培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年均进行大约100余场的行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年直接面授的听众超过6万,网络访问超过300万人次);项目组组织专家参加2018年和2019年的“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北京站)”,进行现场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和家长们的欢迎。



本文转自:留学心理

往期推荐

韩国三大私立名校之一!明年春天一起邂逅庆熙大学的浪漫樱花季~

协同联动推进国际化 高校国际化研讨会在华南理工举行

【代转】南洋理工大学2022寒假在线学术课程项目

【代转】加州理工学院2022寒假在线科研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